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myone wrote:
迪奧
小弟了解了你這...(恕刪)

Dior? Audi! 傻傻分不清
☑發問者發誓會在問題排除後回版上回報,否則連續三天大便都不順暢。
拉回來一下

小弟發發牢騷最主要是從兩個方面

做為曾經在台灣電子業打滾好幾年的 PM
其實是對台灣電子業蠻無奈的

台灣的產品行銷觀念
一直停留在

複製產品規格 => 降低成本及售價 => 品質"自認"可以接受 => 大量廣告就等同行銷

標準製造業的思考邏輯

講到自有品牌全球化行銷
台灣幾乎是一片沙漠
少有成功的案例

看看那些號稱自有品牌的廠商
品牌真的創造出多少對於產品的附加價值
蠻悲哀的......




做為一個消費者
我對台灣消費族群的寬容
更覺得可愛

無論價格高低或是C/P高低
對於產品本質功能上的穩定
是基本要求

就算是一客 NT 45 用來裹腹的便當
它可以太油太鹹太難吃
但是決不能有蟑螂腳和酸掉的飯菜在裡面

在經過內部嚴謹的產品開發流程
以及外部的 阿法 或是 貝塔測試
絕大部分顯而易見的產品缺失應該要能控制

但是在集嘉的手機產品上
我看不到這點
* 螢幕閃爍
* 藍芽相容性不佳
* 簡訊回條重複寄送...etc.
這些應該是都很容易測得出來的問題

如果沒有測試出來
不是表示集嘉的測試計劃有問題
就是集嘉拿自有品牌和消費者開玩笑

我承認
在面臨上市的時間壓力下
我也常拿消費者當白老鼠
但是我不會拿整個市場來做測試基礎
那是一種豪賭
順利讓產品上市是很大的壓力
要阻擋一個不成熟的產品上市需要的是更強大的決心
以及管理階層的智慧

在消費者的立場上
我對MS800先驅採用者感到敬佩
花14500買張門票來賭也真的是蠻貴的
至少小弟越來越沒這種本錢
也希望集嘉的管理階層好好想一想
台灣這種淺盤市場
能夠被不成熟的產品洗幾次?

殺手級產品
是把對手殺得措手不及?
還是把自己殺得寸土不留?

devildavid wrote:
拉回來一下

小弟發...(恕刪)


說的真好啊!!

不過台灣絕大多數的電子廠幾乎都是ODM/OEM起家.真的要談到產品規劃,
測試,認證....還是遠遠比不上國外的品牌廠商.連相關的人才都很難找!!
htc真的那麼好嗎?不盡然吧!我用tytn ii偶爾也是不明就裡的突然當機。我根本沒有裝什麼雜七雜八軟體。
台灣的手機廠商如果都要等韌體完美後再推出手機那麼一年大概只能出不到3款手機了。
集嘉的策略是:
先快快推出手機,事後再修改韌體,一種機型壽命定位為6個月。一年之後逐漸放棄該型手機。
歷史會說 明很多事情的
schou wrote:
我還是希望集嘉能夠把這隻手機的軟硬體修正到幾近完美的地步,這樣,也才是消費者之福,但,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會走,機子也不可能一出廠就零缺點,主要是看廠商對機子的服務態度。
...(恕刪)


說到重點了,但我的解讀不同,
"廠商對機子的服務態度",其實應該在於廠商在出貨前對品管的態度,
與其在客戶端與客戶做戰(軟硬體修正),集嘉應該在自身RD設計技巧上再多下功夫,
~~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如此才能在下一次將品牌建立起來,消費者才能勇於在它一出現市場時,放心的購買,
否則永遠只是"二線"品牌.
國家品牌~~MIJ(JAPAN)>MIT(TAIWAN)>MIC(CHINA)~~要改觀真的是不容易呀!!

PS.:另外~~我覺得
* 螢幕閃爍 ==> 應該不太容易在大量生產前測得出來這個的問題
alan35 wrote:
我發言內容並沒有要吹捧HTC多好,我當時對HTC(當時的DOPOD)也很感冒
我文中有說,他們的反應與態度純屬我個人的感覺(置頂的澄清啟事給我的感覺)
既然要等半年後才能改善通話品質、簡訊收發或藍芽品質
那我會等,只要這中間有更好的選擇...
因為通話、簡訊、藍芽對我個人與同事來說很重要,不代表大家
但半年的時間對3C產品來說可能已經成為過時產品...
若我的說明還未能平息您的怒氣我我只好再說抱歉了...也謝謝您的指正
討論區的言論要是都有這麼多的火氣,對觀文者的眼睛是種傷害

今天 01 的討論裡有一個壞傢伙對某家公司做出了嚴厲的指控,毀人商譽不說,還言之鑿鑿的抹黑該公司的產品,該公司發布了一個新聞稿,強烈反擊那位胡說八道的人,措詞怎麼可能不強烈?你有沒有寫過存證信函?存證信函難道態度不要強烈?不用強烈的措詞如何能警告該犯錯的人有所警惕?你為什麼不怪那位亂說的傢伙壞人商譽,確不斷的以一篇警告犯錯的人的啟事來說該公司無心處理產品?你不覺得這樣很偏頗嗎?
alan35 wrote:
感覺台灣的消費者像是次級消費者,記得當初買CHT9000也是因為
觸控板有問題被大家罵到臭頭,但HTC非但無動怒反而想辦法幫大家解決問題
不過最後終究是處理好了,我CHT9000也開心的用了近兩年

