羅柏江 wrote:
勢在必行的NCAP?從參訪ARTC碰撞實驗室的反思...(恕刪)
先跟樓主道歉!白天太忙,晚上有機會看您的全文。
您對ARTC的介紹及上面的陳述很準確,很遺憾台灣絕大部份網友根本不願意好好搞清楚歐規式的政府車型認證制度、NCAP 消費者基金會及第三方車輛實驗室的功能差別及運作關聯。只會亂扯一通,才會讓交通部在年初直接打臉T-NCAP 的提案。
如你所提ARTC只是國際公認的八家車輛實驗室之一、他的職責跟德國TUV 一樣、就是準確的落實科學驗證產出正確的量化實驗數據而已。ARTC 在汽車安全的環節上,只是可被NCAP/車廠委託做實驗出報告的國際車輛實驗室之一。實驗報告的所有權又不是ARTC的, 除非委託實驗廠商授權或有法律依據,ARTC 無權也不能自行公佈客戶的任何實驗資料!台灣車輛安全落後國際的根本問題是出在立法院及交通部漠視人民行車生命安全,以保護本土小汽車產業為藉口,不願意立法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車型認證法規及NCAP這類消費者保護性法人,問題並不出在ARTC!
NCAP 是歐盟在政府執行完基本的"被動安全法規認證"後,為了以消費者力量讓行車更安全,所組成類似"消費者基金會"的法人機構。NCAP的社會責任是:讓人民能得到可以直接應用於車輛購買選擇的科學化實證量化車輛安全分級資訊!讓消費者能正確的選擇在"主被動安全"上最安全的車型,並以市場力量逼車廠為了多賣車自動加入更多主被動安全系統。進而也避免消費者被不良車廠及業代用"無科學驗證根據的話術"欺騙,買了無科學依據能證明其安全的車。因車輛安全評比資訊完全科學驗證化、透明化及明確分級化,成立台灣的NCAP 對台灣消費者能正確購得較安全車輛的幫助確實非常重要。
台灣汽車產業被少數幾家廠商寡占數十年,政府以保護汽車產業為藉口,以遠落後國際連大陸都比不上的車型認證法規,讓這些車廠的台裝車換了大陸料/東南亞料降低整車成本後,能合法的以遠不如歐美日大陸國家規範的車輛車型認證安全標準在台灣上市銷售,直接犧牲台灣人民的行車安全,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
立法院連基本的車型認證後撞驗證都無法立法了,個人認為NCAP 在台灣更是不可能的成立。台灣熱銷車型不到10款,做實驗驗證分級花不了幾億,NCAP 無法成立的問題絕對不在經費,而是在 NCAP 執行下去"所有的台裝車"的安全問題,都會被ARTC等實驗室的科學驗證給暴露出來。拿不出科學驗證數據安全性不足的車,再也無法用業代話術欺騙消費者,個人認為在台合法換大陸料/東南亞料的台灣國產台規車車廠會倒光!這些汽車產業的既得利益寡占財團不會讓NCAP 成立的!
Cloudy Shiau wrote:
問題2:檢測基準中小客車(M1?)是要到107年才強制配備ABS和ESC
四十三之二、防鎖死煞車系統
1.實施時間及適用範圍:
1.1 中華民國一0七年一月一日起,新型式之下列車輛,及中華民國一0九年一月一日起,各型式之下列車輛應配備防鎖死煞車系統,其應符合本項規定。
1.1.1 M1類車輛。
1.1.2 N1類車輛。
問題3:我的看法是儀器精度和你的需求有關
以前看到監理單位也是在用皺皺的捲尺量車長也是有點無力
但是我想車長差1mm有很重要??
首先感謝大大針對小弟問題一一解答

我想表達的是用捲尺容易造成誤差,畢竟捲尺上的mm刻度是需要近看才能清楚,
太遠根本只能看到大字的cm而已。
另外拿台老BMW來側撞感覺只想應付了事,應該拿台神A或納牌S5拿撞比較有誠意是吧。
居然會開放給媒體進去大似拍攝與報導,
原因不外乎大家對Taiwan NCAP的渴求。
但最終還是要有相關出"資"的單位,
對於一個新車評鑑制度,
其所需要具備多少有"錢"有"力"單位在背後支持。
台灣就兩千多萬人口,
近幾年每年掛牌新車四十餘萬輛(包括進口車),
大家對於國產車設計的安全疑問,
其最終還是要有安全駕駛習慣(包含三寶與酒駕,疲勞駕駛)。
小弟也只是薪貧族,
結婚生子載全家出遊,
開著大家覺得不安全且主動安全配備少的國慘車,
要怪政府經濟不好賺不了大錢開不了安全的車?
還是怨交通部? VSCC? ARTC? 官商勾結? 圖利車商?
總規,
路上安全,小心為上,
不然再安全的車還是會有不安全的駕駛人發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