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貨車奇耙規定,造就買國產台灣特規車必須研究解封的怪象

最近看到一篇討論「開不到百萬的進口車會說自己開的是進口車嗎?」
那篇底下討論蠻熱烈的,雖說我也不認同那種成天沒事把自己開進口車掛在嘴邊講的行為
不過說真的現在國產車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讓進口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但我認為這不能怪所有國產車,而是特定車商所為導致的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會吐槽國產休旅車領客貨車牌,導致多了根鐵桿
但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鐵桿或是客貨車牌沒有太多意見只要不影響使用
大家有意見的應該是針對有些車明明不適合領客貨車牌,卻硬要領客貨車牌把一台車子搞得不三不四的亂象

舉例來說,國產Ford Kuga領的就是客貨車牌
因為要領客貨車牌,就自己改了設計,導致原廠後座前後滑移的設計直接被封鎖
差異有多大可以參考國外Ford Kuga後座空間對照
客貨車奇耙規定,造就買國產台灣特規車必須研究解封的怪象
就算沒有文字說明,應該也看得出來空間大小差異和椅背角度差異非常明顯

更有眼尖網友發現,國產Ford Kuga因為領客貨車牌,導致車內設計也必須跟著有所變動
客貨車奇耙規定,造就買國產台灣特規車必須研究解封的怪象
以至於原本國外有的後行李廂可調式的設計,在國產Ford Kuga上也並未有此功能

無獨有偶,既然只要把國外原廠設計用台灣國產思維搞一下就可以省下10%的貨物稅成本
最近大改款的國產Hyundai Tucson L當然也要好好學習一下國產Ford Kuga
其實這台車在上一代國產時,就已經被車主們抱怨過,後座椅背過挺的問題
甚至後排還有凸起來一塊的狀況,也有網友做了詳細分析,點出當時「台灣特規版」的問題點
客貨車奇耙規定,造就買國產台灣特規車必須研究解封的怪象
而到了最近剛大改款的國產Hyundai Tucson L再度因為領客貨車牌,出現了後排空間設計上的問題
客貨車奇耙規定,造就買國產台灣特規車必須研究解封的怪象
也因為明明不適合客貨車卻硬改設計變成可以領客貨車的產品亂象
出現很有趣的現象,車主買了Tucson L後,第一件事不是先爽,而是必須先花錢處理解封

但要特別強調,上述亂象是特定車商的行為,大家千萬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錯的不是客貨車這個規定
假如原廠產品的設計空間本來就夠大,那當然適合當客貨車,實際差異只是多了根鐵桿,但不會影響使用更不會影響空間和椅背角度和座椅舒適度,像國產休旅車的銷售王者CR-V就是代表性的正面例子,所以你不會看到媒體在介紹CR-V還要特別強調解封或者坐後座搞得很不舒服的樣子,更不會看到買CR-V的車主還要研究和花錢解封

但並不是每家國產品牌都像本田一樣那麼遵守規矩和尊重原廠設定,CR-V空間夠當然就可以領客貨車牌,HR-V空間不夠就領客車牌

有些品牌硬要變更原廠設計搞出「台灣特規車」,犧牲了消費者權益甚至還要消費者多花錢解封,當然國產車市場就越做越小

但大家假如抵制那些「台灣特規車」,支持遵守規矩和尊重原廠設定的國產車,國產車市場就會恢復健康
黑F牌沒工單, 不算!!
拆掉客貨車橫桿的可以檢舉監理站讓他回去驗車!
國民黨的惡,都是從民進黨嘴中聽到;  民進黨的惡,卻是親身經歷體會到的。
yjne1763
真是奇爬
light204204
有些驗車廠幫你自備伸縮橫桿
其實休旅車

也只有Kuga 跟 Tucson L 有解封問題

CR-V 不用解封,一樣超大
Outlander、X-trail、U6、URX也不需要解封

而RAV4進口車,根本只能領客車牌

其他CUV/小SUV 根本都領客車牌


進口車
關稅17.5%x貨物稅25%x營業稅5%=54.22%的稅金

國產客貨車
貨物稅15%x營業稅5%=20.75%的稅金

差了33%的稅金
但是車價差不多
麵左鈍
U6明明就要
qaz200513
客貨車認證僅限國產車,進口車並不適用RAV4只能領客車牌
hch2006 wrote:
黑F牌沒工單, 不算(恕刪)


這不算黑吧
單純講述一個事實,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不適合還硬加
反而讓車主們買車後還要花時間處理
*~艾力克斯~* wrote:
拆掉客貨車橫桿的可以(恕刪)


拆掉有被檢舉的風險,不拆又覺得空間不夠大
light204204
我2台車拔了快15年都沒被檢舉過
Brown Will wrote:
這不算黑吧
單純講述一個事實,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不適合還硬加
反而讓車主們買車後還要花時間處理


福迷說, 不會修車不要買.
只有國產的休旅車才有客貨車,進口休旅車不會有客貨車。
台灣的法規就是畸形到可以讓國產車商去修改外國原廠的設計,從客車變成客貨車來讓國產車商省貨物稅,車主的牌照稅跟燃料費卻完全沒差,這就是國產車商在搞鬼綁架法規啊。
yoshiyoyo
中肯
louisbb wrote:
其實休旅車也只有Kuga...(恕刪)


所以才會覺得,部分國產車作為讓許多人誤會國產車條件不好
真的不適合,就不應該只想著省那些稅金
少賺一點,讓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感受
消費者感受提升,銷量跟著提升自然把那些本來想省的也能賺回來
杜杜牛
印象中某X開頭的車有出過雙版本,然後銷量....
怪車商吧,省下的是錢也沒反應售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