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設計變形系列產品上癮的 ASUS,在前些日子其實也推出旗下 G 系列頂規系列遊戲筆電,機身延續先前帥氣的戰鬥機概念設計,第一眼看到就會有一種"龐然大物"的感覺,排除機身厚度與重量不提,全新 ASUS G75V 內建 Intel Ivy Bridge Core i7 系列處理器、3GB 獨立記憶體 NVIDIA GeForce GTX670M 顯示卡、1.5TB 儲存容量硬碟、16GB 記憶體等高階硬體規格,光是這樣 ASUS 似乎還不能滿足,Full HD 解析度顯示螢幕並支援 120Hz 3D 顯示,搭配 BD 藍光光碟機,平常如果不拿來打遊戲,用來看電影似乎也是滿不錯的享受,可惜這款超重量級的巨獸機種,並未搭上 ASUS 變型機種的列車,如果能變形成一台小汽車或是戰鬥機的話,在攜帶上似乎比較不會那麼吃力...

開箱與外觀導覽篇 |

這次 G75V 在箱內共有三個大小不一的盒子,由大到小分別是筆電本體、電競耳機與遊戲滑鼠,以這款筆電接近十萬的價格,附上這些配件是不是還是少了一點啊?


在每個盒子上都可以看到 Republic of Gamers 玩家共和國的標誌及字樣,證明這款筆電有著正統的遊戲血統。

先來打開裝有筆電的盒子來看看,用保護袋裝起的筆電正靜靜的躺放在盒內...(等一下再來處理你~~


先來清點盒內的配件,包含主機本體在內,還有體型一樣龐大的專用變壓器、驅動使用光碟、說明書、收線束帶、擦拭布等配件,算一算不常用的配件,大概只有筆電及變壓器可以拿起來使用。

這個專用變壓器的大小比起一個成年男子的手掌還要大,當然重量也是大物等級,光是攜帶就有一點負擔。

輸入的電壓為一般常見的國際電壓規格,輸出電壓則為 19V = 9.5A。

實際測量一下專用變壓器與電現的重量,1.014Kg 的重量,比起之前技嘉 11 吋 Ultrabook 還要重!如果想要練身體的朋友是可以考慮一下~~


隨機附上的有線滑鼠,在外形可以看出想要打造電競滑鼠的感覺,至於有沒有那種感覺,就讓各位大大自行判斷了...


滑鼠滾輪的下方配至有調整 DPI 靈敏度的獨立按鍵。

滑鼠鼠身上方也可以看到 ROG 的標幟及字樣。

大拇指置放處則用了防滑橡膠軟墊,搭配上下兩個可自行設定的熱鍵配置,不過兩顆熱鍵似乎很難滿足重度的電玩玩家,但以身為非電競周邊專業製造商來說,就只能勉強接受這樣的成果。
(競爭對手表示:我的滑鼠熱鍵多到玩家設定不完...


這款滑鼠僅有 144g 的重量,整體的手感不是那麼沉,像我喜歡較重手感的朋友,建議還是換上自己的滑鼠會比較好一點。

既然隨機附上的滑鼠不是那麼吸引人,就來看一下隨機附上的另外一個電競耳機周邊,是不是能引起我們一點興趣。

外盒左下角寫了個大大的 GAMING 字樣,直接傳達這就是一款專為遊戲設計的耳機。

這款耳機是 ASUS 與知名電競周邊廠商 steelseries 共同合作的耳機,為常見的耳罩式耳機設計,相關的耳機規格在此就不多作說明,直接拍給各位看看比較清楚。

耳機內部附有兩個不同的麥克風連接音源纜線,另外還有 3.5mm 轉 6.3mm 接頭等配件。

這款耳機的耳罩為薄型設計,內部開口算是大型的設計,配戴時的包覆感與舒適度還算不錯,不過長時間配戴下來還是會有悶熱感產生,這邊也可以看到耳罩外同樣有 ROG 的字樣與 LOGO。

頭戴部分採用布質材質打造,上方有 steelseries 的品牌字樣,頭戴配戴舒適度也算不錯,整體來說也很適合平常聽音樂時使用。

另外隨機也附上一個後背式背包,單就外型來看似乎也沒有那麼酷炫~~


僅可以在背包上方看到 ROG 的標幟與字樣,其實把這個拿掉之後就是一般普通的背包...無誤!


