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Channel Five - Fifth Gear 節目觀後感: 車輛的被動安全

英國 Channel Five - Fifth Gear 2006.12.04
看了這一集的節目, 兩段節目內容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

第一段, 剛好也是最近另外一篇文章正熱的話題: Euro NCAP大爆冷門!歐規Honda Civic與Audi Q7僅得四顆星
其中介紹了 EuroNCAP 是怎樣測試車輛, 做了哪些準備, 以及引起的效應, 而現今的車廠又是如何去因應 EuroNCAP 的測試.

------------------------------------------------------------

第二段是 BMW Z4 3.0 vs AUDI TT 3.2Q, 賽道上拼操控

------------------------------------------------------------

第三段是主持人之一到德國去 "真人" 測試新一代的 OPEL Crosa 的安全氣囊, 該測試中新主要測試的內容是測試安全氣囊是否被 "濫用", 也就是不該爆的時候安全氣囊如果爆了, 那就是不合格. 裡面總共有四關:

第一關是架一個小的跳台, 以時速約 60 公里跳過去, 這時候車輛會騰空一陣子, 然後車頭底部會狠狠地撞擊地面, 大約是油底殼的位置吧. 如果汽囊爆開就是不合格.

第二關是模擬汽車以時速 80 公里左右衝入碎石路面急煞車, 證明在高度頻率的震動中, 安全氣囊也不會爆開. 如果安全氣囊爆開, 也是不合格.

第三關是模擬時速 50 英里 (約 80 公里, 但是根據整篇都是以公里為時速單位, 我覺得應該是主持人口誤, 但是也可能真的是 80 公里) 車頭正面去撞到一頭 50 公斤牛, 根據統計, 每年在德國約有兩千七百起的事故跟牛有關, 如果一台車有兩顆安全氣囊, 那就有五千多個沒有必要爆開的安全氣囊要換裝, 這是浪費. 所以如果在這個測試中安全氣囊爆開, 那也是不合格.

最後一關, 以時速 30 公里左右衝入一個約 12 公噸的碎石小山丘 (在工地常看到), 安全氣囊也不應該爆開. 如果爆開也是不合格.

------------------------------------------------------------

第四段就是在介紹一台 VW TOUAREG 5.0 V10 TDI AUTO 拖動一台波音 747.

------------------------------------------------------------

當然, 我有比較深感觸的, 當然就是第一段跟第三段 (第二段是幻想自己是駕駛, 第四段像是在看科技新知), 版上有些人批評 EuroNCAP 的標準沒有美國的 NHTSA 來的高, 但實際上也有很多車是在 NHTSA 拿到高分, 卻在 EuroNCAP 剎羽而歸的, 當然, 我的重點不在此, 我的重點在於人家嚴謹的工作態度, 以及力求公平客觀的理念, 當然, 還有背後想要提升車輛安全的信念.


車輛撞擊測試不過是提供一個公平的平台, 以科學的方式來證明車輛的被動安全, 要真正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撞擊? 學過統計的人都知道, 如果有一百台車做測試, 一台車對一百台, 每台車都對撞過, 至少是幾千次, 也就是說, 車廠至少要提供一百台車輛提供撞擊測試, 如果要求各個角度, 不同時速, 車輛載重, 撞擊時車輛的動態反應, 路面與天候狀況...... 換句話說, 要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撞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無論是 EuroNCAP 或是 NHTSA 只能夠提供一個客觀的環境做嚴苛的測試, 讓大家知道基本上一輛車的被動安全到 "什麼樣的程度". 但這並不能夠保證實際撞擊時候的表現, 節目中說得很中肯: 有些車廠的確是針對 EuroNCAP 測試下去做安全設計, 因為 EuroNCAP 的確在行銷上面很好用 ...... 但或許一台四顆星的車子在比較高速的狀態下跟一台五顆星的車對撞, 五顆星的表現反而不如四顆星 ...... 但無論如何, EuroNCAP 的確讓車廠更致力於汽車安全設計, 也讓消費者有了一個客觀的標準可以依循. 而在我認為, 這就是他最大的貢獻.


