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電動車不是:唯一解決方案


儘管電動車搭配綠能電網有降低排放的優勢,成為歐盟等先進國家主推的次世代運輸工具,但鋰電池的先天物理屏障,將注定電動車根本無法取代所有油車的宿命 。因此歐盟禁止油車的政策也產生部份國家的反對


鋰電池有先天瓶頸




從這張圖表可看出,在能量密度上,鋰電池無論在單位體積還是單位重量對比之上,都遠遜於汽柴油或者氫能源,這將造成一個困局,那就是純電動車僅能適合「短里程通勤」的先天困境。
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另外,電動車需要龐大的充電站覆蓋率,才能夠讓所有的車輛能夠順利地完成充電,這也是純電車的硬傷,因為,龐大的基礎建設並非每一個國家都能夠負擔得起,有些甚至還需要都市建設的重新規劃。當然,這一部分符合部分財團的利益。

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油電車才是廣泛合理方案


因此,都會區短里程通勤的環境,適合電動車,但若是大陸型國家地區,則油電車的長里程能力才是目前全球最通用的節能運輸方案,而且,油電車不需要大規模設置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對於第三世界等非先進國家來說,是較為現實可行的方案。



氫能源有其開發潛力




另外,氫能源對於超長距離運輸有著極佳的效能,因此長距離客車,貨車,甚至是火車或輪船飛機等,都有開發氫能源運輸的潛力。


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電池污染避而不談


此外,電動車使用過多的電池,不但重量極重,儲能效率低,未來電池回收再造成二次污染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嚴重問題,因此歐盟單押電動車並且廢棄油車的政策也開始遭受反彈與質疑。


此外,電池回收工程繁複且恐不具經濟效益,未來到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正向循環的產業也是值得堪慮!

電動車不是唯一!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物理局限注定電動車無法取代所有運輸工具

多元混合方案才是正途


因此,要真正做到合理而有效率的節能運輸,就不可能只單獨依靠電動車一種單一方案,都會區短程通勤用純電車,跨區通勤用油電車,長距離重型運輸用氫能源,多種混合方案搭配才是正途。



Next: 電不夠用! 瑞士考慮禁止電動汽車以避免大停電


延伸閱讀:


1. 電動車環保只是幌子?從地緣戰略利益看中國歐盟為何高速發展電動車產業(石油, 美元, 核能, 綠能)


2. 熱效率僅28%比油車還差?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國家發展電動車根本不環保(OpenAI, 綠能, 核能)


3. 軍車不太可能電動車化! (脆弱系統, 能源, 電網, 燃料)
更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HankRS225
新能源本來就只是選項 那是無良商人要賺錢 故意導向
先不管國外
在台灣這個小小地方
電車是非常好用的
充電站隨便佈就很密集
續航里程也是妥妥的很夠用
但不是所有車輛都適合電動沒錯

油電車才是雞肋
有兩套系統要保養

何謂短程?
何謂跨區通勤?
事實上電動車合不合用是看充電方不方便跟每天開多少
如果充電不是問題
對一般人一年兩萬公里來說
絕對應該選電動車而不是油電
即使是大陸型國家也是一樣。
電車本來就比較適合低速駕駛

所以適合走走停停,方便架設充電站的市區

多種混合方案搭配才是正途?

這是什麼天外飛來不經思考的外星想法

你是要大家家裡買一台電車跑市區,買一台油車跑高速?

要貨車司機再買一台氫能源卡車工作?

第三世界等非先進國家吃都吃不飽了

才不會跟你談什麼環保,電車,節能減碳這種事情

老實說個人也不覺得電動車會是什麼最終解

電池看來是不太可能有什麼重大突破了

中間也就是拖著等產氫的方式有突破的可能

我想TOYOTA也是看到這點才一直堅持氫能源

不願意把頭洗在電動車裡吧
HolyIan
TOYOTA是頭洗下去了 很難掉頭。不然怎新的社長馬上說要推電動車呢
大野狼
TOYOTA原以為是這樣? 但人家衝很快市場都被吃了,現在才急著要洗頭
好了拉 趨勢根本檔不住。

碳權都還沒打下來就已經不可逆了。

碳權、環保期數 再追下去 不開電動車,就去搭大眾交通工具吧。
就說鋰電池的電動車才是過渡期產品
油電車給你過渡 怎麼渡了20年銷量不減反增?
便宜好用就會是主流。

大陸現在電動車已經來到20萬人民幣一台,我認為未來幾年會呈現爆炸性增長。
氫能源還早,
電動車的污染物是在生產制造中產生
可以集中排放集中技術處理
相當於多數國家建设公厠的逻辑

燃油車的污染物不但在生產製造中產生
使用過程中也會隨地排放
相當於印度逻辑,馬路即厠所
這是人們使用習慣的問題,
能嘗鮮/重環保的都會已經買電動車了,
但害怕里程的, 不想等充電的, 最少還要再觀望個3~5年才有可能.
可是就像手機, 都發展那麼多年了, 快充也很多, 再快也是要20分才能全滿電,
甚至大廠水果, X星 還死不快充怕傷電池,
所以電動車的發展, 也不可能快到那裡去吧.
至少追不上加油的速度.

所以也不可能會無止境去突破, 因為氫或更有效率的能源出來後,
BEV就會被取代. 我想黃金時期也就這5年內吧.
可能還沒法佔到全球50%, 就又出來別的方案了.
大家靜觀其變. 這種事, 搶第一不一定有好處, 畢竟是消耗品, 呵呵.
大野狼
一切都是價格問題, 現在燃油車要70~100萬,如果電車賣50萬,那誰去開油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