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都是這些掌握話語權的大車廠遊戲,與各國政府主動或被動地配合(環保法規),導致最後我們消費者「只能有某些選擇」或「勢必得往這個路線發展」
但,當大車廠說一套、做一套,甚至還帶點出爾反爾的時候呢?
身為Toyota粉絲的我,看著這一路以來Toyota的各種「言行舉止」,有時卻也感覺這個汽車產業的世界龍頭,到底是放棄了帶動潮流的能力?還是面對強權的膽小畏懼?讓我越來越搞不懂它了
我整理了一些新聞,來回顧一下這一路以來的變化

(引用自UDN,圖含超連結)
在去年9月,TOYOTA社長豐田章男表示不願意參與貿然電動化,由產業的角度切入,認為產業會受到衝擊、員工會有失業危機等各種困境產生,振振有詞頗有道理
讓我忽然覺得Toyota這幾年真的很用心努力,從TNGA到TSS等各項應有盡有的改變,將燃油動能汽車的價值簡直發揮到了最極致,也很有guts的不參與電動車大混戰

(引用自carstuff,圖含超連結)
誰知?到了2021年底,相隔不過3個月不到的時間,立即態度大轉變,直指2030年Toyota將推出30款電動車,並且LEXUS轉型成為BEV純電豪華品牌……

當然,其中的先鋒力作,即為結合Toyota和Subaru的bZ4X,最近也一堆準備開賣的消息傳出,積極投入的動作非常明顯
我很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麼讓Toyota有這樣的轉變?
目前電動車的趨勢已經是一個世界潮流,如果Toyota繼續堅持本來的燃油車路線,是否世界會因此不一樣?
或許這些疑問,我該往歐美列強們看看,也許會有各式各樣的答案

(引用自wiki,圖含超連結)

在逐年提高標準的CAFE規範下,特斯拉是相當早投入這個陣營的電動車製造代表,依稀記得當初的毀譽參半、訂車到交車要3年等,進而變成一種有錢人的代名詞,再到今日的日漸普及、搭Uber偶爾都還能叫得到,這一路走來可說是搭上了時代的巨帆,但也可以說是一場了不起的豪賭



接著來看其他歐美列強,典型的代表就是雙B,在電動車的發展和表現上,在投入的時間發展上,也非常的迅速,並且各項表現皆有以往燃油車的水準,不愧來自汽車工業發展的母國


甚至是一樣來自德國的VAG集團,在電動車的發展上,也有著完善的佈局


而歐美列強中,大家最陌生卻最不可忽視由PSA和FCA兩大集團合併的新集團STELLANTIS,目前是全世界的第四大汽車集團,在電動車的推動上,也有著相當傑出的一手

集團中包括了許多厲害的汽車品牌,像是MASERATI在近期FIA電動方程式羅馬站也首度展現了電動車的潛力

又或是在2022年即將推出12款電動車、最快完成全車系電動化的OPEL,也是STELLANTIS成員中,深具實力的代表

(引用自數位時代,圖含超連結)
由各種趨勢看下來,Toyota雖是龍頭老大,在行為表現上確實是不得不屈服在市場、法規和歐美列強的壓迫之下,加入了電動車的潮流大戰
這場來自未來的戰爭,目前似乎還在暖場的階段,我相信Toyota即便是製造電動車,也會有一定的水準,只是未來燃油車可能會越來越少,卻也讓人覺得可惜
不過讓人更期待的是,在這些所有車廠的混戰中,也讓我們有更多優質的選擇,也讓電動車更加普及化,甚至集團的資源整合,讓一般人也可以接觸到本來高級品牌的技術傳承,都是很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