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醒醒了 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 這樣不應該是對的

最近越來越多的筆電為了做的漂亮和輕薄
效能的表現和溫度的控制都做的非常的差
然後很多業內或是跟本就不懂只會看規格的就是無腦推
然後有一些懂的人如果跑了一些測試就會被規類在抹黑品牌之列
這就是網路的群眾霸凌的狀況之一

到現在幾乎沒有人在泡真實的測試和揭露溫度的表現
甚至於INTEL在9代的標準電壓筆電處理器
直接將i3的型號給拿掉了
因為大部份的品牌都是用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的做機器
讓消費者以為買到了很高效能很好用的筆電
事實上只是買到了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
甚至於標準電壓版本的i7處理器機種
真實能夠跑出來的長時間效能甚至還會比部份u版i5的還差

這樣的現象因為有太多本職學能差的業內和一些只看的懂規格的人
利用網路的自由,不斷的進行群眾霸凌,讓大家接受了這樣的狀況
花更多的錢購買,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
其實有更多的人應該是搭配更入門的規格就可以夠用
更低階入門的規格發熱量也會比較低,也比較不會讓機器那麼經常在過熱
當然廠商也可以更容易製作輕薄好看的電機種
可是大部份的人都會用群眾霸凌幫你洗腦,加上無腦推的人太多
好像沒有買到i5以上就不如不要買一樣
其實很多人跟本用不到那麼高的效能
就像是lg的gram原廠推出的時候效能就調整的相當的低
長時間的效能甚至連該cpu全速的1/4都不到
但是他們有強調他們就是輕薄長效就是了

該醒醒了 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 這樣不應該是對的
該醒醒了 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 這樣不應該是對的
這2張實測圖是在華碩的華山展場現場最公開的環境下面測試的
沒有任何的作假,最真實的測試
貼出來之後就是一堆人說我在黑華碩
請問機器是華碩做的,場地和機器都是華碩原廠的
這個測試也是目前公認最有公信力的測試項目之一
且是對散熱串燒筆電最有利的測試軟體
因為串燒會gpu的散熱能力也拿過來用,如果加上gpu的負載會更糟
R15和R20都是單測CPU短時間和長時間的效能表現和高負載下的溫度狀況
這樣是告訴消費者這台筆電原廠的真實狀況
結果那麼多人說是在黑華碩,這就是最典型的網路群眾霸凌
為了他們的利益和相對無知的認知在對比較有專業的測試群眾霸凌

這樣的狀況是非常的不好的
還好我每天都在接觸筆電,累積了相對比較足夠的本職學能
且身在業內也能了解這樣的狀況
足夠的專業和最真實的測試才有可能在這樣的網路群眾霸凌下反擊
讓真相能夠被呈現出來,走回正確的路

其實消費者要的大多就是輕薄漂亮的筆電
對於效能的要求如果用的到的人自己多少是會知道一些的
跟笨不需要這樣過度的操作
真實的狀況讓消費者有正確的了解
大部份的人在文書多媒體的應用方式
其實真的用不到那麼多的效能但是每天攜帶的重量是最有感的
UX481也是提供需要雙螢幕做業的使用者有了新的選擇且更方便於攜帶
效能方面就是正確的讓消費者知道
不過應該要讓溫度控制的更好一些才會比較好
這2張實測圖其實提供了非常多的資訊
本職學能足夠的人看到應該就能了解問題和知道解決的方式

最真實的規格+騙很大的效能不會是正確的方向的
文章關鍵字
答達大師 wrote:
最近越來越多的筆電為...(恕刪)


現在就是這樣子沒有錯阿
原本不想回那麼多篇的了
但是這邊的一些人真的太白目了
自己看不懂講不出來
別人講出來了就抹黑是分身
話都給你們講就好了
可是就是沒有內容阿
騙那麼大消費者沒有那麼笨的拉
摸比爾靈伊 wrote:
現在就是這樣子沒有錯...(恕刪)


效能可以跑到多少是看各家的設計
但是運作的溫度會直接影響到筆電的壽命的
應該要更重視和留意的
99度C的溫度就一定是不OK的
答達大師 wrote:
最近越來越多的筆電為...(恕刪)


有推薦筆電嗎
大包o wrote:
有推薦筆電嗎...(恕刪)


沒有用途和預算能推薦的一定是騙子吧
有專業的不會那樣做的
答達大師 wrote:
沒有用途和預算能推薦...(恕刪)


現在的筆電真的不能看規格買了
然後那麼多店家又不提供真實的效能狀況說明
真的用的到效能的使用者
跟本沒有辦法選擇到好用的筆電吧
答達大師 wrote:
最近越來越多的筆電為...(恕刪)


誠心誠意求問一下樓主,
這兩張圖片當中的溫度看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大約在50度到60度之間而已,
不知道樓主想要提醒大家是什麼樣子的內容呢?
順便讓我了解一下最近業界的秘辛。
fusen wrote:
誠心誠意求問一下樓主...(恕刪)


圖片在那邊真的完全看不懂嗎
最高溫度到99度C
你看跑完的待機溫度
真的看不懂可以發問
給這樣的結論我真的有點嚇到

一般來說筆電的溫度牆是在95度以下
有些甚至會定到85度C
這一台的溫度牆是95度C
但是會飆到99度C基本上就是散熱設計的壓制能力太弱了
在效能跑上去之後撞到溫度牆了還沒有辦法停下來
會讓溫度升溫到99度C,這樣的運作功耗策略是有問題的
應該下修最高運作功耗至少在撞到溫度牆後能不在飆高溫度
這一台的溫度牆是95度C其實已經偏高了
因為熱管就在螢幕面板的下方
太高的溫度對螢幕是比較不好的
在運作功耗和溫度牆的設定方面
其實可以有更好的可能的

這一台筆電在跑測試其實最後是會降回17W左右
溫度是會降到70度以下了
單跑R20應該是有25W左右的解熱能力可以不超過85度C
但是會被壓回17W讓長時間效能應用的方式不理想
很明顯對EC運作優化方面下的工夫太弱了
產品PM對於機器的整體表現掌握的相當的差
fusen wrote:
誠心誠意求問一下樓主...(恕刪)


max 超過90多度後降頻跑....
jj_yeh wrote:
max 超過90多度...(恕刪)


這台的溫度牆是95度C
但是就算是降回95度C以下了
跑測試運作功耗還是會繼續降
所以效能跑分才會那麼低
EC的運作策略有很大的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