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er 在今年推出的全新電競筆電 Predator Helios Neo 16,終於在這個夏天正式與玩家們見面,即便在筆電本體結構設計上延續 Predator Helios 系列的風格,不過 Acer 在螢幕上蓋、筆電尾端等顯眼處,加上獨特的程式編碼與摩斯密碼等元素,為這款電競筆電增添不少神秘的氛圍。
Predator Helios Neo 16 搭載 16 吋 16:10 螢幕比例的顯示螢幕,具備 WQXGA 解析度、165Hz 螢幕更新率等規格,並採用 NVIDIA G-SYNC 與 Advanced Optimus 動態顯示切換技術,透過內建全新效能混合架構第 13 代 Intel Core i7 HX 處理器、滿血版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最高 16GB DDR5-4800MHz 記憶體,與最大 2TB PCIe Gen4 儲存硬體,搭配由第 5 代 AeroBlade 3D金屬雙風扇,加上液態金屬散熱膏的全新升級散熱系統,提供玩家們穩定且優異的效能表現。
★文章段落:
外觀介紹
重點規格
效能測試
心得總結

Predator Helios Neo 16 全機採用深淵黑配色,同時採用陽極氧化塗層處理,並在螢幕上蓋印上眾多程式編碼,對編寫程式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破譯,這邊就讓布萊恩賣個關子,霧面質感塗層則減少指紋油污沾染的機會,並提供較輕鬆的清理方式,上蓋正中央的 Predator 品牌 Logo 則是鏡面設計,在不同的燈光下,會有不同的光影變化。
小評:雖然筆電機身結構上延續 Predator Helios 系列電競筆電的設計風格,不過增添神秘風格的程式編碼,即便無法解碼成功,也為這款筆電增添不少科幻感,當然還是希望外型上能搭配程式碼做點不同的設計。

除了螢幕上蓋外,在筆電尾端機身上,也印有一串摩斯密碼,這也留給各位一個解碼的樂趣,在此就不公布正確解答啦......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筆電左側
- 筆電右側
小評:完整的 I/O 埠配置彌補筆電機身偏厚的小小缺憾,且具備高規的 USB Type-C 與 Type-A 連接埠對於實際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將使用較長連接線材的連接埠配置在機身後方,也能釋放筆電左右兩側的使用空間。
- 筆電 D 件
- 內部硬體配置
- 記憶體插槽
- 鋰電池與喇叭
- SSD 插槽(一)
- SSD 插槽(二)
- 散熱系統
小評:雖然一體成型的機身底蓋在拆卸上比較麻煩一點,但提供使用者完整的記憶體與儲存硬碟的擴充槽,在官方標準規格配置不足的情況,還有自行升級擴充的空間,再次升級的散熱系統也滿讓人期待對於筆電穩定度與效能上的幫助。
- 顯示螢幕
- 螢幕解析度
- 視訊鏡頭
小評:電競規格配置的 16 吋顯示螢幕,配上 WQXGA 高解析度與 16:10 螢幕比例,雖說可謂使用者帶來更好的畫質與瀏覽空間,但我自己還是希望下一代能用上四面窄邊框設計,看是否能將機身尺寸再縮小一點。
- 筆電 C 件
- Predator Sense 快捷鍵
- WASD 鍵特別設計
- 四區鍵盤背光
- 大尺寸觸控板
- 全域燈光控制
- 區域燈光控制
- 區域燈光控制
小評:具備獨立數字按鍵部的全尺寸鍵盤配置,加上四區 RGB 鍵盤背光,雖然不像獨立 RGB 鍵盤背光來得酷炫,但以中階電競筆電定位來說,已經算是相當夠用的配置,另將電源按鍵遠離主鍵盤部,同時增加一顆很像獨立電源按鍵的情境切換功能鍵,讓我在一開始的時候有點搞不清楚狀況,需要花點時間來習慣一下。
- 後背包與有線滑鼠
- 專用變壓器與電源線
- 變壓器規格
- 變壓器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小評:隨機附上的雙肩背包與有線滑鼠算是有點誠意,但背包的設計感實在沒有 Predator 想要營造出的電競質感,有線滑鼠若能換成無線滑鼠會更好,專用變壓器的尺寸雖小,但重量配置上確實相當有感,搭配厚重的筆電本體,若想攜帶出門要記得先練練雙肩的肌肉......

