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有機會好好看看華碩的UX30和UL30這兩台熱門筆電。
仔細比較過後,發現UX30和UL30兩台筆電不止外觀上有差異,
內部規格差異也頗大。
光是外盒就有差了,UX30用的是華碩常用的白色亮皮防潑水外盒,
UL30則是印刷瓦楞紙。

內層也不同,UX30看起來高級些,
UL30又Low掉了。

內容物當然不同,
UL30是外加電池,UX30則是內建電池,
兩者附的光學有線滑鼠都是羅技代工,
UX30附的是迷你星貂,羅技官價490元,線材可收納。
UL30附的是M115,羅技官價439元,體積也大了一點點。
至於回復光碟、附加軟體、說明書等,兩者差不多。

來看看筆電本體吧:
左邊是美型的UX30,右邊是設計比較傳統的UL30,
因為都是CLUV的規格,所以都有輕薄的特色。

看得出來,UL30厚了一截。

打開正面,UX30採用下潛式螢幕設計,
所以高度矮了一點,
UL30為了容納大容量的電池,得留出後方的空間,
所以螢幕的高度高了一點,
兩者都採用13吋LED薄型螢幕,
從外表看來,兩者應該是相同的面板。

UX30採用雙色表面設計,我覺得比較好看,
UL30則是單一銀色表面,不難看,只是有點普通。
兩台都是不發光的巧克力鍵盤,
但UL30的鍵盤明顯比UX30大上一些,
手感差異不大,對粗腳粗手的我來說,UL30的鍵盤比較好打,
同事也反映,比較喜歡UL30的鍵盤尺寸。

正面堆疊,輕薄的UX30在美感上勝出。

螢幕閉合的密合度不錯。

左側異同,IO位置大致相同,
UX30採用的是隱藏式設計,得打開蓋子才看得到,
UL30採用標準VGA輸出端子,
UX30則是用mini VGA轉標準VGA接頭,上方的左側就是mini VGA連接孔。


後方部分,UX30採美背設計,完全沒有東西,
UL30則多了電池插槽。


右側異同,
UL30的網路孔、電源孔及讀卡機都放置在右側,
UX30開蓋後,就只有音源孔和兩個USB Port,咦,好像沒看到麥克風的插孔。


面對面,UX30只比UL30薄了一些。

背對對,UL30厚度「勝出」,
還差蠻多的。


掀蓋比高度,我比較甲意UX30的下潛式設計。

從上蓋來看,
UX30的四角圓潤,UL30就方得有點呆板。

翻個身來瞧瞧,
UX30不給拆,所以沒留開蓋機構,
UL30則有硬碟和記憶體兩大區域可以開蓋拆換。

電源供應器一樣,但接頭不同,
UX30是長接頭,UL30則是短接頭,
兩者不通用,
要買第二顆備用電供器的,不要買錯了。

來看看UX30的幾項機構:
下凹式觸控面板和按鍵,美觀至上,
但以按鍵的部分來看,我比較喜歡UL30的手感。

右邊是電源開關,左邊則是華碩的「排檔桿」,
用來切換功能型態(螢幕亮度、CPU速度都會跟著調整)。
這個設計,讓我以為是「撥動式」的開關,
其實它是採壓按式的設計。


螢幕軸承設計得不錯,我還蠻喜歡這種中置型的軸承,
自從筆電廠商習慣用後置式電池插槽後,
這種設計就很少見了,這次UX30採用內置式電池,
才有機會再見到這種設計。

UX30的電源指示燈和無線網路指示燈設置在觸控板的下方,
平時根本看不到,算是設計上的小缺點。
至於SD和MMC讀卡機,則是做了美型設計,
使用上還算OK。

右側的USB插槽是採開蓋式設計,
美是很美啦,但實用性差了一點,
我插上大一點的隨身碟,再加上mini的滑鼠發訊器,
就有點勉強了。

如果插上兩支USB隨身碟,
抱歉,擠不下去了。

號稱「隨插即忘」的mini發訊器,
插上去後,蓋子蓋不起來,這下可忘不了吧。

一般使用時,一支有線滑鼠和一支正常大小的隨身碟,
還可以容納得下,
但胖一點,或是有造型的隨身碟,
就只好請你移駕到左側的USB插槽了。

USB插槽的另一個缺點,
開蓋之後的夾角其實蠻小的,
厚一點的隨身碟就沒法插進去,
以OCZ這支碟來說,
插上去,下方的蓋子就一定會磨到桌面,
蓋子甚至會變成是筆電的「腳座」。
UL30則沒有這個問題。

外觀看得差不多了,再來比一下內部的差異吧。
UL30採用的是Intel 的Centrino 架構,
換句話說,除了CPU採用Core 2之外,
晶片組採用Intel的GS45,
無線網卡部分則是採用intel的WiFi Link 5100 AGN:


至於UX30,CPU和晶片組用料和UL30相同,
但是無線模組採用的海華科技(AzureWave)的802.11n介面卡,
所以在logo上就只能用Intel的Core 2標籤,不能貼上Cencrino的標誌。


除此之外,UX30採用的是DDR 2 800的記憶體,
運作電壓是1.8v。

UL30則是DDR 3的記憶體模組,
雖然顆粒可以跑到1200以上,
但受限於CPU的外頻,在UL30上頭只能跑800,
如果華碩能修改BIOS,讓記憶體能夠除頻運作,
應該能讓記憶體效能發揮得更好,
DDR 3的運作電壓是1.5v,理論上會比UX30的記憶體更省電些。


至於兩者的效能,就別比了,
SU3500除了省電之外,效能也只是「夠用」而已,
跑不出什麼神速的,
試跑一下1080P高畫質影片吧,
當然是100分,CPU loading 100%啦..........

之前有人問到PhotoShop的問題,
運作上沒問題,開程式大概只花三到五秒就能開啟,
但如果要做一些比較重度運算的特效,
就要花點時間等待了:

如果要用到3D特效,就會跳出警告框,
告訴你你的顯示卡不支援硬體加速運算功能,
全部得靠軟體來運算,
運算還是可以完成,就是要花時間等......等......等........等到讓人懷疑是不是當機了,

另外,UX30和UL30有個比較奇怪的特點,
在筆電開啟效能模式時,透過CPU-Z觀察,
會發現CPU是以7*200的1.4G的速度運作,
但開啟省電或是靜音模式時,
咦,CPU居然跳成8*200的1.6G耶,
怪,跳省電居然會變超頻,這個神奇,
只是不確定是CPU-Z誤判,還是UL30和UX30天生就這麼神奇。

這兩台交叉小測完成,處理完公用軟體後,
就各歸其主了。
其他同事在詢問這兩台時,
我通常是推薦UL30,而非輕薄型的UX30,
一來,是因為UL30的USB接頭是外露的,
對經常要掛著3.5G網卡的同事來說,
UL30還是方便些,
而且UL30的電池續航力,也比較符合外勤同事的需求,
但部分女同事比較鍾情UX30,我也無力阻止了,
反正變壓器不大,帶出門也不會太麻煩。
至於不急的同事,
我則是建議再等一下,等華碩推出比較高規格的CPU時再出手,
會更符合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