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G 玩家共和國在這幾年不斷轉變品牌形象,在固有的強效電競效能下,加入各種不同的潮流元素,不論是在筆電外觀設計,或筆電結構的創新,總是引起全球玩家們熱烈的討論。以薄型機身為主要賣點的 ROG Zephyrus 西風之神系列,在今年又迎來最新外型與硬體規格配置的新機,這款 ROG Zephyrus M16 GU603,採用鎂鋁合金打造筆電機身,在具備 16 吋顯示器與 90WHrs 鋰電池的情況下,筆電厚度僅有 2.23cm、重量則僅有 1.9Kg,徹底延續 Zephyrus 系列電競薄型便攜的傳統。
- 筆電外觀

- 螢幕上蓋設計

Zephyrus M16 採用鎂鋁合金打造機身,雙紋路材質也延續 ROG 這幾年筆電上蓋的獨特風格設計,各位可以看到在螢幕上蓋總共 8279 個 CNC 切削的孔洞中,ROG 加入了會隨燈光變化各種顏色的七彩薄膜配置,在低調的潮流灰黑色系下,也能在不經意間展現出亮眼的潮流元素。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筆電前端並未具備便於開啟機身上蓋的凹槽設計,因此要開啟上蓋的話,可能需要另一手的協助才能順利打開,筆電尾端則可以看到左右散熱孔配置,斜紋開口的散熱進氣壩,為了搭配整的設計,也將電源、電量指示燈,以同樣的傾斜角度配置,讓視覺更有一致性。
- 右側 I/O

- 左側 I/O 配置

筆電兩側搭載 3.5mm 複合音源差孔、HDMI 2.0b、USB3.2 Gen2 Type-A、USB 3.2 Gen1 Type-A、USB 3.2 Gen2 Type-C(支援顯示器 / 電源供電)、Type-C USB 4 (支援顯示器、電源供電)、RJ-45 有線網路插孔、USB 3.2 Gen 2 Type-C 支援顯示器 / 電源供電、microSD 4.0 讀卡機等 I/O 配置,同時也具備電源輸入孔,以及左右散熱孔的配置。

筆電底蓋則為一體成型設計,並在內部散熱風扇下方附有散熱孔配置。

這款筆電也具備可 180 度開啟的 ErgoLift 轉軸配置,對於一班工作上要與同時分享時,也算是有便利的設計。
- 散熱系統

- 記憶體插槽

- PCIe 插槽

- 無線晶片

- 鋰電池資訊

筆電內部可以看的最新設計的智慧散熱系統,採用液態金屬散線化合物可讓容易過熱的 Intel CPU 降溫。客製化自潔式 2.0 散熱模組可獨立清除灰塵以提高長期穩定性,而 84 葉片組成的 Arc Flow 風扇,搭配全面覆蓋的 6 組散熱管,可提供不錯的散熱效能。同時,Zephyrus M16 還具備雙記憶體插槽提供使用者自增更換或升級。M.2 PCIe 插槽同樣有兩個,布萊恩這次拿到的是內建 2TB Gen4 x4 M.2 PCIe,ROG 另外也提供一個 PCIe 插槽,不過規格則為 Gen3 x4,因此建議擴充儲存容量可以優先使用這個插槽,而 Zephyrus M16 則內建 90Wh 充電式鋰電配置。
- 16 吋顯示器

- 螢幕解析度

- 視訊鏡頭

Zephyrus M16 則具備 16 吋 4.6mm 四面窄邊框設計顯示器,讓屏佔比達到 94% 的視覺範圍,且這次更將顯示器比例調整至 16:10 的比例,在多工處理的情況下能提供更多的資料顯示。顯示器的真實解析度為 WQHD 2560 X 1600,並具備通過 Pantone 驗證的 100% DCI-P3 廣色域,Adaptive-Sync 流暢影像技術,以及 500 尼特亮度、165Hz 螢幕更新率與 3ms 反應時間等電競級顯示器規格。
顯示器上方同樣具備 HD 視訊鏡頭與陣列式麥克風配置,本次 ROG 也為了實況遊戲的玩家們,將陣列麥克風設置了心形線、全向與立體聲等三種收音模式,並提供雙向 AI 降噪技術,在目前還是居家工作防疫的狀況下,也能提供線上會議與學習時良好的語音通話品質。
- 筆電鍵盤部

