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uto.ltn.com.tw/news/11430/3
各大品牌近年來不斷開發主動安全防護配備,為了讓車內駕駛與乘客更加安全,同時也能保障其他用路人,但歐盟近日有一項最新提案,希望未來新車都要搭載「行人保護裝置」與「黑盒子」,進一步提升用路人權益,但也會導致新車售價更高,因為車輛開發成本提升。
根據外媒《Motor1》報導,歐盟近日提案指出,未來新車都應該配有「行人保護裝置」,像是主動防護引擎蓋系統,利用主動安全系統偵測前方行人,在發生碰撞的瞬間,將引擎蓋彈升鼓起,降低意外行車事故發生率及人體傷害指數。
另外還要配備有「黑盒子」,也就是如同飛機上所搭載的飛行紀錄器,由於許多事故都發生在一瞬間,很難明確調查出事故起因,而「黑盒子」就是利用車輛遙測技術(vehicle telemetry)記錄事故發生前、發生中和發生後的相關數據。
這項提案意味著,所有車輛都必須增設相當多主動安全配備,尤其是具備偵測功能的防護系統,可能會導致造車成本大幅提升,目前該案將由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作出裁定,若通過將開始協商最終立法。
歐洲已經有大量民眾支持這類提升安全的作法,同時英國道路安全慈善機構(UK road safety charity)也相當認同這個提案,但這種勢必會提升成本的做法,汽車品牌是否會買單,仍需等進一步消息傳出才能確認。
黑盒子跟行車記錄器差別在哪啊?行車記錄器也能紀錄數據不是嗎?
inunu wrote:
從 1:25 開始看...(恕刪)
不是拿球棒打回去。
看影片它的基本原理應該是利用引擎蓋往上彈出一段距離,為前方被撞的人壓到引擎蓋上製造潰縮空間,不會實打實的被裡面的引擎等零件撞到。他甚至在雨刷那個地方還彈出一個外氣囊來保護頭部不撞到玻璃。
關於黑盒子,我沒理解錯的話,目前的行車紀錄器應該只是鏡頭+麥克風錄音錄影,頂多用GPS定位推算車速。
黑盒子記錄器是可以紀錄車速、引擎轉速、扭馬力、檔位、水溫、油門踩踏深度、煞車油壓、各電子零件故障訊號、等等一切你想的到的電子訊號。
車上通訊訊號如果都記錄下來,會牽涉到收集客戶個資,以後可能有個資外洩的風險,包括駕駛行駛習慣,GPS定位,等等...
所以車廠新開發研究的時候會裝這個做資料紀錄,市售車上應該不會裝這個,避免引發相關爭議。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紀錄,如果發生事故,可以從調閱訊號資料中調查事故當下,駕駛是否有注意,是否有踩煞車做迴避、是否處於不受控制的故障情況、是否惡意操作... 等,也可以避免責任模糊不清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