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因應新世代車款的駕駛輔助系統愈來愈完整,加上車用電子零組件以及電動車相關周邊的研發已是產業主力項目,因此經濟部將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興建國內首座全天候高速自駕驗測場域,可提供一般車輛甚至是大型巴士進行模擬超大豪雨、濃霧、高架道路及隧道等環境的實車驗證測試,其最高對應速度可達110km/h,本回舉辦動土典禮之後,預計於2025年完工並啟動車輛測試。

在本日的活動中,我們先前往車電驗證實驗室參觀;首先是照片中這組多合一動力驅控驗證系統,為針對電動車產品的高功率電源模擬平台,主要是透過硬體迴路技術,可產生一組虛擬馬達,提供電動車馬達驅控器開發過程中的動態主動式負載,適切地模擬車用馬達的四象限工作模式。

所謂的馬達四象限操作模式,就是前進、後退、加速與減速模式,操作程序包括全電門踏板加速、鬆開踏板、緊急煞車等指令,用以檢視耐久性能與可靠度;舉例來說,電動車在下坡狀態時會透過減速產生電力回充,因此就可透過本系統驗證整套電力系統的回充過程是否會超過負載而造成零組件損壞。

這組高變率環境溫溼度模擬系統,是針對車用電子系統進行測試,例如愈來愈常見的液晶儀錶板,是否會受到溫度與濕度變化而產生故障,就是這套系統的主要測試內容。

透過操作面板可以調整測試設備的環境溫度,尤其是激烈的溫度與濕度變化對於車用電子設備的考驗相當大。

在設備溫度調整至零下20度左右,打開艙門就會像照片這樣產生霧氣,主要是外部的環境溫度達到攝氏30度以上,加上濕氣也比艙內高出許多,此時裡頭正在進行測試的數位儀錶板就會凝結水氣,藉此驗證是否會對電子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這套設備的溫度調整範圍介於零下50度至攝氏150度,遠遠超過人類一般的生活環境。

接著就是本次進行動土典禮的全天候高速自駕實車驗證場域,將建造一處長達200公尺的隧道,內部可模擬出超大豪雨、濃霧、燈光不足等狀態,可以測試車輛在此環境中的駕駛輔助運作狀態是否正常。

另外就是高架道路測試場域,可藉此測試車輛的駕駛輔助系統匯入與匯出車道的運作情形,以及GPS訊號是否會被高架橋遮蔽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