- 電源啓閉按鍵

- 鍵盤背光

- 觸控板

筆電則搭載標準全尺寸筆電鍵盤配置,並採用全新 Stealth Type 靜音型鍵盤,讓敲擊時的噪音能維持在 30dB 以下,且我在實際使用後在 1.7mm 的鍵程設計加持下,確實不會影響到敲擊的回饋感,鍵盤也具備 N 鍵不相衝技術快速鍵入複雜指令,與 Overstroke 技術可降低每個鍵的致動點,讓敲擊時更為輕鬆。鍵盤則採用單區 RGB 鍵盤背光配置。
電源啓閉按鍵整合指紋辨識裝置,能搭配 Windows Hello 進行生物辨識安全性登入,下方觸控板則比前代機種增加了 20% 的操作面積,同樣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
- 指示燈配置

- 散熱孔配置

- 喇叭孔配置

Zephyrus M16 內建六揚聲器的音效系統,為雙高音單體與雙全音域單體,搭配雙 Force-Canceling 重低音喇叭的配置。支援 Dolby Atmos 技術並通過 Hi-Res 高解析音質認證,我自己在玩遊戲與觀看 NETFLIX 電影時都有開啟,在音質表現與立體環繞感的強化上確實比一般雙聲道喇叭配置的筆電要來的好上許多。
- 專用變壓器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Zephyrus M16 隨機附上 240W 專用變壓器,搭配可拆卸電源線配置,實際測量的重量為 730g,而筆電本體的重量則為 2.04Kg,外出攜帶時的總重量為 2.77Kg,說實話並非可以輕鬆攜帶外出的重量。
- ROG STRIX IMPACT 光學滑鼠

- ROG 電競後背包

- ROG 字樣設計

ROG Zephyrus M16 隨機會附上 ROG STRIX IMPACT USB 光學滑鼠,以及 ROG 電競雙肩後背包兩項配件,後背包上的 ROG 品牌字樣,也與 M16 同樣採用會隨著燈光變化的七彩設計。
- ROG Armoury Crate

- 手動超頻模式(CPU)

- 手動超頻模式(GPU)

- GPU 節能

Zephyrus M16 同樣內建 ROG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能快速進行筆電各項設定,包含鍵盤背光、個人設定檔、效能與散熱風扇模式等,當然,這款筆電也具備手動超頻效能模式,讓使用者可針對 CPU 與 GPU 自訂最大的筆電效能輸出,以及風扇運轉轉速設定。此外,這款筆電也具備 CPU 節能模式,我自己是習慣使用自動模式,讓系統自行判斷,但在進行效能實測時,我是用內建的『極速效能模式』搭配 iGPU 關閉來進行。
- 燈光設定

