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G 玩家共和國在今年五月發表的 Flow X16(2022) 終於在近日正式在台灣上市,這款具備 360 度可翻轉螢幕的 ROG Flow X16(2022)可以說是先前 Flow X13 的後續延伸機種,具備 16 吋 mini LED 觸控螢幕的 Flow X16,將搭載最高 AMD R9-6900HS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ptop 獨立顯示晶片、最大支援 64GB 容量的 DDR5-4800MHz 記憶體,以及 1TB PCIe Gen4 x4 儲存硬碟等硬體配置,同時身為 ROG Flow 系列家族成員之一的 Flow X16,當然也具備 ROG XG Mobile 外接顯卡盒專用接頭,同樣能選購搭載 RTX 3080 顯示晶片的 ROG XG Mobile 外接顯卡盒,來進一步的強化這款筆電的效能表現。

ROG Flow X16(2022) 同樣延續 ROG 電競元素打造筆電機身,採用剛性較強的鎂鋁合金製成,螢幕上蓋則為一刀流的風格設計,搭配重力波紋理設計,透過不同的光影投射能夠看到上蓋右上角的 ROG Logo,上蓋的左下角則有 ROG 鏡面金屬銘牌,以證明其純正的 ROG 血統。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筆電前端具備便於開啟螢幕上蓋的凹槽設計,經實測後可輕鬆的單指開啟筆電上蓋,筆電尾端則可以看到長型的散熱孔配置,當然可 360 度旋轉的轉軸也位於筆電尾端。
- 筆電右側

- 筆電左側

筆電左右兩側則分別有電源按鍵、Micro SD 記憶卡插槽、USB 3.2 Type-C(支援 DP+PD 功能)、一個 eGPU 插槽整合 USB 3.2 Type-C(支援 DP+PD 功能)、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電源輸入插孔、HDMI 2.0b、兩組 USB 3.2 Type-C(支援 DP+PD 功能)等完整的 I/O 埠配置。

採用 360 度翻轉設計的 Flow X26(2022),具備我們常見的筆電模式、平板模式、帳篷模式與站立模式共四種使用情境,但我自己認為是不要受限太多,或許可以發現更多這款筆電能夠使用的模式。
- 顯示螢幕

- 視訊鏡頭

- 螢幕解析度

ROG Flow X16(2022) 搭載 16 吋 16:10 螢幕比例的 QHD+ 2560 X 1600 觸控顯示螢幕,具備 DCI-P3 100% 廣色域、3ms 反應時間、1100nits 峰值亮度、165Hz 螢幕更新率與 FreeSync 顯卡螢幕同步技術,同時採用 Mini LED 面板技術,讓這塊顯示螢幕具備 512 個調光區,同時也獲得 Dolby Vision、VESA Certified DisplayHDR 1000 高對比與 Pantone Validated 專業色彩等認證,而觸控螢幕部分則是採用康寧大金剛玻璃打造,具備 20 倍防刮增強、大於 40% 刮痕減少與刮傷後強化等特點。
觸控顯示螢幕上方則搭載 3DNR 加上 HD IR 視訊鏡頭,支援 2DNR/3DNR 夜間數位降噪功能,並能搭配 Windows Hello 功能進行安全性生物辨識登入工作,同時也具備 3D 矩陣式麥克風,一樣有支援 AI 降噪功能。

這邊我也透過專業校色儀 X-rite iDisplay Pro 搭配 DisplayCAL 軟體進行顯示色域進行測試,這面 16 吋的 Mini LED 測試得出 100% sRGB、91.1% Adobe RGB 以及 100% DCI-P3 色域覆蓋,DeltaE 的平均值則為 0.12,螢幕反應時間則為 0.33ms,色域範圍與原廠提供的數據相同,算是具備優秀的色彩準度的顯示螢幕。
- 筆電 C 件

- LED 鍵盤背光

- 快捷功能按鍵

- 置腕處重力波紋理

- 觸控板

筆電 C 件同樣由鎂鋁合金打造而成,標準的筆電鍵盤配置則採用桌機式鍵盤排列,比較可惜的是這款 16 吋筆電並未具備獨立的數字按鍵部,同時在鍵盤下方的觸控板,也並未搭載虛擬的數字鍵功能。而鍵盤左上方的四顆快捷功能按鍵,也能透過內建的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進行個人化的熱鍵組合設定。鍵盤則具備 RGB 全區背光並採用 LED 光源,可以看到實際的背光亮度與均勻度表現上都相當不錯,全區防鬼鍵功能也是電競筆電基本的功能之一,鍵盤鍵帽則為 0.2mm 曲面設計,搭配 1.7mm 鍵程,讓實際的敲擊手感相當出色,且按鍵的回饋感也相當不錯。
- 筆電 D 件

