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最高等級CPU,都是特挑品,大部份薄型筆電,除非重量達到三公斤以上,是發揮不如的。
基本上AMD是用新代打INTEL上代,但電源管理還是不及INTEL,這還是在電源管理不是最先進的標壓檔,在插電下評測。
Asus 這台機單論熱管的散熱規模應該比MacBook Pro 16 高得多,但整體散熱卻跑不過,加上MBP16為安靜散熱很保守,這台半遊戲本三熱管跑竟不過所謂被說成垃圾單熱管偷工減料的Macbook Pro。
基本上除了貴乎乎的 G703GXR肯配100W以上CPU供電外,其他的筆記本大多是沒良心地縮了供電,MacBook Pro是125W PL1/PL2 的,基本上要達到100W以上才能發揮高端CPU的性能,這樣保守來說,配用H系CPU,單論VCC必須是100A以上三相供電,這才考驗成本,君看現在大部份筆電,除了高級本外,沒那台夠配足,所以才限制60W,筆電廠商說TDP 45W就這樣配好了(但INTEL建議文件是三相125A呢

而且就算是高級本,後期越來越縮都是很普遍的。
playfay wrote:
我想你漏了一些關鍵的(恕刪)
通篇沒有說接近130W 9880H,原文只是說 :
R7 4800H基本能發揮到i9-9880H到i9-9980HK的水平(同功耗下)
我說的是供電系統,MacBook Pro 是達到130W,所以人家可以放開PL1/PL2,給CPU調控彈性更高,
正確點是單單Vcc一組電壓人家是配 125A (就是CPU IA )長期運行。
就是油門夠大,但引擎不一定去用盡,但油門大就是大。。。。彈性高才是優點,當然人家貴,隨便去ifixit看拆解圖,你看Asus有那款緩充電容夠人家多。。。。。
請你問一問你的全台最大供應商CPU油門是多少。。。。。
AMD這個CPU是華碩強限TDP,還是本來7nm熱力太集中導致看來 60W也壓不住是未知,但看R15的功耗曲線,明顯是內熱發不出,被壓制了,是AMD設計54W的長期TDP,而這台ASUS其實己經發揮了4800H的應有效能了,我不認為配上其他更重型的散熱可以有太大的改善,當然這個散熱要散雙拷還是很勉強,但單拷CPU測試,我不認為散熱有短版。
MacBook Pro 16 實際上最大也是80W短時/60W短時,看他配的電源器是97W便知,
實際上看,人家薄,單管,但PS跑的就是比你牛。。。。。。。
對岸鄉民的評價是沒有把 4800H 的實力發揮到極致,如果只是想入手 4800H,這台CP值蠻高的
有興趣的自己看吧,這個討論串看完就有底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0036621

playfay wrote:
多爬幾篇文應該就能知(恕刪)
不用多爬文,套用你的簽名 "專業就是專業",不是去爬多幾篇廣告文就夠專。。。。。
首先CPU耗電不是線性,你要在設計功率下推上一點點效能,要求的耗電是指數上,我不知R7 4800H 在130W有何表現,但首先是跑得動,現在明顯的是 R7-4800H這夥CPU 限制住,在R15 的測試上己經是不穩定態,反倒在打不遠的R20測試4800H穩定壓在54W左右,不過己經和14nm Intel 打不遠距離,而Asus這個筆記本上明顯是壓得住單拷CPU 60W的,所以問題是AMD 這夥 4800H 在 60W 上己經差不多是極限 。
因此用Intel高耗去比己經沒意思,那就把Intel限耗去比,反正大多數筆電都這樣去做限制。
R15/20,大家都知是跑線程,可以用盡核心優勢。
那這篇文章,用實際跑去,卻沒發現4800H有比較快,遊戲上連 9700H 都比不過,
這明顯說明 4800H 跑不上,要知論怎樣所謂"多核改良",都不可能線程完全平均,總有任務先後次序,所以說,CPU核心數在六核或以上,大多數複雜任務都非能平均化分派(如動劃解壓),再多核心,作用都不大,加上簡單切割任務如圖像處理現在也能用GPU去幫忙,像PS benchmark 這樣實際多核利用率己很高,但4800H和MacBook Pro 16 上的 9880H差距很大,足證明4800H的潛能力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