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電腦展後,同事們採購的筆電也陸續回籠做設定,
總算有機會好好看看華碩的UX30和UL30這兩台熱門筆電。
仔細比較過後,發現UX30和UL30兩台筆電不止外觀上有差異,
內部規格差異也頗大。

光是外盒就有差了,UX30用的是華碩常用的白色亮皮防潑水外盒,
UL30則是印刷瓦楞紙。



內層也不同,UX30看起來高級些,
UL30又Low掉了。



內容物當然不同,
UL30是外加電池,UX30則是內建電池,
兩者附的光學有線滑鼠都是羅技代工,
UX30附的是迷你星貂,羅技官價490元,線材可收納。
UL30附的是M115,羅技官價439元,體積也大了一點點。
至於回復光碟、附加軟體、說明書等,兩者差不多。



來看看筆電本體吧:
左邊是美型的UX30,右邊是設計比較傳統的UL30,
因為都是CLUV的規格,所以都有輕薄的特色。



看得出來,UL30厚了一截。



打開正面,UX30採用下潛式螢幕設計,
所以高度矮了一點,
UL30為了容納大容量的電池,得留出後方的空間,
所以螢幕的高度高了一點,
兩者都採用13吋LED薄型螢幕,
從外表看來,兩者應該是相同的面板。



UX30採用雙色表面設計,我覺得比較好看,
UL30則是單一銀色表面,不難看,只是有點普通。
兩台都是不發光的巧克力鍵盤,
但UL30的鍵盤明顯比UX30大上一些,
手感差異不大,對粗腳粗手的我來說,UL30的鍵盤比較好打,
同事也反映,比較喜歡UL30的鍵盤尺寸。



正面堆疊,輕薄的UX30在美感上勝出。



螢幕閉合的密合度不錯。



左側異同,IO位置大致相同,
UX30採用的是隱藏式設計,得打開蓋子才看得到,
UL30採用標準VGA輸出端子,
UX30則是用mini VGA轉標準VGA接頭,上方的左側就是mini VGA連接孔。




後方部分,UX30採美背設計,完全沒有東西,
UL30則多了電池插槽。




右側異同,
UL30的網路孔、電源孔及讀卡機都放置在右側,
UX30開蓋後,就只有音源孔和兩個USB Port,咦,好像沒看到麥克風的插孔。




面對面,UX30只比UL30薄了一些。



背對對,UL30厚度「勝出」,
還差蠻多的。




掀蓋比高度,我比較甲意UX30的下潛式設計。



從上蓋來看,
UX30的四角圓潤,UL30就方得有點呆板。



翻個身來瞧瞧,
UX30不給拆,所以沒留開蓋機構,
UL30則有硬碟和記憶體兩大區域可以開蓋拆換。



電源供應器一樣,但接頭不同,
UX30是長接頭,UL30則是短接頭,
兩者不通用,
要買第二顆備用電供器的,不要買錯了。




來看看UX30的幾項機構:
下凹式觸控面板和按鍵,美觀至上,
但以按鍵的部分來看,我比較喜歡UL30的手感。



右邊是電源開關,左邊則是華碩的「排檔桿」,
用來切換功能型態(螢幕亮度、CPU速度都會跟著調整)。
這個設計,讓我以為是「撥動式」的開關,
其實它是採壓按式的設計。





螢幕軸承設計得不錯,我還蠻喜歡這種中置型的軸承,
自從筆電廠商習慣用後置式電池插槽後,
這種設計就很少見了,這次UX30採用內置式電池,
才有機會再見到這種設計。



UX30的電源指示燈和無線網路指示燈設置在觸控板的下方,
平時根本看不到,算是設計上的小缺點。
至於SD和MMC讀卡機,則是做了美型設計,
使用上還算OK。



右側的USB插槽是採開蓋式設計,
美是很美啦,但實用性差了一點,
我插上大一點的隨身碟,再加上mini的滑鼠發訊器,
就有點勉強了。



如果插上兩支USB隨身碟,
抱歉,擠不下去了。




號稱「隨插即忘」的mini發訊器,
插上去後,蓋子蓋不起來,這下可忘不了吧。



一般使用時,一支有線滑鼠和一支正常大小的隨身碟,
還可以容納得下,
但胖一點,或是有造型的隨身碟,
就只好請你移駕到左側的USB插槽了。



USB插槽的另一個缺點,
開蓋之後的夾角其實蠻小的,
厚一點的隨身碟就沒法插進去,
以OCZ這支碟來說,
插上去,下方的蓋子就一定會磨到桌面,
蓋子甚至會變成是筆電的「腳座」。
UL30則沒有這個問題。



外觀看得差不多了,再來比一下內部的差異吧。
UL30採用的是Intel 的Centrino 架構,
換句話說,除了CPU採用Core 2之外,
晶片組採用Intel的GS45,
無線網卡部分則是採用intel的WiFi Link 5100 AGN:





至於UX30,CPU和晶片組用料和UL30相同,
但是無線模組採用的海華科技(AzureWave)的802.11n介面卡,
所以在logo上就只能用Intel的Core 2標籤,不能貼上Cencrino的標誌。






除此之外,UX30採用的是DDR 2 800的記憶體,
運作電壓是1.8v。



UL30則是DDR 3的記憶體模組,
雖然顆粒可以跑到1200以上,
但受限於CPU的外頻,在UL30上頭只能跑800,
如果華碩能修改BIOS,讓記憶體能夠除頻運作,
應該能讓記憶體效能發揮得更好,
DDR 3的運作電壓是1.5v,理論上會比UX30的記憶體更省電些。






至於兩者的效能,就別比了,
SU3500除了省電之外,效能也只是「夠用」而已,
跑不出什麼神速的,
試跑一下1080P高畫質影片吧,
當然是100分,CPU loading 100%啦..........



