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實在太…滑滑手機…
又看到類似的文章,因為太多這樣的文章,看了有點痛苦(也常被問到…),卻沒有一篇說的清楚,我也未必能說到盡善,但儘量了(至少我沒有私人立場),免得以後一堆人車況有問題。
網路上很多文章看似專業,確實也沒有錯,但、少了些但是(也很多根本是假的、捏造的!),
這樣的文章讀者需要多琢磨。
發這篇文並不是我多專業,而是希望讀者自己多思考。
任何"網路上"的文章都要自己再做驗證,
找不到驗證的,要像閱讀科學資料抱著增廣見聞但不盡信的心態,除非有時間研究參考內的論文或文章,否則一概抱持懷疑,等待相反立場、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現,再作對比,立一個基礎判斷。這才符合科學精神
我對汽車業、生態算了解,但我不敢給身邊的親友建議比照國外換油模式,Why?台灣氣候嚴苛?No~(跑工地的當然另當別論)
重點在於大部份文章中的內容取決於:
合格的機油、合適的機油、合格的油芯、合格的技師(程序)。
我沒辦法顧的了所有人,說了也未必能理解,一知半解的最恐怖。
我只能"儘量"加強其知識,但、我通常不會提到國外的換油里程。為什麼?
因為我未必瞭解每一個廠牌、每一顆引擎的特性,如賓士的長效機油是要用專用的濾芯才能達到效果,有些車子引擎精度較高不適合亂用機油,有些車天生就適合黏度較高的機油…。
而台灣市場充斥著"不合格"的產品,很多人都是在外面保養,而我身邊的親友很多也是。
外廠良莠不齊,如果我的親友用的是不合格的油芯,那會有什麼情況?如果連機油都是不合格的、或不適合的?
所以,沒有拉長太多換油週期至少傷害有機會減輕、甚至還OK。
像駕駛每個神經病的程度不一樣

像急驚風永遠沒時間等到達工作溫度
像不同時期的車引擎精度不一樣
像每台車機油量不一樣
像油溫每台車不一樣
像堆高機(吃油的)都沒有里程錶、只有時程錶(長期低速行駛)
會一天到晚在拉高轉的人敢一萬五、甚至像賓士三萬換機油嗎?性能車為什麼有油壓表?
這些每個人都不同,無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我想這也是車商的顧慮之一(又能…)。
這不就像婚姻一樣…
,不是一天到晚超速啦,台北市實在太難停車了,有時候怕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