而德國的測試則是提供我們一個不同的思維方向, 常常見到有人說為什麼車子都撞爛了, 安全氣囊卻沒有爆? 我自己一個死黨差點死在造橋收費站, 因為他那台煞不住的 NEON 插到一台小貨車下面, 小貨車的後面平台距離他的擋風玻璃不過 10 公分, 再大力一點, 擋風玻璃破, 他的腦袋瓜大概跟西瓜一樣吧! 結果呢? 他的安全氣囊也沒有爆, 因為引擎蓋下的感知器並沒有受到撞擊. 所以, 並不是每次的事故中, 安全氣囊一定會爆, 也不是所有的事故中, 安全氣囊都一定 "需要" 爆. 有太多是無謂的爆開, 也有太多是系統的誤判. 但是安全帶是一定要帶上的啦!! 如果哪一天國內駕駛人的觀念都錯誤到認為每一次事故安全氣囊都得爆開才算數, 搞不好車商會調整靈敏度到壓過斑馬線都會讓安全氣囊爆開也說不一定. 而那鍋撞牛的測試也是一樣, 是當地特有的, 最後那鍋撞碎石小山丘的也是, 主持人說這根本是德國人的瘋狂行徑! 但或許德國有很多這種瘋子出過這種意外也說不一定. 但無論如何, 證明說在這種狀況下, 只需要安全帶就足以保護駕駛人與乘客, 安全氣囊是沒有必要爆開的.



國內現在需要的, 是測試中心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 但卻不干涉其運作, 然後可以提供消費者一個客觀的車輛被動安全評估, 也能夠鞭策車廠致力於安全設計, 而不是影音享受. 國內的消費者必須要有覺醒, 安全不是那五萬塊的 DVD 影音享受可以換得的, 就如同某大在 說過的, 到時候住院花的錢都不只這些. 國內的用車環境, 在被動安全這一個領域中, 需要消費者自身的覺醒, 車商的良心 (有沒有我是不知道啦, 不要問我), 以及政府的支持與監督 (這就有點不切實際, 大家聽聽就算了). 看一看, 能夠做的, 就是消費者的覺醒了.


大家醒一醒吧, 天亮要上班了

PS: 我寫這一篇之前, 為了不讓 為難, 有些議題問過版大. 了解版大的立場後, 我只能夠提示說, 想要 "欣賞" 這段影片的朋友, 請用私人簡訊聯絡我. 相信看了之後會更有感觸才是.

PS2: (PS3 都上市了還在 PS2? ) 裡面有些東西涉及翻譯, 小弟如果翻錯, 還請有看過影片的大大指正. 謝謝.
政府能干預的不多,因為干預多限制多,以台灣的車市銷售量會造成車價過高,一定很多人會唉唉叫,這也不是樂見的。 歐洲也沒規定車輛要有什麼安全配備,但是人民在乎安全,配備少的,銷量自然就不好。

美國的作法就很好,強制要有安全帶(現在應該全世界的車都有了),強制要有雙SRS,我覺得一輛車至少要有這兩個安全配備。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這種議題爭論好久了, 小弟一直有同樣的感慨
我因為國產車無法證明其安全性, 所以只好去買二手的德國車(修的不亦樂乎)
而某些人則認為我崇洋(只因為我相信國外的客觀數據)
真是囧rz
Rhisiart wrote:
...他那台煞不住的 NEON 插到一台小貨車下面, 小貨車的後面平台距離他的擋風玻璃不過 10 公分, 再大力一點, 擋風玻璃破, 他的腦袋瓜大概跟西瓜一樣吧! 結果呢? 他的安全氣囊也沒有爆, 因為引擎蓋下的感知器並沒有受到撞擊...(恕刪)



這有點設計上認知的問題喔...

氣囊撞擊感知器,如果是設計有被撞到才會爆,那有很大的機會是不會爆的!
因為車禍撞擊的角度和位置千萬種,感知器要裝哪裡才會被撞到???

一般是以一個鋼珠裝在管子裡卡著,車子撞擊時,產生減速度,鋼珠因慣性往前衝,
觸動電路去引爆氣囊...有時明明沒撞到東西,一個急煞車,氣囊就爆了!
就是煞車系統和輪胎抓地力太好了,提供的減速度太強,導致誤動作,
但近年感知器設計改善許多,這種太靈敏的誤動作幾乎沒聽過了!

如果氣囊撞擊感知器真的被撞到,裂掉壞掉,反倒有可能不會引爆氣囊,
所以一般這感知器會離車頭有段距離!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他是整台車鑽到人家小貨車下面把小貨車頂起來...... 因為是出了收費站之後大家往前衝, 結果擠成一團, 他是最後一輛, 緊急煞車之下, 車頭大幅下沉, 結果這時候小貨車突然插到他前面, 他的 NEON 就變成 "六尺四", 把人家的車子頂起來.