- 硬體配置

- PCIe Gen4 插槽

- 記憶體插槽

- M.2 2280 插槽

- 充電式鋰電池

筆電 D 件(底蓋)同樣採用重力波紋設計,加上螢幕上蓋與筆電 C 件的置腕處與觸控板也有相同的紋路設計,基本上全機均有相同的視覺感,將底蓋的 13 顆螺絲卸下後即可開啟筆電底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 Flow X16(2022) 的散熱系統,這次所採用的智慧散熱技術,是由三個 84 扇業的刀鋒式扇葉風扇、大型散熱鰭片、三個出風排熱孔以及鍵盤與底部的 3D 進風口等零件所組成,至於 CPU 部分則是採用液態金屬散熱膏,GPU 部分則是額外增加了一個系統風扇,讓兩者均有獨立的專屬散熱渠道。同時,ROG 也加上了風扇進氣濾網設計,也能預防灰塵長時間累積後對散熱部分造成影響,而透過內建的 Hyperfan 控制軟體,讓使用者能以 Fn+F5 切換 Windows 模式、靜音內顯模式、靜音模式、效能模式、Turbo 模式與手動共六種風扇轉速模式,但要提醒各位一下,如果連接上 XG Mobile 外接顯卡盒,就無法使用靜音內顯模式。
為了增加 Flow X16(2022) 的筆電使用壽命,ROG 則提供 2 個 PCIe Gen4 x4 SSD 插槽,以及兩個 DDR5 4800MHz 記憶體插槽讓使用者能夠自行擴充與升級,至於無線晶片部分則為 WiFi 6E 802.11ax 與藍牙 5.2 規格,內建的充電式鋰電池則為 90Wh 額定電池容量,在原廠配置的 SSD 上方也預先加上了散熱片。內建的立體聲喇叭則具備智慧放大技術,同時也獲得 Dolby ATMOS 全景聲技術與 Hi-Res Audio 高解析音質認證。
- 變壓器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ROG Flow X16(2022) 採用分離式電源線的 230W 專用變壓器配置,實際測試變壓器包含電源線的重量為 735g,至於筆電本體的重量則為 2.17Kg,以 16 吋的電競筆電產品來說,配置上完整的散熱系統與硬體規格,這樣的重量已經算是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範圍,當然如果能夠壓在 2Kg 以下的話會是更吸引消費者的一個賣點。
-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

- 手動超頻模式(CPU)

- 手動超頻模式(GPU)

- 手動超頻模式(系統)

- GPU 節能模式

ROG Flow X16(2022) 同樣能內建獨家的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讓玩家能自由選擇不同預設的效能模式,並能使用手動超頻模式,在手動模式下則同樣可針對 CPU 與 GPU 兩個主要核心硬體進行功耗與時脈的調整,在 CPU 手動超頻設定中,可將 SPL、SPPT 與 FPPT 分別設定在 90W、100W 與 125W,至於 GPU 超頻設定上,則有基礎時脈與獨立顯示卡記憶體時脈兩個超頻設定選項,下方也提供最大 25W 的 Dynamic Boost 設定選項。先跟各位報告一下,下方的效能測試,我是使用極限效能模式進行,因為某些測試軟體會在手動超頻時出現錯誤,這邊也先跟各位報告一下。最後,則可以看到 GPU 節能設定選單,我在效能測試時是開啟獨顯輸出,另外還有混合輸出、節能模式與自動調整三個模式可選。
- 燈光效果

- Aura 特效

- GameVisual

- GameVisual 模式

- 情境設定檔

此外,使用者也能透過應用程式進行音訊(Ai 降噪與收音模式)、Aura 特效桌布與燈光效果、個人化情境設定檔、GameVisual 影像模式、色彩校正,以及 RGB 鍵盤背光顏色與效果進行細部的設定,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當開啟螢幕的 HDR 模式後,就無法進行 GameVisual 影像模式的設定。