光是看到 G75V 的外型就有一種霸氣外露的感覺,機身設計概念源自於戰鬥機是 G 系列遊戲筆電的風格,不過個人覺得比較像是超跑的引擎蓋。

前低後高的機身弧線看起來也相當有帥氣風格。

機身使用霧面消光黑色塗層,搭配如超跑 Logo 的 ROG 標幟與銀色 ASUS Logo,是頗具質感的設計。

機身前端看起來也有種穩重的質感。

前端機身並未搭載任何 I/O 端子配置,僅有各式電腦狀態指示燈。

收邊角也並未使用常見的圓弧收邊角,則是採用方型稜角設計,讓機身多了一點陽剛的氣息。

機身兩側也用了霧面銀色邊框做為搭配。


機身左側搭載有獨立麥克風及耳機音源插孔、BD 藍光光碟機與兩組 USB 3.0 連接埠。

從機身尾端來看這款 G75V 更是有一種不同的帥氣感。

左右兩側散熱孔則有種汽車進氣壩風格設計,如果能順利帶出門的話,應該會引起不小的注目。

隱藏在又方散熱孔附近則有防盜鎖孔的配置。


機身右側可以看到 AC IN 電源輸入孔、RGB 電腦輸入端子、RJ-45 有線網路插孔、HDMI 端子、mini DisplayPort 與另外兩組 USB 3.0 連接埠。

打開螢幕上蓋首先映入眼簾的則是 17.3 吋顯示螢幕,配有防眩光霧面塗層,長時間觀賞比較不會有疲勞的情況發生。

螢幕解析度在引言時有介紹過為 Full HD 1920 X 1080 高畫質解析度,另外支援 120Hz 3D 畫面顯示。

螢幕上方則有標準網路視訊鏡頭配置,左方則可以看到 3D 顯示技術的字樣,鏡頭左右兩側則有雙陣列式麥克風。

G75V 的螢幕轉軸處設計在外部螢幕上蓋處,因此當螢幕上蓋打開時就有一種懸空的感覺,整體的設計質感也不錯。

機身內部的配置則沒有像 MSI 遊戲筆電有種一眼就看出是遊戲筆電的設計風格,採用一般筆電的六列式鍵盤與獨立數字按鍵配置,下方的觸控板也是筆電常見的全平面配置(不過真正玩遊戲時是不太需要用到觸控板啦~~不然很快就會 GG 了~~


鍵盤則是用手感還不錯的孤島式鍵盤設計。

搭配白色光源的鍵盤背光,還能調整背光亮度對於夜間偷打電動來說相當方便(誤!



左右兩側的置腕處也用了霧面防滑材質,長時間使用不太容易出現不舒適感。

全平面式觸控板支援多點觸控與手勢操作,下方則有獨立機械式左右按鍵。

電源啟閉開關的位置則在鍵盤的右上角,左方印有 ROG Logo 的按鍵則是啟閉 3D 顯示的快速按鍵。

翻過機身底部則讓我有點意外的是還算簡潔的設計風格,不像許多筆電有種難看的補丁質感。

右下角處可以看到 SUBEOOFER 重低音喇叭配置。

可拆卸式的內建鋰離子電池,造型也相當特殊。

電池容量則為 5200mAh,不過依照這款筆電的硬體規格配置,這樣的電池容量似乎也不能撐太久,想要長時間續航力的話,就辛苦一點接上電源來使用吧!


拆開底蓋後,可以看到記憶體與硬碟均是可以自行更換升級的設計。

雙記憶體插槽標配 16GB (8GB X 2) 在機身內部。

1.5TB 儲存容量的硬碟則是使用兩顆 750GB 硬碟來作 RAID 1 架構。


左右兩側附有保護蓋的圓形裝置並非內建喇叭,而是雙散熱風扇的配置。

不過保護蓋安裝起來滿容易脫落,讓人有一種不是很穩固的感覺,在設計上似乎還是有加強的空間啊~~


最後請原諒我並未針對厚度與重量進行實測


效能測試篇 |

內建高階硬體規格的 G75V,在效能部分表現如何就是接下來的重頭戲,先來看 CPU-Z 所顯示的硬體資訊,Intel Core i7-3610QM 2.30GHz 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核心速度可達 3093.15MHz,經過超頻之後最高可達 3.20GHz,搭配 6MB L3 快取,則是筆電處理器高階配置。

