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展示間來參觀SKODA的客戶對業務人員說:你們的車價賣的跟福斯一樣的貴,那我還是買福斯的車會比較好。其實剛開始聽到這樣的說法還真是讓人很感到非常挫折,嚴格說起來這樣的直覺式認知也並沒有錯啊!以Octavia HB 1.9 TDI跟Golf 1.9 TDI為例, SKODA這個在市場上默默無聞的菜鳥新兵,既無完善密集的售後服務系統,也不見密集華麗的廣告,憑什麼條件賣的跟人家喻戶曉的GLOF一樣貴甚至更貴,如果要花100萬的錢買一部車,買GLOF絕對不會有人反對或者大肆批判,但是呢今天假如買回家的是一部SKODAOctavia HB 1.9 TDI,那肯定會有不得安寧的日子好過,光是「你為什麼要買這部車?」就夠你忙的了。所以通常在「安心跟虛榮心的驅使下」往往會主觀的排斥掉SKODA的許多優點。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任何的新品牌在剛上市的時候都會碰到的問題,只不過因為SKODA是十餘年前才被V.A.G收購的一個老舊車廠,加上他是在共產國度裡的遺物,不明究裡的人絕對會主觀認定他是落伍的跟不上潮流的產品。如今又在這個市場狹隘卻高度競爭的台灣市場與VW如此短兵相接,不戰而衰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如果我們以V.A.G總部的立場來看,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花費巨額經費來收購這樣一個又臭又長而且還會絆倒自己的裹腳條呢?在商業利益戰略上怎麼會划算呢?這葫蘆裡的賣的膏藥還真是讓人費疑猜。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V.A.G的算盤是如何打的呢?
話說當年希特勒找保時捷博士來執行「國民車」大計畫便以大眾普及化為思考來製造汽車,讓人人皆有能力擁有一部車,所以國民車便一直跟這個VW車廠畫上等號,隨著戰後經濟的演變,市場需求不斷的提高,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國民車已經再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更無法開創出更大的市場佔有率,也因此V.A.G陸續的收購AUDA、SEAT、BENTLLY以及新加入的SKODA來壯大實力,確保在市場上獲利的優勢。
有了這麼多的品牌跟各式各樣的產品,如果沒有完善的系統規劃跟整合,即使有再多錢的財團也會被高額的開發費用給拖垮,銷售數字也會因為產品互相重疊彼此競爭而無法成長。所以集合各個品牌的優異技術加以整合後互相搭配共同使用,然後將節省下來的開發成本,再用來研發出更安全更出色的生產技術以及增加產品的安全性以及售價兢爭性,在銷售實務上依照每個品牌各自獨具的特色在各個市場區隔中發揮競爭實力,吸引不同屬性的客戶族群做產品訴求,來獲得消費者青睞進而擴大市場佔有率。
以AUDI為例拉高戰線直接升級至雙B長期盤據的高單價豪華級房車領域,並且直接表態與BMW進行一對一的戰爭,搶佔注重性能表現的高級房車買家市場,而VW則是大幅轉型定位為以豪華中高價位為訴求的路線,拉高售價及配備,企圖與積極擴大的日系品牌在世界各地做焦土之戰,其中又以亞洲、中國大陸市場及美國、北美地區市場為主力戰場。在西班牙的SEAT被V.A.G收購後以年輕個性化為訴求,用以鞏固南歐地區熱情浪漫國度之市場佔有率,而最具發展潛力的SKODA則是負責延續鞏固西歐本土市場,繼續提供當地消費者所喜歡的可靠品質、精簡典雅造型、舒適寬大的乘坐空間、安全經久耐用的交通工具,並且利用捷克絕佳的地理位置直接就近對中東歐許多新興國家市場進行開疆闢土之任務。
當我們清楚的了解到V.A.G的整個品牌佈局後,假如想要買V.A.G的產品,只要充分的去分析出自己購新車的真正用途與目的是什麼,考量個人經濟能力兼顧到家人的乘坐空間,然後再對照上述各品牌之定位,便很容易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車了。至於車輛品質你大可放心,除非是不同級距價差甚多,否則在生產的技術上跟設備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至於坊間所云SKODA都用VW的舊款零件,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發現NEW PASSAT 1.9TDI(因售價成本國內未引進)所配載的柴油引擎跟Octavia1.9TDI引擎相同、搭配的也是最高科技的DSG變速箱(AUDI A3也使用)、佩掛的都是新式PQ35平台發展出來的底盤,如果這種說法成立是否代表NWE PASSA把消費者都當成笨蛋了。那SKODA Roomster所使用的新平台即將Audi的New A2上採用,又代表了什麼意義。
買車買到貴的還好,最可怕的是糊裡糊塗買錯車,當你買到一部相當實用滿意的車時,或許你會心疼多花這麼多的預算,其實先不用太難過,因為好的產品在你使用它的過程中會陸續發現到它所帶來的價值,相反的只是因為在乎他人的眼光而忽視了自己最原始真正的購車用途與目的,不知不覺中受到別人的眼光影響,以他人的感覺買了一部不完美的車,根據我多年看到的經驗,後者購車最後所犧牲的代價與失落感通常是超出他們自己所想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