ROG Flow X16(GV601)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Home處理器:AMD Ryzen 9 6900HS Mobile Processor (8-core/16-thread, 16MB cache, up to 4.9GHz max boost)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ptop GPU 6GB GDDR6ROG Boost: 1475MHz at 125W (1425MHz Boost Clock + 50MHz OC, 100W+25W Dynamic Boost)記憶體:16GB DDR5 4800MHz(雙通道/最大 64GB)儲存裝置:1TB PCIe 4.0 NVMe M.2 Performace SSD顯示螢幕:16 吋 QHD+ 16:10 IPS Mini LED 顯示螢幕(100% DCI-P3 / 165Hz 更新率 / 3ms 反應時間 / FreeSync Premium Pro / Pantone Validated / MUX Switch 顯卡切換技術 / Dolby Vision HDR)I/O 埠:2x USB 3.2 Gen 1 Type-A1x USB 3.2 Gen 2 Type-C 支援顯示器 / 電源充電 / G-SYNC1x USB 3.2 Gen 2 Type-C 支援 DP 1.4 / PD 電源充電1x HDMI 2.0b1x 3.5mm 複合音源插孔1x 電源輸入1x ROG XG Mobile 外接顯卡盒專用接頭網路連線:Wi-Fi 6E(802.11ax) (Triple band) 2*2 + Bluetooth 5.2機身尺寸:355( W )x 243( D )x 19.4( H )mm機身重量:2.10Kg建議售價:59,900 元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ROG Flow X16(2022) 搭載 AMD Ryzen 9 6900HS with Radeon Graphics 處理器,為 8 核心 16 線程的架構,搭配 16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最大功率為 35W,超頻時的最大 TDP 則為 90W。在
CPU-Z 軟體的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33.4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6542.4 分,在
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
5,764 分,在
CINEBENCH R23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
14,447 分,而在
X264 FHD Benchmark 的影音轉檔效能測試中,則是取得了
67.7fps 的表現,整體來說,在處理器效能表現上還是略遜第 12 代 Intel Core i9 H 系列處理器一些。
-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針對創作者情境做個 3D 圖形渲染效能測試,在 3D 動畫軟體 Blender 測試軟體中,可以看到針對 CPU 與 GPU 分別進行,在模擬三個 3D 場景渲染所測得的 CPU 渲染效能為
226.32 分,等級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62%。而在 GPU 環境下,所測得的 GPU 渲染效能為
2710.95 分,等級排名位於受測裝置的前 19%。
- V-Ray 效能測試

- V-Ray GPU CUDA(CPU+GPU)

- V-Ray GPU RTX

接著在
V-Ray Benchmark 的 CPU 渲染效能測試項目獲得
10,532 分 (vsamples 取樣數),在 GPU CUDA 中的獨顯+處理器效能測得
1,068 分,最後則是 GPU RTX 項目則測得
1,241 分的效能分數。

最後在 3D 渲染軟體
KeyShot 的效能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CPU 的圖形渲染效能為
2.15,這就代表跑出的效能為建議系統 (8 核心 Intel Core i7-6900K) 的 2.43 倍,至於透過 GPU 進行的圖形渲染分數則是
43.29,整體的圖形運算效能表現還算是不錯。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ROG Flow X16(2022) 則內建 16GB DDR5-4800MHz 記憶體,採用雙通道架構,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
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50144 /
55070 /
48422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93.4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612.85 /
599.77 /
574.65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是
12.0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效能實測

- PCMARK 10 硬碟效能

本次測試的 ROG Flow X16(2022) 搭載 1TB 的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原廠也提供另一個 PCIe Gen4 SSD 插槽供使用者進行儲存硬體的擴充,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6757.92 /
5002.13 MB/s,在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5333.41 /
4357.16 MB/s,效能分數則是
7,442 分。最後看到
PCMark10 Storage Benchmark 的效能測試,則獲得了
2,594 分的成績,平均花費時間為
63μs,頻寬則是
404.45 MB/s。
圖形效能測試:

這款筆電內建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筆記型電腦顯示卡搭配 6GB GDDR6 VRAM,採用 Ampere 架構與第 3 代 Max-Q 技術,支援即時光線追蹤、DLSS、Resizable BAR、Dynamic Boost 2.0、Battery Boost 2.0 和 Whisper Mode 等技術,最大功率上限則為 125W,預設動態超頻時脈則是 1475MHz。此外,還可以看到 AMD Radeon Graphics 內顯晶片的硬體配置。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3DMark Port Royal

在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測試項目中分別獲得了
21,024 /
10,278 /
5,439 分,在全體受測裝置的效能排名等級依序為 88%、62% 以及 51%,效能等級排名均超越遊戲用平板的平均效能表現。而在 DirectX 12 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中跑出
9,139 分,超越 53% 受測裝置,在測試調件更嚴苛的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模式則獲
4,323 分,最後則是光線追蹤效能的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中,則測得
5,213 分的效能表現,在效能等級表現上與上方測試結果相同,算是中階效能等級的電競筆電。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QHD+)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FHD)

