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有時觀察汽車市場在這兩年的發展趨勢,真的頗有趣
看起來都是這些掌握話語權的大車廠遊戲,與各國政府主動或被動地配合(環保法規),導致最後我們消費者「只能有某些選擇」或「勢必得往這個路線發展」

但,當大車廠說一套、做一套,甚至還帶點出爾反爾的時候呢?
身為Toyota粉絲的我,看著這一路以來Toyota的各種「言行舉止」,有時卻也感覺這個汽車產業的世界龍頭,到底是放棄了帶動潮流的能力?還是面對強權的膽小畏懼?讓我越來越搞不懂它了

我整理了一些新聞,來回顧一下這一路以來的變化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引用自UDN,圖含超連結)
在去年9月,TOYOTA社長豐田章男表示不願意參與貿然電動化,由產業的角度切入,認為產業會受到衝擊、員工會有失業危機等各種困境產生,振振有詞頗有道理
讓我忽然覺得Toyota這幾年真的很用心努力,從TNGA到TSS等各項應有盡有的改變,將燃油動能汽車的價值簡直發揮到了最極致,也很有guts的不參與電動車大混戰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引用自carstuff,圖含超連結)
誰知?到了2021年底,相隔不過3個月不到的時間,立即態度大轉變,直指2030年Toyota將推出30款電動車,並且LEXUS轉型成為BEV純電豪華品牌……
當然,其中的先鋒力作,即為結合Toyota和Subaru的bZ4X,最近也一堆準備開賣的消息傳出,積極投入的動作非常明顯

我很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麼讓Toyota有這樣的轉變?
目前電動車的趨勢已經是一個世界潮流,如果Toyota繼續堅持本來的燃油車路線,是否世界會因此不一樣?
或許這些疑問,我該往歐美列強們看看,也許會有各式各樣的答案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引用自wiki,圖含超連結)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在逐年提高標準的CAFE規範下,特斯拉是相當早投入這個陣營的電動車製造代表,依稀記得當初的毀譽參半、訂車到交車要3年等,進而變成一種有錢人的代名詞,再到今日的日漸普及、搭Uber偶爾都還能叫得到,這一路走來可說是搭上了時代的巨帆,但也可以說是一場了不起的豪賭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接著來看其他歐美列強,典型的代表就是雙B,在電動車的發展和表現上,在投入的時間發展上,也非常的迅速,並且各項表現皆有以往燃油車的水準,不愧來自汽車工業發展的母國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甚至是一樣來自德國的VAG集團,在電動車的發展上,也有著完善的佈局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而歐美列強中,大家最陌生卻最不可忽視由PSA和FCA兩大集團合併的新集團STELLANTIS,目前是全世界的第四大汽車集團,在電動車的推動上,也有著相當傑出的一手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集團中包括了許多厲害的汽車品牌,像是MASERATI在近期FIA電動方程式羅馬站也首度展現了電動車的潛力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又或是在2022年即將推出12款電動車、最快完成全車系電動化的OPEL,也是STELLANTIS成員中,深具實力的代表

Toyota怕了嗎?贏不了歐洲列強電動車大戰
(引用自數位時代,圖含超連結)
由各種趨勢看下來,Toyota雖是龍頭老大,在行為表現上確實是不得不屈服在市場、法規和歐美列強的壓迫之下,加入了電動車的潮流大戰
這場來自未來的戰爭,目前似乎還在暖場的階段,我相信Toyota即便是製造電動車,也會有一定的水準,只是未來燃油車可能會越來越少,卻也讓人覺得可惜
不過讓人更期待的是,在這些所有車廠的混戰中,也讓我們有更多優質的選擇,也讓電動車更加普及化,甚至集團的資源整合,讓一般人也可以接觸到本來高級品牌的技術傳承,都是很好事情
哲憫 wrote:
有時觀察汽車市場在這(恕刪)

除了TOYOTA以外都還是他國事務
離我們都還很遙遠
台灣先把電樁弄到跟加油站一樣多再說
DeleteSS
有車位 也不一定能讓你裝充電樁…
高雄苦瓜
台灣就有生產充電樁了吧!
Opel如果真的會回歸,值得期待
應該很多人在敲碗了
nicewawa
閃電標誌很帥
勇敢小豹龜
希望德國閃電趕快進來 多一個平價德國車的選擇
Stellantis從集團合併之後動作就很積極
可以搜尋到相當多積極投入發展的新聞,也和台灣有不少的合作

未來Stellantis集團在台灣的各種表現,不管是MASERATI還是OPEL甚至雪鐵龍、蘭吉雅……
都是很讓人期待的
勇敢小豹龜
期待Astra Wagon!
Toyota是被逼到不得不吧?
就算是龍頭也不過就一家而已,集體團結力量大,還是會有被幹掉的一天
旗揚
人家車界老大捏,別人想幹贏他當然只能從別的角度下手,老大等別人出招再發力
kun429
對阿團結你以為就你會團結阿....lol
當然能普及絕對是好事

只是台灣還是有台灣的問題,像這次的疫情,共存的決策太慢,疫情又蔓延的太快,雖然說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

後面不要想要學碳減、電動車普及,學又學一半,到時候又是一堆問題了
royher
高雄苦瓜 果然是綠道出之,那兩個指標目前是世界第一,世界怎麼跟的上台灣。還再帶著濾光鏡嘛!
marcsf
台灣多爽了兩年才開始共存,現在數字世界最高不是很正常嗎?要說政府沒做好共存準備,有那麼多時間卻沒有好好部屬都可以,要酸要有方向啦
Toyota是在選擇何時進去電動車市場, 因為他顧慮現有油車零件供應商的生存問題,

但他們電動車武器早已準備好, 等到電動車銷量市場確認變大很多,你就會發現突然之間一堆TOYOTA電動車上市
zekebobe
突然一夜之間充電樁都從特斯拉變成Toyota。
Jaaky wrote:
除了TOYOTA以外(恕刪)

不能完全這樣想
事實上高級品牌開始有動作,已經是離我們很近的行為
加上現在政府的政策確實就是這樣的走向,大性能燃油車進不來是事實
需要有電動車來平衡整體的碳排量,也就是陸續在讓這些車廠電動化轉型的路了
哲憫 wrote:
有時觀察汽車市場在這(恕刪)

全文發現小亮點OPEL
當初的德國閃電,默默在台灣就不見
但在國外的發展早就海放了許多車廠幾條街
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6/5598555
去年看到新的Astra發表使用Stellantis架構、新一代外觀設計,整個就超香的

可惜台灣沒進……涼去
davinci1969
看過Opel astra 電動車科技感的內裝設計,海放Toyota bz4x的內裝幾條街,Toyota 加油啊!
歐洲市場龐大
但燃油車
在歐洲市場的生存越來越嚴苛
因為針對碳排放問題
有越來越多的法規限制

未來
如果車廠不轉型
積極降低燃油車的碳排放
就很難在歐洲市場生存
好的照片,靠的是腦袋,不是器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