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去日本玩
搭到他們專為計程車開發的車種 JPN TAXI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chen.5168/posts/2060296754091082
https://newsroom.toyota.co.jp/en/jpntaxi/
用到專為計程車開發的手機APP
因為主要都是我老婆在操作所以我自己沒有紀錄
https://japantaxi.jp/
這真的比發錢讓計程車換新
修法限制UBER運作
來得更好
畢竟市面上的車大多是駕駛導向
很少著重後排乘客舒適度
JPN TAXI
後座椅又大又舒服
平坦柔軟的椅子沒有啥包覆性可言
但我只是坐個計程車又不是送豆腐
後排空間大底盤低車身高開口大還有電動滑門
提行李抱小孩上下車輕輕鬆鬆
還有特大的後窗
跟夠大的行李箱
真的不是一般車輛能比的
那套APP
手機滑兩下
多少錢什麼時候到一目了然
還可以直接線上支付不必找零錢
再加上日本計程車素來非常乾淨有禮
根本就把UBER電假的...
反觀台灣
真的是治標不治本...
根本原因在於計程車沒有分星等收費吧...
好駕駛爛駕駛, 新車舊車,
只要能在路上載到客人, 拿到的錢都相同,
那麼運將們, 拼的不是服務, 是載客率..
一天內能載到最多客人的, 跑出最多里程的, 賺最多,
自然就會發展成這樣了--不去在乎服務品質, 因為跟薪水不是完全正相關.
吃迴轉壽司有分盤子等級收不同錢, 住飯住有不同星等價錢不同,
飛機座艙也是分等級, 連郵務都有分不同等級收費(平信, 掛號,限時, 限掛....),
評價計程車的星等並標示在車身上, 依不同星等收不同費率,
讓坐車的人自己選, 要叫或攔什麼樣的計程車,
車運將自己選, 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計程車司機.
(註: 本樓單純談計程車吧, 別講到Uber)
我先問你, 10年前你想的到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 人的生活根本離不開智慧型手機?
時間在更往前推一點, 20年前網際網路才剛推出, 你想想這20年網路如何深入社會, 沒網路你連在超商買東西都不能
你幫計程車駕駛想後路, 其實才是在害他們, 不如及早輔助轉職, 因為自動車的趨勢是擋不住的
倒不是你家的車10年後就會變成自動車, 因為Level 4/5自動駕駛即使10年後成本也還是偏高, 一般人大概只能接受Level 3自動駕駛的價格, 一般人不會買不代表Uber這些共享平台運作商不會買, Uber自己買自動車就不需要再把利潤分給一般駕駛人, 費率可以壓得更低, 計程車駕駛更沒有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