- Predator Sense 中控應用程式
- 效能模式(安靜)
- 效能模式(平衡)
- 效能模式(效能)
- 效能模式(渦輪加速)
- 風扇控制(自動)
- 風扇控制(最高)
- 風扇模式(自訂)
- Acer TrueHarmony 設定
- 監控介面
- App 快速啟動設定
- 監控小工具設定
- 模式切換簡介
- 情境設定檔設定
Predator Helios Neo 16 提供安靜、平衡、效能與渦輪加速等四種效能模式,搭配自動、最高與自訂三種風扇控制模式,我自己是使用渦輪加速效能模式加上最高風扇控制來進行效能測試。而在 Predator Sense 中也可使用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動態顯示切換,讓內建的獨立筆電 GPU 能夠單獨運行,藉以強化筆電整體的效能輸出表現。

Acer Predator Helios 300 SpatialLabs Edition(PH315-55s)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Home處理器:Intel Core i7-13700HX 2.1GHz 14 核心 Turbo Boost Up to 5.0GHz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VRAM (140W 滿血版 / 支援獨顯直連 / 動態顯示切換 / G-sync)
記憶體:16GB DDR5 4800MHz(雙通道/最大 32GB)
儲存裝置:512GB M.2 NVMe PCIe 4.0 SSD(雙 PCIe 插槽/最大 2TB 儲存容量)
顯示螢幕:16 吋 IPS 等級顯示螢幕(165Hz / 霧面 / LED背光 / WQXGA 2560 x 1600 / sRGB100% / 500 nits)
I/O 埠:
2x USB 3.2 Gen2 (Type-A)
1x USB 3.2 Gen1 (Type-A)
2x USB 3.2 Gen2 (Type-C)(DisplayPort)(Thunderbolt 4)(DC-in 20 V; 65 W)
1x HDMI 2.1
1x 3.5mm 音源輸出
1x 電源輸入
1x microSD 讀卡機
1x 防盜鎖孔
網路連線:Wi-Fi 6 AX 1650i + Bluetooth 5.1
機身尺寸:360.1( W )x 279.9( D )x 26.55 / 28.25( H )mm
機身重量:2.6Kg
建議售價:52,900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這款電競筆電則搭載基本的 16GB DDR5 4800MHz 記憶體,為單條 16GB 記憶體雙通道配置,最高則支援 32GB 記憶體容量。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36194 / 30985 / 34177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83.0ns,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837.52 / 431.15 / 713.77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8.8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讀寫效能
-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圖形效能測試:

Predator Helios Neo 16 搭載 5 奈米製程的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VRAM 筆電 GPU,為滿血版 140W 規格,另可看到 Intel UHD Graphics 內顯晶片,不過應該沒有人會在意......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3DMark Port Royal
- 3DMark Speed Way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最後則要來看到《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遊戲效能測試,我將筆電設定在 QHD 2560 X 1440 全螢幕解析度與 High 畫面品質的環境,最終這款筆電測得 7,597 分與 High 效能等級評級。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 《古墓奇兵》顯示設定
- 《古墓奇兵》影像設定
- 《古墓奇兵》效能測試
- 《F1 22》顯示設定
- 《F1 22》影像設定
- 《F1 22》效能測試
- 《電馭叛客2077》顯示設定
- 《電馭叛客2077》影像設定
- 《電馭叛客2077》效能測試
- 《暗黑破壞神 IV》顯示設定
- 《暗黑破壞神 IV》影像設定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筆電溫度
- 風扇噪音測試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實機效能測試的最後則要來看的是筆電的綜合效能表現,透過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測試環境下,這款筆電測得 6,906 分的效能分數,在效能等級排行上,超越 遊戲用 PC(2020) 的平均效能,從各使用測試環境下可以看到在常用基本功能、生產力與數位創作內容等雖都獲得高於平均的效能分數。

最後當然要來為這款 Acer 全新推出的 Predator Helios Neo 16 電競筆電來做個測試心得總結,在外型上延續 Helios 系列筆電結構設計,並在機身上蓋與機身上進行程式編碼等解謎元素,雖說改變不大但起碼已經跨出改變的第一步,還是滿值得稱讚與鼓勵;完整的 I/O 埠配置、全尺寸鍵盤、獨立數字按鍵等外部硬體配置上,Acer 依舊維持從善如流,並符合市場主流的需求,當然嚴格一點的話,我還是希望能有標準的 SD 記憶卡讀卡機,來滿足影音創作者的重度使用需求。
內建第 13 代 Intel Core i7 HX 處理器搭配 140W 滿血版的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雖說字面上的規格似乎不能滿足高度玩家們的要求,但搭配 2560 X 1600 螢幕解析度,在各款 3A 遊戲作品中(除 F1 22)外,加上 NVIDIA DLSS 畫格生成功能的加持,還能擁有平均水準以上的效能表現,這點確實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過以本次測試的這款後綴 PHN16-71-79C7 型號的機型,建議各位可以將記憶體提升至最大的 32GB,另儲存硬碟最起碼也要有 1TB 甚至是以上,這樣同時能夠提升多工處理上的效能,也不會因現在遊戲檔案過於肥大,而時常會出現容量不足的情況。
▌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