- 音訊設定

- Aura Sync

- GameVisual

- 色彩校正

此外,ROG Armoury Crate 也提供鍵盤背光、音訊設定、GameVisual、色彩校正等細部功能設定與調整。
- 情境設定檔

- 一般設定

- 更新中心

最後,使用者也可自行設定與儲存適合不同使用情境的情境設定檔,在一般設定中,則可以更換不同主題的桌布,同時在更新中心內,也可針對應用程式、核心服務、裝置、元件等進行韌體版本的更新,算是相當方便且實用的軟體設計。
ROG Zephyrus M16(GU603HR)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H 2.5GHz(Turbo 4.9GHz)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70 with 8GB GDDR6 VRAM儲存裝置:2TB PCIe 4.0 NVMe SSD記憶體:32GB DDR4 3200MHz(雙通道,雙插槽,最大 48GB)顯示螢幕:16 吋 IPS 等級 (WQXGA 2560 x 1600 16:10/165Hz / 3ms / 防眩光霧面 / 100% DCI-P3 廣色域 / Pantone 驗證 / Adaptive-Sync 流暢影像技術)I/O 埠:1x 3.5mm 複合音源插孔1x HDMI 2.0b1x USB 3.2 Gen 2 Type-A1x USB 3.2 Gen 1 Type-A1x USB 3.2 Gen 2 Type-C 支援顯示器 / 電源充電1x RJ45 有線網路孔1x microSD 4.0 讀卡機1x Type-C USB 4 支援顯示器 / 電源充電 / Thunderbolt 4通訊:802.11 ax Wi-Fi 6 2x2 MU-MIMO + Bluetooth v5.2電池:90Wh尺寸:355( W ) x 243( D ) x 19.9~22.3( H ) mm重量:1.9Kg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Zephyrus M16 內建 Intel Core i9-11900H 2.50GHz 處理器,為八核心 16 線程架構,搭配 24MB L3 快取記憶體。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48.7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078.9 分,
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5234 分,在
X264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61.7FPS 的效能表現。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內建 2TB 儲存容量的 M.2 NVMe PCIe 4.0 x4 的 SSD 固態硬碟配置,在
CrystalDiskMark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7090.07 /
5257.18 MB/s,
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6973.799 /
5215.529 MB/s 的硬碟讀寫效能表現,最後看到 AS SSD Benchmark 的讀寫效能測試為
5468.25 /
4255.27 MB/s,效能分數則為
8,441 分。
圖形效能測試:

Zephyrus M16 電競筆電內建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Laptop GPU with 8GB GDDR6 VRAM 獨立顯卡,以及 Intel UHD Graphics 內顯晶片。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我自己將效能模式設定在極速效能,使用
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進行效能測試,Zephyrus M16 分別獲得
21,341 /
11,992 /
6,442 分的效能表現,在效能等級排名均超越 2020 年遊戲用 PC 的效能,有著中高階等級的效能表現。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3DMark Port Royal

在相同的效能模式設定下,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獲得
9,672 分的效能分數,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模式下,獲得
4,852 分的效能分數,最後則是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這是測試最新的光線追蹤技術的測試模式,這款筆電獲得的測試分數為
5,824 分。在整體的效能等級排名上,與上方測試 3DMark FireStrike 模式相同。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在《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我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2560 X 1600 解析度下,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2,674 分與平均
106.1fps,而在《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3,863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92.3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來看到的是《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我將測試設定在在 1080 EXTREME 模式下進行,最終獲得
6,310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47.20fps 的效能表現。

圖形效能測試的最後要來看到《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的遊戲圖形效能測試軟體,我將螢幕顯示解析度設定在 2560 X 1440 全螢幕,遊戲畫質設定則為 High Quality,最終獲得
7,038 分與
High 效能等級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顯示設定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圖像設定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效能測試

在實機遊戲效能測試中,首款遊戲同為《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我將螢幕設定在 2560 X 1600 無邊框視窗模式,同時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極高的設定,所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53fps。
- 《極地戰嚎5》顯示設定

- 《極地戰嚎5》圖像設定

- 《極地戰嚎5》效能測試

第二款實機遊戲則同為 UBISOFT 出品的《
極地戰嚎5》,我同樣將螢幕設定在 2560 X 1600 無邊框視窗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影像效能設定在極高品質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87fps。
- 《榮耀戰魂》顯示設定

- 《榮耀戰魂》影像設定

- 《榮耀戰魂》效能測試

我選擇的第三款實機遊戲則為《
榮耀戰魂》,採用與上方兩款遊戲相同的測試環境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96.25 FPS。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顯示設定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影像設定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效能測試