主機板則為 Intel Ivy Bridge HM77 晶片組。

原廠內建 DDR3 16GB 記憶體,為雙通道架構。

顯示晶片部分則是 NVIDIA GeForce GTX 670M 顯示卡,這邊則沒有看到 Intel HD 4000 顯示晶片,看來似乎是沒有建置在機板上。

四核心處理器在 CPUmark99 測試軟體中獲得 481 分。

Nuclearus Multi Core 測試軟體則獲得 21082 分,可以看到在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6210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9184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28690 分,均得到不錯的測試分數。

快取記憶體與內建記憶體的速度測試如上圖,基本上開啟多個網頁時不會有 Lag 的情況發生,我將電源管理模式調整至高效能模式,同時開啟約 20 個分頁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接近或超過 20 個分頁就會有點卡卡的...


看到上面兩張圖,或許有網友會說:為何要貼一樣的圖啊!?


ATTO Disk Benchmark 讀寫速度測試:114961/108678 MB/s(讀取/寫入)。

CrystalDiskMark 讀寫速度測試:110.5/109.6 MB/s(讀取/寫入),基本上用兩顆傳統硬碟做 RAID 1 對於讀寫速度來說是有一定的強化,但如果能用兩顆 SSD 來處理,效能可能就不只這樣了~~


在 GPU-Z 軟體中,可以看到 NVIDIA GeForce GTX 670M 顯示卡的詳細資料,GPU 時脈達到 620MHz、搭配 3GB 獨立記憶體,這張顯卡雖然不算最頂級,但足以應付大部分遊戲需求。

CINEBENCH R10.5 測試軟體中,可以看到 OpenGL 效能分數為 5847 分,至於額外測試的 CPU 效能,在單核心模式下為 5467 分,多核心模式下則為 18967 分。

CINEBENCH R11.5 中 OpenGL 效能分數為 44.65 FPS,CPU 效能分數則為 6.18 PTS。

接著來看 Futuremark 3DMARK11 的測試結果,Entry 測試模式:5043 分。

Performence 測試模式:3113 分。

Extreme 測試模式:967 分。

另外我也用 Futuremark 3DMARK VANTAGE 來進行測試,Entry 測試模式:17301 分。

Performence 測試模式:6696 分。

High 測試模式:4269 分。

Extreme 測試模式:2823 分。

最後來看到 Futuremark 3DMARK 新款測試軟體的測試結果,在適合行動裝置及入門級 PC 的測試環境下,G75V 得到 13407 分。

適用於筆記型電腦及家用 PC 的測試環境下,則得到 7144 分。


最後看到的是適用於高效能遊戲 PC 的測試環境下,在一般測試模式下得到 1136 分,切換至 Extreme 測試模式下則獲得 524 分,由上方的測試結果則可以知道,搭載 GTX 670M 獨立顯卡的 G75V,足以應付需要高階效能等級的遊戲,圖形效能表現基本上相當不錯。

接下來就來測試遊戲效能部分,【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使用 DX11 測試環境,並將效能設定為 Medium,所測得的結果如上圖所示,以中階顯卡遊戲效能來說,這張 GTX 670M 應付起來算是得心應手。

接著我將遊戲效能調整至 Ultra 設定值,其實可以看到平均 FPS 雖有下降,但整體來說影響不大。


【Heaven Benchmark】也設定在 DX11 測試環境下,將效能設定在高階狀態,平均 FPS 為 15.4、效能分數則為 388 分。


在同樣測試環境下,開啟 8x 反鋸齒模式,所測得的遊戲效能分數為 293 分、平均 11.6 FPS。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在 LOW (1280 X 720) 測試環境下,遊戲效能分數為 4302 分。

High(1920 X 1080) 測試環境下,遊戲效能分數則為 2545 分。

接下來的遊戲效能測試,我則用 2D 顯示與 3D 顯示兩個部份進行,【LOST PLANET 2】在 DX 9.0c 測試環境下,平均 FPS 為 44.6、效能等級為 RANK B。

