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瓶加裝隔熱裝置 ( 用以減少電瓶 熱逸走(Thermal Runaway) 的現象 )

電瓶從以前使用到現在,自從原廠的電池護板壞掉以後,每次都要補充至少半瓶以上的電瓶補充液,兩週以前突然想到,應該要隔熱一下,才能撐久一點,不然現在電瓶在正極線的這邊已經有點變形,恐怕很容易壞掉,所以使用此方式,各位大大參考看看吧!!

熱逸走(Thermal Runaway)現象說明:
熱逸走是指鉛酸蓄電池在充電過程中,因熱量累積造成電池溫度和充電電流同時上升之惡性循環現象,會導致電池膨脹變形、漏液等危險。
網頁在此 :http://www.yuasa.com.tw/_chinese/04_support/01_faq02.php?yuasa=52

目前這個方式,電瓶水的流失已經有減半,甚至更好的效果,此電瓶已經使用近三年( 100/12/31 滿三年),1個月前量測氮瓶的 CCA值,還有 580A,預計至少還可以再撐 1年以上。
1. 先將不要的塑膠桌墊做適當的切割、再將 15年前用剩下的 "隔音隔熱耐火棉" 貼上。
2. 將電瓶下方的固定螺絲鬆開。
3. 將隔熱裝置放進電瓶的旁邊。
4. 請看圖片吧!!

電瓶加裝隔熱裝置 ( 用以減少電瓶 熱逸走(Thermal Runaway) 的現象 )

電瓶加裝隔熱裝置 ( 用以減少電瓶 熱逸走(Thermal Runaway) 的現象 )

由左至右的第 1顆與第3顆塑膠螺栓,因為過熱已經裂開換掉了,會圍成 L 型的原因是:風扇吹出來的熱風,會直接吹向電池的正端附近,所以用此方式,隔離直接吹出的高溫熱風,避免點瓶提早掛點買單。
電瓶加裝隔熱裝置 ( 用以減少電瓶 熱逸走(Thermal Runaway) 的現象 )

2012/01/01 電瓶水液面檢查
距離上次 2011/11/16 加裝隔熱裝置已經過了 45天了,電瓶水有消失一些,總共補充約 150cc 的電瓶補充液左右,與原先 14~21天需補充 250cc 左右相比,效果顯現良好,今年夏天氣溫高的時候,在作檢查與記錄,到時候在和各位大大分享。
電瓶加裝隔熱裝置 ( 用以減少電瓶 熱逸走(Thermal Runaway) 的現象 )
不錯~我之前就想用這種方式革熱,只是還沒動手,看來我要找個時間及材料動動手,不然電池很貴,增加電池壽明值得用用.......
前陣子剛好也有這種想法,但後來想到引擎室很熱到最後,引擎室內所有的東西還是會一起熱而作罷.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熱逸走字面上看起來跟解釋的內容在我看來感覺很相反?感覺很文言文,是不是,我門因為電瓶本身產生的熱所造成的情況要做防止引擎的熱增加這個情況變的嚴重??
所以做那個個隔熱的是要防止引擎室的溫度熱到電瓶對嗎?電瓶底部有放嗎?
主要的作用是對於隔絕風扇,因水箱散熱所直吹的高溫熱風,有點類似吹風機直吹的熱風,會直接加熱電瓶,造成電瓶水的溫度上升,就會有熱逸走(Thermal Runaway) 的現象,截至目前為止,電瓶水流失的現象少很多,尚未再補充電瓶補充液。
再者引擎是的溫度,雖然很高,但是對於電瓶的影響,應該會少很多,和許你可試試看再做比較。
說實在話.....把電瓶放在行李廂效果應該更好吧..........

再怎摩隔熱都改變不了引擎室很熱的事實阿......
把電瓶放到車尾,那除非發電機也跟著走..否則,電瓶離發電機太遠,再加上大電流下的線損,對於整車的電力
系統的穩定性更不好.
這樣太搞剛了, 而且就如同前面有些人提的, 引擎室裡面怎樣都很熱, 熱傳導有三種不同型態: 傳導, 對流及輻射, 你這樣只能阻擋一小點而已, 對於主要靠對流來的熱並沒有甚麼隔絕效果.

我覺得路上很多計程車有個撇步你可以考慮看看, 就是把引擎蓋鎖 (是這樣叫嗎 ?) 打開, 但是不拉開引擎蓋, 這樣引擎蓋就會微微的開口, 這個方法應該可以大大增加引擎室裡面的空氣流通, 達到降低引擎室裡面溫度的效果, 對於機油以及電瓶的壽命應該會有所改善.

不過這方法我個人是不太敢試, 我怕開快了引擎蓋會掀起來, 上次上班真的看到一台計程車引擎蓋整個掀起來, 我看問講先生很小心地透過引擎蓋下面的小縫努力看前方開車, 應該是要去保養廠修理吧.

hsm16800 wrote:
把電瓶放到車尾,那除非發電機也跟著走..否則,電瓶離發電機太遠,再加上大電流下的線損,對於整車的電力
系統的穩定性更不好.


沒記錯的話BMW的電瓶就是在車尾.
我的快要進入七個年頭Audi, 是在助手席防火牆那邊,而且有跟引擎室隔開,
也不會被熱風吹到. 所以不是做不到, 想不想做而已....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alex1973 wrote:
這樣太搞剛了, 而且...(恕刪)


你這樣一講, 讓我想到Subaru的大鼻孔... 那想辦法在引擎蓋和葉子板開個孔, 或是做個導風管到電瓶周圍, 應該也ok吧 :D
bluesystem wrote:
沒記錯的話BMW的電...(恕刪)


我想BMW他是設計在車尾
不同於我們自己在車尾

不能相提並論

我一直以為BMW是兩顆電瓶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