NVIDIA 目前也全力支援遊戲中的光影追蹤技術,以及最近開始更新的 DLSS 技術,讓玩家能有更流暢更真實的遊戲畫面,這邊我也選了幾款有支援光影追蹤的遊戲來進行測試,首先是《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測試環境的設定其實與前面測試的遊戲相同,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147 FPS。
- 《Cyberpunk2077》顯示設定

- 《Cyberpunk2077》影像設定

接下來是一直不斷在更新,但越更新越穩定的《電馭叛客 2077》,在相同的遊戲環境設定下,我也將光線追蹤效果開啟至最高的狀態,並用 FRAP 來進行約 5 分鐘的 FPS 效能計算,最終獲得平均效能為
44fps。
- 《戰慄深隧:流亡》顯示設定

- 《戰慄深隧:流亡》影像設定

最後一款遊戲則要來看到的是同樣有支援光線追蹤技術的《戰慄深隧:流亡》,我同時也開啟了 DLSS 技術,同樣使用 FRAPS 來進行 5 分鐘遊戲效能統計,最終獲得平均效能為
40.3fps。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在系統穩定度測試部分,同樣在極速效能模式下進行,所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各位熟悉的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56 度,而
GPU 溫度則為
50 度。透過 Flir 的溫度測量儀器,實際測量筆電機身溫度,在待機狀態下,筆電機身最高溫出現在筆電左後方的散熱孔處,最高溫為
50.0 度,另外看到左右兩側的置腕處溫度分別為 36.8 與 37.5 度,玩家常用的 WASD 按鍵部,則為 36.1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散熱風扇噪音

透過兩個測試軟體同時進行運作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來到
95 度,至於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4,162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約下降 21% 左右,至於
GPU 溫度最高則來到
83 度。而筆電機身溫度最高的地方則與待機時相同,最高溫則來到
62.6 度,另外可以看到筆電鍵盤部的溫度小升 2.4 度,兩側置腕處的溫度則分別小升 1.5 與 2.4 度,由於於散熱風扇與散熱孔有效將筆電熱氣排出,因此不會影響到實際使用的舒適度與筆電整體的偽穩定度表現。最後則是全力運轉下的散熱風扇噪音實測為
57.2dB,以實際測試的結果來看,算是相當不錯的表現,至於持續的低頻運轉聲,就交給耳機來解決吧!

花了一小段時間實際體驗這款 ROG Zephyrus M16 電競筆電,以其內建的硬體規格來看,能採用薄型的筆電機身,加上 2Kg 左右的重量配置,並具備不錯的效能與散熱表現,如果是真的有攜帶需求,又不想犧牲效能的使用者,包含這款 Zephyrus M16 在內的薄型電競都是滿值得考慮的選項。而在電競筆電導入創作者因素的同時,也讓現在不少電競筆電都想朝著跨界領域市場發展,這也讓外型設計趨於低調,但又不失電競五顏六色的元素,Zephyrus M16 在螢幕上蓋就展示了低調中也能帶有一點獨特的亮點。
總而言之,全新的 ROG Zephyrus M16 算是集結目前 ROG 電競系列不少功能特色在其中的產品,包含音質體驗、收音技術、高解析顯示等也看得出設計研發團隊的用心,且也將像是 165Hz / 3ms 的電競等級規格導入,讓這款筆電也能應付日常的工作設計領域。至於這款筆電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當然我自己在玩遊戲,建議各位可以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除了可以保有高畫質與特效全開品質外,也能有更順暢的遊戲體驗。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ROG Zephyrus M16』的觀點(正反兩面皆可)
,留言完成後即符合抽獎資格!若是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則會直接喪失參與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回文抽獎活動贈品為:『
ROG × 台酒電競泡麵』
共 4 個名額,中獎者可獲得一組 3 碗。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 2021 年 6 月 24 日(週二) 00: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各位把握時間參加!◆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ROG × 台酒電競泡麵 |
龍奧星雨 |
ROG × 台酒電競泡麵 |
Spencer40682 |
ROG × 台酒電競泡麵 |
sevenx1100 |
ROG × 台酒電競泡麵 |
a35504804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