你文中的意思很清楚,我想每個人都看得懂,你覺得 HTC 處理 CHT9000 問題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那就麻煩你以同樣的標準等待半年讓集嘉來解決問題,半年之後集嘉也可以讓你開心的用兩年呀,只要集嘉少於半年解決這件事,集嘉的服務就比 HTC 好得多了,現在賣到現在也不過不到一個月,還有五個多月不是嗎。

你無法信任這項產品,你就好好的把小朋友省下來,再觀望觀望就好了,你應該也還沒買 MS800,你的感覺也都是從別人的討論揣測出來的,你連用都沒用過,就憑著很多的"聽說",就說這個東西不好,甚至認為自己的 CHT9000 很好,那很好呀,一毛錢都不用花,好好的用你現在的 CHT9000 不就是了嗎,MS800 好或是壞,似乎跟你沒有甚麼很大的關係吧。

A夢 wrote:
不過台灣絕大多數的電子廠幾乎都是ODM/OEM起家.真的要談到產品規劃,
測試,認證....還是遠遠比不上國外的品牌廠商.連相關的人才都很難找!!...(恕刪)


我覺得心態問題比實質操作面更嚴重
我自己也被日本廠商操過 ODM 的專案
製造都是同一個廠做
品質要求就是不一樣

國內ODM廠被國外品牌商都不知道操過幾輪
測試和驗證應該都有本事

問題是心態

"真的需要這麼嚴格嗎?"
"測試和物料成本會提高很多..."
tp598 wrote:
htc真的那麼好嗎?...(恕刪)


其實 HTC 並不是那麼好
更甚至我認為有每況愈下的狀況發生
( 希望 Raphael 與 Diamond 能夠爭氣一點
至少希望能解決主晶片的效能問題 癮科技
不過如果可以解決...那為啥小克不想辦法解決?! 唉~ 無奸不成商... )

我沒有 tytn ii
現役機 CHT 91XX

當機應該是所有 Smart Phone 的痛
尤其是記憶體管理方面
這是在我用過 818 / N73 / CHT91xx 之後我的感受
( 不知道 iPhone 和 Google Phone 會不會好一點... )

但是不可否認的
HTC 出過好幾代的"銘機"
818 應該算是其中一隻

其實 HTC 在 818 之前也出過好幾隻手機
一樣評價差到掉渣...
但是至少他用幾隻夠競爭力且穩定的手機
打下目前 HTC ( 或是 Dopod ) 的品牌名號和江山

在MS800我們看到集嘉似乎有準備用 MS800 塑造成當年 HTC 818 的旋風
但是........

這是我感觸最深的地方
集嘉...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angus2302 wrote:
~~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國家品牌~~MIJ(JAPAN)>MIT(TAIWAN)>MIC(CHINA)~~要改觀真的是不容易呀!!
PS.:另外~~我覺得
* 螢幕閃爍 ==> 應該不太容易在大量生產前測得出來這個的問題
恕刪)


我同意您的意見
"品質是設計出來的"

但是產品穩定性應該更超出設計以外
這是所有產品的基礎
在定義功能規格時就應該同時被提出討論

但是在像 Smart Phone 這樣高度系統整合的開放式平台上
其實要做到品質穩定的設計
在初期設計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在系統整合, 相容度, 穩定度, 壓力測試...etc. 各種測試之上
反覆驗證及除錯

我現在跑的產品
也參予了第一線 Smart Phone 大廠的產品設計
目前跑的是 2009 第一季的產品
從他們的流程就可以看得出來
他們產品的開發週期基本上抓 12 ~ 14 個月
其中有 6 個月在做測試與量產化準備

台灣廠商的開發週期
一般抓的比較緊的
大約是 8 個月

台灣廠商比較厲害嗎
並不是
因為他把驗證及測試除錯的周期只抓一個月
萬一一個月調整不出來呢?
老闆 / PM / QA / Sales 會開會以 "特別簽呈"的方式 讓產品進入市場

問題出在哪哩?
整個系統都有問題

一般在產品上市前
產品開發流程都有很嚴謹的定義
(太多的專有名詞和流程恕小弟就不清楚寫出, 以免野人獻曝… )
像手機開發這種高開發金額的專案
絕對會試產到某一個量以上來做產品驗證

我不認為”螢幕閃爍”這種問題會發現不出來
尤其是過去的機種已經有類似問題
而這種問題是肉眼就可以判定

但是在每個階段檢討會的時候
依然把這個問題忽略

所以我們看到最後的結果

消費者花錢
參加廠商的測試
我們不會知道這個產品會不會成功
因為廠商自己也不知道
我記得之前看新聞不是說MS800是在香港首賣嗎~~
這幾天看上面大家一直在討論MS800的這些相關問題~~
不知道香港那邊是否也有碰到呢~~
可惜不知道哪個香港論壇有人在討論~~
請知道的大大也來說說看那邊的反應是怎樣呢~
想參考一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