在《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QHD+ 解析度下,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2,297 分與平均
79.8fps,而在《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3,338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182.7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來看到的是《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我則是分別在全螢幕 QHD+ 與 FHD 模式下進行測試,最終分別獲得
2,768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20.71fps,以及
2,768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20.71fps 的效能表現。
-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QHD+)

-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FHD)

最後來看到《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我同樣設定在 QHD+ 與 FHD 全螢幕解析度環境,並將影像畫質設定在 High Quality 最高品質來進行測試,最終分別獲得
6,749 分與
High 效能等級,以及
9,405 分與
Very High 效能等級,從上方的測試結果可以知道,如果想要在這款筆電上進行更為流暢的遊戲體驗,建議還是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FHD 並將效能全開會是最佳的設定選擇。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 《古墓奇兵:暗影》顯示設定

- 《古墓奇兵:暗影》影像設定

- 《古墓奇兵:暗影》效能測試

在實機遊戲效能測試中,首款遊戲是各位熟悉的《
古墓奇兵:暗影》,我將螢幕設定在 QHD+ 全螢幕解析度下,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極高的設定,並開啟最高的光影追蹤效果,最終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74fps。
- 《極地戰嚎 6》顯示設定

- 《極地戰嚎 6》影像設定

- 《極地戰嚎 6》效能測試

接著要帶各位看到的實機遊戲是由 UBISOFT 所推出的《
極地戰嚎 6》,這邊我也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Q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畫質自訂在高的品質設定,不過如果在最高螢幕解析度的狀況下就無法開啟光影追蹤功能,在這樣的環境設定下,最終這款筆電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77fps。
- 《電馭叛客 2077》顯示設定

- 《電馭叛客 2077》影像設定

- 《電馭叛客 2077》效能測試

最後一款實機遊戲則是《
電馭叛客 2077》,同樣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Q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中」的環境下,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32.04fps 的效能表現,在面對需要較高硬體規格需求的 3A 遊戲大作中,沒有連接外接顯卡盒的 Flow X16(2022) 雖然還有著中上水準的效能表現,不過在影像品質上就無法進行更完整的設定。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筆電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在筆電的散熱效能測試部分,我同樣將筆電設定在極限效能模式,並開啟極限散熱風扇模式進行,測試軟體一樣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 兩款。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52 度,而
GPU 溫度則為
47 度;透過 Flir 的溫度測量儀,實際測量筆電機身各部的溫度,在待機狀態下,筆電機身最高溫出現在筆電左後側散熱孔位置,最高溫為
43.7 度,至於使用者常用的 WASD 按鍵部則為 30.4 度,左右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9.8 與 31.8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筆電溫度

- 風扇噪音測試

在測試軟體同時進行測試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為
78 度,至於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3,970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下降約 31% 的效能表現,而
GPU 溫度最高則來到
81 度。另外來看到筆電機身溫度最高的地方則轉移到筆電鍵盤部中央位置,最高溫則來到
56.4 度,至於使用者常接觸到的
WASD 按鍵部提升至 29.3 度,左右兩側置腕處的溫度則分別為 32.2 與 36.7 度。最後,我也來測試散熱風扇噪音值,在包含辦公室的室內環境噪音下,所測得的最大為 54.1dB,整體來說,這款 Flow X16(2022) 電競筆電,在散熱效能、機身溫度控制、散熱風扇噪音的表現上,與效能測試結果一樣都有著中上水準的表現。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部分,在
PCMark 10 測試軟體中的 Modern Office 模式下,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來進行測試,最終獲得
7,476 分的效能分數,並超越頂級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在效能排名上也排在送測電腦產品中的 96% 位置,也算是一款工作與娛樂效能兼具的電競筆電。

全新的 ROG Flow X16(2022) 延續 Flow 系列的豐富的使用情境設定,透過 360 度可翻轉螢幕的結構,讓使用者可以透過四種使用模式來提升實際的使用便利性,搭配 16 吋 mini LED 觸控顯示螢幕,以及中階等級的螢幕規格配置,加上 AMD 與 NVIDIA 的處理器與顯示晶片帶來的中高階效能表現,讓這款不到 6 萬元的電競筆電,也能夠滿足日常工作與娛樂上的使用需求,且 ROG 除了為筆電本身帶來 SSD 硬碟與記憶體的升級與擴充空間外,同樣能夠支援 ROG XG Mobile 外接顯卡盒讓圖形渲染與遊戲圖型運算效能獲得解放,這些都是滿值得肯定的地方。不過,在硬體規格部分,還是希望能夠支援 Thunderbolt 4 傳輸埠,同時可以將觸控板的操作範圍加大,並導入虛擬數字按鍵配置,這樣會讓這款 Flow X16(2022) 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