在同樣測試環境下開啟 3D 顯示模式,平均 FPS 降至 23.5、效能等級也降至 RANK C,由於我也開啟螢幕更新頻率到 120Hz(原本設定為 60Hz),因此效能部分大約降低 50% 左右。

切換至 DX11 測試環境,獲得平均 26.9 FPS、效能等級為 RANK C。

3D 顯示模式下,平均 15.7 FPS、效能等級為 RANK C。

【惡靈古堡 5】遊戲效能測試,在 DX 9.0c 測試環境下,平均 FPS 為 64.9、效能等級則為 RANK A。

3D 顯示模式下,平均 33.0 FPS、效能等級則為 RANK B。

DX 10.0 測試環境下,平均 FPS 為 61.8、效能等級為 RANK A。

3D 顯示模式下,平均 31.6 FPS、效能等級為 RANK B。

【Street Fighter IV】將測試環境設定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模式,關閉反鋸齒與垂直同步,效能分數為 13474、效能等級 RANK A、平均 FPS 則為 119.18。

同樣的測試環境下,開啟 3D 顯示(螢幕更新率 120Hz),效能等級同樣為 RANK A,不過效能分數則降至 9021、平均 59.97 FPS 也比 2D 顯示模式還低。

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在 2D 顯示下得到 RANK A、9244 分與平均 109.26 FPS。

3D 顯示模式下,則得到 RANK B、6285 分及平均 55.07 FPS。

最後開啟 C16xQAA 反鋸齒模式,在 2D 顯示下,得到 RANK A、8400 分與平均 98.12 FPS。

3D 顯示模式下,則得到 RANK C、5813 分及平均 49.43 FPS,綜合上方的遊戲效能測試,其實不難發現如果在 2D 顯示模式下,顯示卡的效能足以應付目前大多數的遊戲需求,不過當開啟 3D 顯示模式後,遊戲圖形效能大約會下降 50% 左右,因此如果開啟 3D 顯示玩遊戲的話,就只能將遊戲特效往下修正,不然可是會造成遊戲不順的情況發生。

電腦綜合效能部分,先來看到的是 Windows 7 內建的體驗指數,僅有在硬碟效能部分得到 5.9 分,其餘的效能分數均在 7 分以上,算是相當平均的效能表現。

至於 PCMARK 7 的電腦效能綜合分數則為 3081 分。

進行電池續航力測試之前,先將電源管理模式設定在平衡模式,相關的設定如上圖,螢幕亮度部分則是設定在中央值,並將 Wi-Fi 無線網路開啟進入常駐狀態,同時也開啟鍵盤背光(最亮設定)進行電池續航力測試。

其實除了 Windows 內建的電源管理模式外,使用過 ASUS 筆電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ASUS 也會內建一套屬於自己的電源管理模式,在一般的使用情況下,都可以使用這套軟體,軟體內還可以設定處理器效能狀態,比 Windows 內建的電源管理模式使用上比較簡單一點,也可以透過鍵盤上的 Fn 複合功能鍵直接進行切換。

Futuremark POWERMARK 測試軟體中的平衡模式(文書、上網及影音播放):電池續航力 1 小時 17 分鐘。

生產力模式(文書及上網):電池續航力 1 小時 21 分鐘。

多媒體模式(影音播放):電池續航力 1 小時 18 分鐘。

小惡魔測試區的環境溫度為 23.1 度,接著就要來進行燒機測試。

AIDA64 中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在待機狀態時,CPU 溫度為 55~60 度,主要硬碟溫度則為 37 度。

測試軟體運作約 30 分鐘之後,CPU 溫度提升至 76~81 度,硬碟溫度則是提升至 43 度。

至於機身尾端的散熱孔溫度,則由待機時的 34.8 度提升至 49 度,並沒有超過 50 度的溫度,不過實際使用上機身並不會有過熱的情況發生,運作狀況還算正常。

這邊也將耗電量與溫度變化的統計數據提供給各位參考。

效能測試最後的部分當然要來看這款筆電的開機速度,BootRazer 所測得的開機時間為 42.556 秒。
實際用錄影方式來測試開機時間,從完全關機到開機至桌面能使用的時間則約為 58 秒,以開機速度來說不算太快,主要的問題還是在硬碟配置上較為差強人意一些,另外作業系統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測試的最後我也用這款 G75V 來玩最新發售的【星海爭霸 II-蟲族之心】,相信有許多玩家已經把劇情模式全破了吧!

