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次入手了 G14 的兄弟 Zephyrus G15,型號 GA503QM,雖然與 G14 相比並沒有炫目的 mini LED 點陣,但是 ROG 還是採用不同的方式,試圖延續這獨特的風格。
產品外箱:Zephyrus G系列同樣使用非紅黑色系的外箱,黑白撞色帶有金屬稜鏡反光直感。產品標籤標明型號為 GA503QM-0093E5800HS。


筆電本體: A件上蓋採用 G 系目前主打的微開孔設計,透過下方的金屬薄膜營造稜鏡反光的效果。另外A件靠近轉軸處帶有邊角切削拋光設計,除了配合轉軸動作以外也營造更多金屬質感。角落的 ROG 金屬銘牌也是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機體後方散熱器出風孔變的更大更流暢:

機身左側集中大部分IO Port,備有一個USB 3.2 Gen1 Type-A,兩個 Gen1 Type-C、HDMI、RJ45,以及 3.5mm COMBO耳麥孔:

右側則是配有一個 USB Port 以及 Micro SD卡讀卡機槽:

整體操作區的配置,G14/G15 用的配置稍微有些不一樣了,整體看起來洗鍊簡潔,電源鍵同時支援指紋登入:


C 件鍵盤蓋表面使用磨砂霧面處理,手感不錯,LED 指示燈配有立體導光條可以方便的得知系統狀態:

鍵盤使用了巧克力式鍵盤、雷射雕刻透光,觸控板也是導入了大型玻璃觸控板,手感優秀。


薄邊框螢幕上方開孔則是麥克風陣列的所在,強化語音通話性能可以說是順應疫情時代下需求所作出的調整:


底蓋部分:開孔面積沒那麼狂放,主要集中在風扇正上方,底蓋刻有 ZEPHYRUS 字樣。


啟動的照片:機器本身的燈效簡單,沒有什麼底盤 RGB 燈效,預設狀態下的金屬光澤桌面與白光 LED 也是挺搭。


BIOS畫面:基本上維持 ROG 主題配色,提供有限度的開機相關設定
進入系統後按下鍵盤上的 ROG Key 可以呼叫出 Armoury Crate 彈藥箱。提供了各式大小調整、以及底層更新的入口;從基本的系統狀態、電源設定檔,以至於APP商場的統一入口, Game Visual 還提供了 ICM 色管以及校色的簡易功能。另外注意到了在音訊功能的部分,由於配置了麥克風陣列,因此除了前陣子開始導入的 AI 降噪以外也提供了麥克風指向調整的機能,強化語音通話功能,也有利於實況主實況講話的應用。
。









由於 GA503QM 本體並沒有 AURA 燈效,因此 Armoury Crate 並不會在系統選單內提供燈光調整的選項,但AURA SYNC、或是 AURA Creator 等編輯機能還是可以在電腦上實現,可以看到插上支援 AURA 的 Strix Impact 滑鼠之後,可以開啟編排的功能,但可以從Aura 狀態看到 GA503QM 本體狀態是不支援的。




性能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見的權威測試軟體來進行測試。測試時插上變壓器,以平衡電源計畫/效能設定檔來測試,室溫則是 26 度。
系統基本資料:使用了 AMD Ryzen R7-5800HS CPU、GeForce RTX 3060,算是中階主流性能配置,GPU TGP 則是 85W。其實基本配置與前一段時間箱過的 ROG STRIX G15 類似,但在功率設定上降低以換取更輕薄的體積與重量。

螢幕部分也是使用Panda LM156LF-2F03,15.6” FHD、垂直更新率可以來到 144Hz。

Crystal Disk Mark:

3DMARK:






PCMARK:


Cinebench:



PerformanceTest :


V-ray Benchmark:




遊戲測試以 Metro:Last Light 作為 Benchmark,同時記錄下 GPU 時脈、GPU溫度、CPU溫度作為性能持續性的依據。


追加的遊戲測試Dirt 5:選擇了電腦自動判斷最佳值的 AUTO,以及全 Ultra High 配置測試



在預設值以外,這次也加入了內建超頻設定檔的性能持續性測試,在同樣的環境下,選擇 Armoury Crate 內的”極速”設定檔,載入之後也可以看到 GPU-Z 內的 clock 提升。




配件的部分:大部分是常規的搭配組合。一顆 ROG 後背包,滑鼠 Strix Impact、變壓器給到了 200W。



其實在測試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體的噪音似乎是比早先測試過的 STRIX G15 安靜一些。而從 Metro 的功率溫度圖表大概得知了原因,透過功耗設定以及低 TDP 的版本配置,搭配上 GA503QM 足夠的散熱性能而得以壓制溫度,GPU 在測試環境下都離 85度有著蠻遠的距離,除了 SKU 的選用,大概也還得益於強化導熱的液金以及特殊設計的 Arc Flow 風扇。
這樣一來雖然帳面上可以預期的到性能整體會比 ROG STRIX G15 低一些,但因為溫度空間得以 Boost 而削減一些差距,而且換到了尺寸的輕薄,比較一下過去的數據也的確如此。
而外觀部分當然就是其低光害與 A件光澤效果的整體搭配,在充斥 RGB 的現在,這種冷調但卻帶有一些絢麗的風格反而是相當奪目,配上乾淨洗練的風格,可以說與 ROG STRIX 是位在光譜的兩端,但兩者都能收獲到不少的支持者。
整體來說 Zephyrus G15 GA503QM 性能充足,整體外觀簡約卻帶有獨特的質感,配上夠輕薄的尺寸以及充足的 IO 介面,可以說在性能與可攜性上都達到了不錯的表現,不過唯一比較有意見的大概就是熱氣出風口會朝向螢幕,以及變壓器使用了俗稱米老鼠頭的 IEC60320 C6 做為市電輸入,而不是更常見的 C14 座,稍微有點可惜。
以上就是 ROG Zephyrus G15 GA503QM 的簡單開箱以及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