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當初的設計是正面撞擊之後, 潰縮到壓迫到感知器, 才會引動安全氣囊爆開.. 就他的狀況, 汽囊是不會爆. 也還好沒爆, 省了六萬塊. 修好車之後就賣掉換台車了, 因為他說, NEON 的煞車真是爛到爆.... 下一次大概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人生?大哉問!
嘿 都是 第五檔的話
還看過 它 測試
新標準 和 舊標準 對撞
新標準 受傷小很多

另外 其實很多車禍原因是因為機械失靈
(可能這次 遊覽車也是)
這點也可考慮在內
Rhisiart wrote:
節目中說得很中肯: 有些車廠的確是針對 EuroNCAP 測試下去做安全設計, 因為 EuroNCAP 的確在行銷上面很好用 ...... 但或許一台四顆星的車子在比較高速的狀態下跟一台五顆星的車對撞, 五顆星的表現反而不如四顆星 ...... 但無論如何, EuroNCAP 的確讓車廠更致力於汽車安全設計, 也讓消費者有了一個客觀的標準可以依循.


我也是這樣想,ncap不是萬靈丹,不僅如此,美國的撞擊測試也不是。只能說這些撞擊測試提供了一個比較的基準,可以讓大家檢視各種車子在同樣撞擊情況下的窘樣。

有人說目前在NCAP中遙遙領先的R牌是專門為了NCAP而設計,但這又如何?如果一家車廠願意為了一個撞擊測試而特別去花經費研發,也是值得讚許的。同學問我說V牌S牌說自己多安全,結果撞出來還不是比不上R牌安全?這也不一定,V牌S牌多年研究下來,Know-How早就領先其他車廠,撞擊成績不理想,也不代表說她們不安全,只能說VS兄弟在NCAP的撞擊測試條件,比R牌差

所以說囉!H牌C款車,A牌大7在美國的撞擊測試也是很好,在歐洲不好只能說在NCAP的測試條件下會比其他五星級的車子差,但是某些車廠用類似死亡筆記本的方式預告成績實在讓我很
沒有任何可執行之意見可供您參考.
因家裡老頭子亡於車禍;自此,家裡的車全換成進口德國車。

別無他求,只為了安全。國產車連氣囊都是選配的奇怪現象,實在是讓我不敢領教。

而且台灣去年不是才開張一間新的撞擊測試中心嗎?從開張到現在,都出了多少國產車了?

到底撞了幾台??在資訊不公開的情形下,投資那麼多錢蓋那個LAB到底有啥鳥用?

Rhisiart wrote:
英國 Channel...
國內現在需要的, 是測試中心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 但卻不干涉其運作, 然後可以提供消費者一個客觀的車輛被動安全評估, 也能夠鞭策車廠致力於安全設計, 而不是影音享受. 國內的消費者必須要有覺醒, 安全不是那五萬塊的 DVD 影音享受可以換得的, 就如同某大在 01 說過的, 到時候住院花的錢都不只這些. 國內的用車環境, 在被動安全這一個領域中, 需要消費者自身的覺醒, 車商的良心 (有沒有我是不知道啦, 不要問我), 以及政府的支持與監督 (這就有點不切實際, 大家聽聽就算了). 看一看, 能夠做的, 就是消費者的覺醒了.


大家醒一醒吧, 天亮要上班了(恕刪)


我也把那影片看完了.....感觸很深

何時, 國內才有...正式通過 "車測中心" 的測試標準的國產車呢?
一直引用國外的標準, 才是令人擔心的一件事...

我想...這樣的討論在01上已經很多, 有時淪落為口水與謾罵文
但是真的想想, 我覺得犧牲" 影音設備 "..換取" 安全 "是大家亟需建立的觀念

還有, 除了車輛的安全外.....
駕駛人的" 安全駕駛" 與 "道德教育 " 也是亟待加強的部份

還有, 小弟不才....
在此
敬請後續大大發言, 請針對題目發言....謝謝..
舊山線上 台鐵唯一的 折返線 即將拆除! 趕快去悼念吧XD 我有2兆 隨便照+趴趴走http://blog.yam.com/ericsun0514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