在進行遊戲之前,還是要先跟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鍵盤配置,在按鍵 QWES 處(這也是遊戲常用的移動按鍵),可以看到在 W 鍵的地方有一個突起裝置,是用來讓玩家定位 W 鍵的位置,雖然看起來不夠明顯,但實際使用上卻是很好用。

和遊戲比較沒有相關的是在四方按鍵處,則是設置影音播放的快速按鍵。

另外在獨立鍵盤數字鍵盤上,也可以看到對應上下左右四方按鍵的按鍵,中央的 5 也有突起裝置用來定位使用,但這個部份好像比較少使用到。

進入遊戲後就直接來到遊戲選項內,這邊我直接將特效調整至極限,用來測試這款筆電是不是能夠承受的了~~


另外如果想要讓蟲蟲在眼前的玩家(玩神族或人類的玩家比較沒有這個困擾...),也可以透過選項中開啟 3D 顯示的功能用 3D 玩這款遊戲。

實際測試的遊戲平均 FPS 大約落在 40~50 之間,遊戲特效開到最大的情況還是可以順暢的遊玩,解析度也可以設定到最高的狀態,雖然說蟲心並非很吃高顯卡效能的遊戲,但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下,還是保有順暢的遊戲體驗,也不過對於可以證明 G75V 的硬體效能是比較不需要擔心的地方,另外在操作上,習慣星海操作的玩家們對於鍵盤配置應該都已經瞭若指掌,剛入門的玩家來說,用這款筆電操作還是需要習慣一下,至於滑鼠的部分,就自由外接更適合自己的遊戲滑鼠即可,這邊就不多做說明。
【總結與心得】
高效能遊戲筆電 惜未有遊戲相關配置
ASUS G75V 與先前 G 系列筆電一樣,是專為遊戲設計的筆電產品,除了各位看到的機身厚度與重量相當夠份量外,從外觀上也可以看出遊戲質感的設計風格,在內建硬體部分搭載四核心處理器、16GB 記憶體與 3GB 獨立記憶體顯示卡,對於整體效能來說的確有強化的效果,可惜的是機身內並沒有特別為電玩所設計的硬體配置,像是遊戲常用熱鍵,或是特別設計過後的分區鍵盤背光等,算是有點可惜的地方,雖然隨機有附贈一隻滑鼠及電競用的耳麥,不過畢竟還是屬於外接的周邊配備,與機身本身的設計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也算滿有誠意的作法就是,內部的鍵盤配置僅能算是一般使用的鍵盤而已,至於電腦硬體部分,兩顆 750GB 硬碟組成的 RAID 1 硬碟架構,1.5TB 的儲存容量算是非常夠用,可惜對於資料處理方面來說還是慢了一點,在競爭對手產品有使用兩顆 SSD 固態硬碟組成來看,這樣的配置似乎還是不太符合高階使用者的需求。
3D 顯示好吸睛 但對遊戲不太有助益
搭載 3D 顯示技術的 G75V,同時也具備 Full HD 高解析度顯示螢幕,搭配霧面防眩光塗層,長時間觀賞下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當然這樣的 3D 顯示技術,也可以作為一般多媒體影音娛樂使用,觀賞 3D 藍光影片也能獲得不錯的效果,另外內建的重低音喇叭也提供使用者不錯的音樂效果,如果不想玩遊戲只想看電影的使用者,用這款筆電的效果也是相當足夠,不過雖然擁有 17.3 吋大小的螢幕,但個人還是覺得比較適合 1~2 人一同觀賞使用,玩遊戲的話在一般 2D 顯示模式下,搭配高階硬體配置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最近新上市的蟲族之心是可以將效果全開後順暢的遊玩,不過開啟 3D 顯示模式後,遊戲特效就要稍微往下調整,大約調整至中階效果顯示就可以將遊戲保持順暢,此外長時間觀看 3D 遊戲畫面,對使用者來說也算是相當吃力,這邊還是要提醒各位,雖然 3D 立體效果算是明顯(玩蟲心會有種蟲蟲在身邊的感覺喔!),但如果有不舒服的情況,還是麻煩各位要稍事休息後再使用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