之前有人問到PhotoShop的問題,
運作上沒問題,開程式大概只花三到五秒就能開啟,
但如果要做一些比較重度運算的特效,
就要花點時間等待了:



如果要用到3D特效,就會跳出警告框,
告訴你你的顯示卡不支援硬體加速運算功能,
全部得靠軟體來運算,
運算還是可以完成,就是要花時間等......等......等........等到讓人懷疑是不是當機了,



另外,UX30和UL30有個比較奇怪的特點,
在筆電開啟效能模式時,透過CPU-Z觀察,
會發現CPU是以7*200的1.4G的速度運作,
但開啟省電或是靜音模式時,
咦,CPU居然跳成8*200的1.6G耶,
怪,跳省電居然會變超頻,這個神奇,
只是不確定是CPU-Z誤判,還是UL30和UX30天生就這麼神奇。



這兩台交叉小測完成,處理完公用軟體後,
就各歸其主了。
其他同事在詢問這兩台時,
我通常是推薦UL30,而非輕薄型的UX30,
一來,是因為UL30的USB接頭是外露的,
對經常要掛著3.5G網卡的同事來說,
UL30還是方便些,
而且UL30的電池續航力,也比較符合外勤同事的需求,
但部分女同事比較鍾情UX30,我也無力阻止了,
反正變壓器不大,帶出門也不會太麻煩。
至於不急的同事,
我則是建議再等一下,等華碩推出比較高規格的CPU時再出手,
會更符合工作需要。
文章關鍵字
autumn1530 wrote:
前陣子電腦展後,同事...(恕刪)


謝謝樓主的精彩分享
我有到光華去看過uL30
是蠻喜歡它的外型的
可是覺得 ul30 跟 1005ha or 1000h 到底在日常生活上的使用會有差嗎 ?
只是上網 文書 看電影 聽歌
除了重量 .. 螢幕 ... 還有外型 真的可以多花一萬多元買 ul30 ?
fmp5002 wrote:
謝謝樓主的精彩分享我...(恕刪)


eeePC和CULV的筆電,
效能上畢竟有差,
1005和1000都是10吋的螢幕,
當然不如13吋來得舒適,
如果沒有預算上的問題,
我會選 UL30。
想請問大大
UL30的電力表現如何呢
因為它有著8CELL的電池
又是SU3500
這樣的配置比起死對頭的3810T還要有更猛的電力表現才對
所以可否請大大幫幫小弟測測電力表現如何呢
就是一般使用開啟無線網路上上網這樣使用而已
小弟不考慮UX是因為它的電力太差了
所以才會想UL的表現是否很持久

先謝謝大大囉
不太懂...UL30 UX30這兩台電源供應器的接頭怎麼不做一樣呢..
這樣不是增加備料的問題嗎..也增加了成本...
如果ASUS每款都有一種自己的規格..那對庫存的問題還真不容小覷...
因為這兩款規格又極相似...還多做一種變壓器接頭..那還真的是有點怪...
讓我想到念書時一篇福特CASE STUDY因為每款車型零件規格不一..
多年來庫存量太多而導致財務危機的實例...

UL30也是小弟考量機種之一..不過等待SU9400版本...
最好也能有獨顯也可切換開關就更棒了..

UL30 SU9400+SEAGATE 7200.4 320G +獨顯(有切換) 是小弟想要的機種..
不過硬碟看來是不太可能..ASUS好像都沒在配置有7200轉的HD..

MikandJen wrote:
想請問大大UL30的...(恕刪)


電力部分,我沒測,
筆電是同事的,也不可能捉回來再玩一回,
我在上班時間不插電處理一些軟體,
又試看一些影片,
一直到下班都還有電,大概八個多小時吧,
不過這中間開開關關很多次,
所以電池耐力不算很準確。
vincent700523 wrote:
不太懂...UL30...(恕刪)


電源接頭部分,主要是為了配合美形的底座,
因為弧形的底座,導致電源孔的深度比較深,
才會出現這種長出一截的插頭。
感謝大大的深度比較,當初小弟就是被UX30的外觀還有輕量給吸引但是又考慮到續航力的問題才趕在出國前匆忙決定買了UL30,到國外才發現原來續航力是以增加重量換來的時候實在是有點後悔,心理老想著再買一台UX30但又擔心續航力太差。

UL30以目前8 Cell的使用時間對我來說雖然綽綽有餘但是回到家還是要充電,又不太有機會在外面連續使用七、八個小時以上,目前正想辦法找一顆UL30的4 Cell電池來比較看看可以省下多少重量。
autumn1530 wrote:
掀蓋比高度,我比較甲意UX30的下潛式設計。

從外型上看,兩者的轉軸都可以說是下沈式(sink type)設計。不過我們平常說的上掀式、下沈式什麼的,和轉軸廠商定義的不一樣。廠商看的角度主要是扭力生成方式。
我想UL30螢幕打開後會比較高,主要是因為UL30較深(232 vs. 222 mm),加上UL30屁股較高(約28 vs. 21mm)所致。
呵呵
感謝樓主精彩的比較
對於選購者大有幫助
謝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