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Optimus技術還真的比想像中的爛(純抱怨)


Stallings wrote:
白白消耗電力。
我已經進 BIOS 把獨顯給關了。

平常插插座因為沒有消耗電力問題
.展哥. wrote:
平常插插座因為沒有消...(恕刪)
隨便啦
你高興就好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頂級的效能
行動力和續航力是更重要的
算了,跟你講再多也是雞同鴨講。
小弟簡單來回答一下閣下的問題 :


1.上網不需要獨顯?閣下大概沒看過youtube 4K畫質的影片,不開獨顯真的LAG到爆


基本上, 軟體和硬體是需要互相搭配的; 4K 畫質的精細度也需要你擁有 4K 畫質的液晶電視來互相搭配.

除了 4K 畫質電視外, 亦需要電腦本身的能力來配合.

在內建的顯示晶片裡, 第四代省電型 Intel Core i3 / i5 / i7 處理器內含的顯示晶片是 Intel HD Graphics 4400 , 它其實是支援 HDMI 1.4 及 eDP 1.2

http://ark.intel.com/zh-tw/products/81016/Intel-Core-i5-4210U-Processor-3M-Cache-up-to-2_70-GHz

在 NotebookCheck 裡, 它的評測也稍微介紹了 Core i5-4210U 內含的 Intel HD Graphics 4400 :

http://www.notebookcheck.net/Intel-HD-Graphics-4400.91979.0.html

The GPU now supports DirectX 11.1, OpenCL 1.2 and OpenGL 4.0. It also features an improved decoder for 4K videos and the fast Quick Sync encoder. Compared to the faster 4600, the 4400 offers the same amount of shaders, but lower clock speeds (see table of clock speeds of the different CPU models below).

所以, 在第四代的中央處理器內建的 Intel HD Graphics HD4400 來說, 它真的可以支援到 4K , 你只要考慮一件事 : 你是否要考慮把自己的外接螢幕或電視更換為 4K 畫質.

你乾脆說打LOL要開什麼獨顯,內顯也能跑,對吧?


網友的測試 :

LOL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lNg-31EFBc

WOW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cjTAVmwtg

2.應該少有人這樣做,況且開獨顯也沒損失啊


在 nVidia 來說, 運算已由 CPU 的「中央處理」進化為 CPU 和 GPU 的「協同處理」。為實現此一全新的運算方式, NVIDIA 創造出 CUDA 平行運算架構,現在已運用於熱銷的 Tesla™, Quadro® 及 GeForce® GPU 上,顯見對於應用程式開發商而言,這其中已形成龐大的使用者基礎。

nVidia CUDA 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大受青睞,例如 CUDA 能加速 AMBER此一分子動力模擬程式,全球學術界及製藥公司總計約有六萬名以上的研究人員,皆利用此程式加速新藥的研發。 在金融市場上, Numerix 和 CompatibL 已宣布其交易對手風險應用程式支援 CUDA,可將速度提昇達十八倍之多。

CUDA 的普及,可由 Tesla GPU 在 GPU 運算領域中的使用量持續增加看出。《財富雜誌》五百強企業中,總計已建置 700 個 GPU 叢集,包括能源領域中的 Schlumberger 和 Chevron,乃至銀行業的 BNP Paribas 等。

可見, 顯示卡並不是像你所說的這麼簡單; 高階的顯示卡甚至已經有在負擔了平行運算作業平台, 並且運用於各個領域; 而且藉著 CPU 和 GPU 的搭配, 加強平行運算的處理效能.

你要繼續護航我是無所謂,但是既然是以內顯為主的筆電就不應該標榜獨顯欺騙消費者,這是誠信問題


對不起, 這關係的每個人的認知不同; 所以, 我沒辦法回答您. 這也和誠信無關.

現在連Optimus技術也要用在桌機上,桌機的使用者大多對於軟硬體有一定程度認知,就來看看些玩家如何砲轟


其實說實在話, 我看過你所說的砲轟; 但是從我所看到的部份來說, 你所說的砲轟, 其實都是搭載低階版的 GPU 才來抱怨的唄; 高階顯示卡搭配的 nVidia Optimus 沒什麼太多的抱怨; 由此可知 , 問題的徵結點根本不是在 nVidia Optmius 本身有什麼問題, 而是顯示晶片能力強弱和使用者預期效能不同發生的砲轟.

EX : nVidia GeforceGT 620M / 720M , Geforce 810M / 820M 這種級數的顯示卡; 而非 nVidia GeforceGTX 660M / 760M , GTX 850M 或更高階的顯示卡來做抱怨.

CUDA 和 nVidia Optimus 有什麼關係 ?

我想, 回答裡面已經告訴你了.

"運算已由 CPU 的「中央處理」進化為 CPU 和 GPU 的「協同處理」"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Stallings wrote:
行動力和續航力是更重要的
算了,跟你講再多也是雞同鴨講。

行動力與續航力重要是沒錯,但是15吋以上的大筆電本身行動力已經不強,就算多輕薄也要2KG以上,因此會購買這種大筆電的使用者多半定位取代桌機,但是偶爾移動那種使用者,平常也幾乎插著市電使用,電池頂多在車上偶爾使用或是充當UPS(兩小時電量也足夠在外所需,除非是必須整天在外業務員),此時反而應該朝向效能層面發展

若要考慮方便攜帶性,小筆電或ultrabook這種13吋以下的筆電,通常追求輕薄又具有攜帶性,不插電電池能用到6~8小時不等,此時效能就不太重要

Delengkimo wrote:
LOL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lNg-31EFBc

從影片來看,FPS值僅30卻很順,我玩LOL的FPS幾乎維持55~60左右,若是單靠電池掉在25~30
.展哥. wrote:
從影片來看,FPS值僅30卻很順,我玩LOL的FPS幾乎維持55~60左右,若是單靠電池掉在25~30


原因很簡單 :

基本上, 只要能夠達到 30 FPS/Sec , 就已經和一般影片播放功能一樣順而不致於有 LAG 的感覺; 顯示卡效能差距的感覺就會越來越低.

