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道常在半夜封閉某些路段
原來是在施做計程收費的感應門架
後來發現感應門架不是設置在各交流道出入口
而是以一個區段一個區段的方式架設在國道主線上
譬如鶯歌系統到大溪之間就在約57~59km間架設一排跨越所有車道的感應門架
想必將來是用「多車道自由流」的方式感應

但「多車道自由流」的感應方式有車輛時速的限制嗎?
以前遠通曾說ETC的感應上限是120km/h(不確定是指OBU還是etag)
只是收費站車道寬度的限制所以限速70km/h以策安全

然而在主線道上感應勢必有車輛時速會超過120km/h
會有感應不到的情形嗎?
這樣如何收費?
車牌辨識系統可以多車道全部入鏡?
照像會不會也有時速上限?

舉個例
一輛車從五股開到南崁桃園
五股到林口的感應門架感測到了
林口到南崁間因為下坡狂飆時速到了200km/h導致門架感應不到
若交流道未設感應系統
則系統判斷這輛車從五股開到林口後離開高速公路走縣道下山?

有專家了解RFID技術的感應是否有車速限制?
感應不到如何計算里程呢?
因為主線上的車速比交流道或收費站都來的快
架在主線上的感應門架如何解決感應速限的問題?
加強微波強度?
放心...速度不是問題,人要比車兇
eoskiss wrote:
這幾天國道常在半夜封...(恕刪)
時速120公里應是當時ETC招標的規格:
(.....扣款模組必須在車行速度於每小時120公里時仍可正確完成扣款,而執法系統更必須在車行速度於每小時160公里時能正確地完成車型辨識與照相執法.....),

OBU的部份, 遠通在2010年時說OBU在時速160公里OBU仍能扣款: 新聞連結

eTag的部份, 我看過有其他用途的eTag規格是時速150公里, 至於遠通用的規格我就不清楚了.

eoskiss wrote:
這幾天國道常在半夜封閉某些路段
原來是在施做計程收費的感應門架
後來發現感應門架不是設置在各交流道出入口
而是以一個區段一個區段的方式架設在國道主線上

譬如鶯歌系統到大溪之間就在約57~59km間架設一排跨越所有車道的感應門架
想必將來是用「多車道自由流」的方式感應


由此可知 免費路段+提高收費標準 已是確定的方案.

難怪一直放消息說, 免費路段 的民調比率較高.

原來一開始就是這樣打算.

政府提出的兩三種收費選項都是騙人的.

大家可以不用再吵了.



Dwing wrote:
原來一開始就是這樣打算.
政府提出的兩三種收費選項都是騙人的.
大家可以不用再吵了.


力王:不要打了,大家可以回家啦!
小心測到超速,就不是只付過路費了!!!!
為什麼感應門不用再交流道口?
因為會有很多貪小便宜的駕駛, 如果開過頭了, 不願意下交流道再返回
這些人會再只准許"公務車輛"迴轉的地方迴轉
不要以為沒有這種人, 看看免費收費時段, 晚上11點多就一堆人停在收費站前的路肩了
Dwing wrote:
eoskiss wrote:
這幾天國道常在半夜封閉某些路段
原來是在施做計程收費的感應門架
後來發現感應門架不是設置在各交流道出入口
而是以一個區段一個區段的方式架設在國道主線上
譬如鶯歌系統到大溪之間就在約57~59km間架設一排跨越所有車道的感應門架
想必將來是用「多車道自由流」的方式感應



由此可知 免費路段+提高收費標準 已是確定的方案.

難怪一直放消息說, 免費路段 的民調比率較高.

原來一開始就是這樣打算.

政府提出的兩三種收費選項都是騙人的.

大家可以不用再吵了.
.(恕刪)


財團先規劃好?

不過 橫的不收
遠通就沒賺到 , 本來還以為會通殺 ..



感應門架是多少 km 一個 ?
如果是就知道 算法是多少 km 算一段的錢了 .



國道全線三百七十三座 ..因為國1 國3 雙向要來回 4組 .
國道1號, 基隆端-高雄端, 372.7公里
國道3號. 基金交流道-林邊端. 432.0km

可 4.3km 裝一個 ..

如果真的快到扣不到款 說不定會換自動轉換一張3600以上的帳單~~~
我也覺得很奇怪,為啥不是將機器裝設在閘道入口?
這樣不是車速比較慢,比較好偵測嗎?

架在高速公路上,感覺整條高速公路都是架子。
看起來好礙眼!
速度又快,誤判率應該會比較高不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