達到 60 FPS/Sec 以後就差不多可以說是極順.

以您的說明情況來說 :

單靠電池時, 為了考量到電池的使用時間, nVidia Optimus 會自動調整由 Intel HD Graphics 4400 去運作.

而插電時, nVidia Optimus 就會自動調整由高效能 GPU 去運作您玩 LOL 的效果.

所以, 插電時 55-60 FPS/Sec , 沒插電時, 25 - 30 FPS/Sec 很正常

這不就正符合 nVidia Optimus 的運作原理嗎 ?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展哥. wrote:
之前用過ACER 4820TG,基本上沒有動到設定的話,插電會用獨顯運作,用電池會改用內顯(雖然後期我全改用獨顯運作),所若是插著電時候若忽然拔電池,螢幕會短暫黑頻
...(恕刪)

剛好您講到這台,算是改良後的Switchable Gfx,不過您還是可以Google一下4820TG使用者在全球論壇抱怨Switchable Graphics有問題、裝了Intel/AMD原廠驅動程式Switchable Gfx就不工作、發問要如何停用Switchable Gfx....的災情。

至於那個"短暫"黑屛,就已經讓不少歐美使用者認為這是問題、使用體驗不順,索性拿去退貨,別懷疑,這是Acer總公司的PM告知的,黑屏在您口中說來"短暫",但就其中工作來說,卻經歷了作業系統停用Intel驅動/啟動AMD驅動,或停用AMD驅動/啟動Intel驅動的過程,這個切換再怎麼快,螢幕一定會黑掉,且不可能快過AMD後來自己推出的Enduro;基本上Enduro啟用獨顯時根本不會黑屏(雖然Enduro第一代的驅動程式調校跟學習曲線,也讓AMD灰頭土臉了好一陣子)。

4820TG問題其中一例:
https://www.ptt.cc/bbs/VideoCard/M.1375199135.A.49B.html

其他:
http://lmgtfy.com/?q=acer+4820tg+switchable+graphics

至於4K影片,從Ivy Bridge開始的內顯就可以硬解了,我現在桌上這台公司配的平價Dell Vostro 5470沒有獨顯,用內顯DXVA硬解播放4K完全沒有問題。

另外,您可以玩玩看Luxmark這個OpenCL測試程式,在Optimus筆電上,基本上Luxmark要單抓獨顯、單抓內顯、結合內顯+獨顯共同運算、結合內顯+獨顯+處理器三者共同運算,完全沒有問題,雖然Optimus/Enduro不是100%完美,但是部分怠惰的應用程式廠商,要負一半責任。
基本上Optimus就是把獨顯當作輔助處理器在用的意思,在這模式下以獨顯運作的軟體還是一樣吃獨顯的運算核心和專屬記憶體,只差在最後運算完成的畫面要再複製到內顯的緩衝區並透過內顯的輸出介面送出訊號,所以會重複兩份的資料就只有最終結果而已並非整個運算流程。而且這樣的設計獨顯最多也就只能省掉輸出介面,要說完全是成本考量也太勉強。

不過我仍舊對NVIDIA控制面板的限制感到不解,他認為不需要動用到獨顯而鎖定設定值的軟體不代表大家都不需要。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用內顯HD 4000雖然可以硬解4K影片但是相容性其實還是有點問題,一些流量高的片子在某幾個畫面就是會破圖,如果改用獨顯來解就正常了。而且硬解4K影片是蠻吃記憶體的,用內顯播放的時候就是主記憶體要分出去共享,用獨顯的話則是吃專屬的記憶體所以還有分擔記憶體負荷的優點。所以我認為NVIDIA控制面板應該改成就算覺得不須要用獨顯的軟體那就預設值是內顯就夠了,不要強制鎖定設定值不給改。

樓主如果真的很想把一些被限制的軟體改用獨顯運作的話可以去找一個叫做NVIDIA Inspector的程式,我目前就是用這個把一些被鎖定的設定值改掉。
wei6233 wrote:
而且硬解4K影片是蠻吃記憶體的...(恕刪)

如果是4096x2160解析度、正常YCbCr 4:2:0、Tripple buffer,占用~37MB顯示記憶體,如果是Double Buffer,占用~25MB,實在稱不上"吃記憶體"。

如果極端一點,4096x2160解析度,YCbCr 4:2:2配10-bit,Tripple buffer,占用~63MB顯示記憶體,也不算高,只是目前沒有任何一款主流NV獨顯/Intel內顯可以硬解這種專業領域在用的格式。

Whistle Blow wrote:
如果是4096x21...(恕刪)

我說的吃記憶體是指解碼過程中耗用的記憶體,不是輸出緩衝區。
以下是用3840*2160 29.97FPS YUV420 100Mbps H264壓縮的影片實測的結果:
獨顯待命

獨顯播放

內顯待命

內顯播放

解碼過程會吃掉好幾百MB的記憶體容量,這部分獨顯硬解時會用他自己的專屬記憶體(GPU-Z中的Dedicated部分),改用內顯就變成要吃共享的主記憶體(GPU-Z中的Dynamic部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