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公司最新聲明稿又一彈(更新摸頭大會的結果...)

成本太高想必是請了一堆工讀生的關係
廖仁祥表示,兩次補償方案對戴爾來說皆付出滿大財務損失,既然提出就是最終方案,不會再更改,將主動與顧客聯繫,詳細告知折價券使用方式與退款處理流程。
+++++++++++++++++++++++++++++++++++

祥哥在你的管理之下,對D3LL造成那麼大的財務損失,怎麼還佔著位子不放呀?閃開,讓專業的人來~~~

哇勒財務損失勒~~~
轉貼
http://www.pcadv.com.tw/?p=11505#more-11505

======================原文======================================

今晚,戴爾邀請了幾位部落客與戴爾大中華區中小型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同時也是中國區副總裁的許肇元先生;以及來自新加坡的亞太區企業溝通經理 Francis Huan 對談。雖然牛排好吃沒辦法鉅細靡遺地了解這兩次出包事件的層層環節,但是大致能夠理解 DELL 為什麼處理得這麼緩慢、令台灣消費者不滿意的基本原因。

▲左方為大中華區 SMB 總經理許肇元先生,以及其他參與的部落客。
擅長B2B生意,卻在B2C摔一大跤

說明之前,得要先與各位讀者解剖一下這些大企業的分工機制。像是產品較多的HP ,就會分成負責印表機的影像與列印事業群(IPG, Imaging and Printing Group)、負責筆電和桌機的個人系統事業群(PSG, Personal Systems Group),以及負責伺服器的企業系統事業群。這些事業群底下,依照客戶的不同,又會分為消費者事業部,稱為to C (Consumer)、以及企業事業部to B(Business);其中to B又分為中小企業事業部(SMB, Small Medium Business),以及對企業的事業部。這次與我們聚餐的許總經理,就是負責戴爾大中華區SMB的業務。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這次明明就是消費者集體下單產生的事件,為什麼會請負責中小企業的總經理來與媒體/部落客見面呢?其實這也就是第一次全館折扣七千事件後,處理速度緩慢的問題所在。
聚餐一開始時,許總便提到:戴爾在台灣的組織,最重要的就是開發中心,設計的產品直接發單給台灣代工廠商組裝出貨,能夠為台灣帶來許多投資收益。另外戴爾也在台灣大量投資,大量採購,對台灣的感情相當深厚。
像這樣的產業消息,或許經濟版的記者有興趣知道,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似乎有點遠。戴爾非常擅長做企業用戶的生意,但對於最終端的台灣消費者市場,戴爾可以說是並不熟悉,也因為如此,這次系統出錯,才會處理得如此緩慢、不管折扣多少,鄉民都不滿意。
不過今晚的聚會還是解開一些原先大家不太了解的謎團。首先,台灣戴爾線上商店並不是如大家想像一般由北京負責維護(可能是因為網頁上的簡體字吧!),而是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負責營運。另外,中小企業採購大小事務,都得由銷售人員一層一層往上報,等到上面批准之後,下面才會開始作後續工作。像這樣的模式對於企業採購來說是正常的,但是像這次戴爾在第一時間出了問題,仍舊因循這樣的模式層層批示,最後得到的結果當然是慢上許多。
戴爾到底是怎麼出包的?

有關於系統出錯,許總的解釋是這樣的:第一次標錯價,是人為錯誤。但是第二次系統出問題,則是系統和流程的問題。戴爾過去的產品很單一,但為滿足客製化的需求,不論產品顏色或各種配件都有很多組合可選,這使得整個系統變得更為複雜,從下單一直到後端的製造下單,環節相當多,這次的問題就出在這上頭。
就企業採購的思維而言,如果採購人員報錯價、或系統出錯的話,一般企業與戴爾之間習慣上是會取消交易、重新議價。這次問題發生後,戴爾也是因循企業採購的模式去處理,但是這種作法對於台灣消費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這也和台灣網路購物的結帳方式有關。像你在 PChome online、Yahoo! 購物中心刷卡結帳後,就會自動送出資料給銀行、同時也會將發票印出,交易視同完成。但是戴爾的銷售模式則是下單後進行處理,確認訂單後交易才建立。台灣戴爾並不了解台灣這樣的網購文化。
除了網路購物以外,戴爾對台灣消費者習慣還有些不了解之處,最主要的就是通路。雖然最近網路3C購物變得方便許多,但是大多數人購買筆電等產品時還是會到店頭選購,畢竟看到實機比較安心。但是如果你到光華商場,大概只會看到采河在販賣戴爾的螢幕。戴爾表示,戴爾目前有和通路商,像是捷元合作來拓展通路,但是似乎努力還不夠,經過這次了解以後會強化這一塊。
(其實對於媒體來說,我們想要借測戴爾的產品也是難上加難,像是已經公佈很久的Adamo,到現在都還摸不到實機。說道這裡時,Francis就說:我就說嘛,這次應該從新加坡搬幾台Adamo來給大家摸個夠!)
還有就是同樣是線上商店,以這次出錯的Latitude E4300為例,台灣標價為六萬,但是美國的折扣價卻是1349美元(約台幣四萬三)起跳。這樣的價差一方面讓戴爾的產品與台灣本土廠商相較缺乏競爭力,另外一方面也會讓台灣的消費者感到差別待遇。許總表示,這是每個地區營運成本的不同,所以價格都會有所差異;市面上問到便宜的價格,也許是有商家進貨後折價賣出,但是量並不一定足。像這樣的答案其實我們不大滿意,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會一次購買個幾百台(特例:明翰3C)這樣的回答還是基於與企業打交道的立場,並不適用於對消費者,畢竟只要買一台,當然是找到便宜的就下手。
但是,戴爾這次價格標錯,並不代表產品不好。像是Ultrasharp 2408WFP,包括前幾代機種在內,都可以說是高階24吋螢幕中必然會納入考量的選項之一。Studio XPS 16吋是市面上少有能夠選購RGBLED背光超廣色域螢幕的筆電。這次出包的Latitude E4300也是一款重量僅有1.5公斤,卻配備光碟機的ULV筆電(其實與MacBook Air同等級)。
重新學習如何和台灣消費者搏感情

這次餐會中,戴爾聽了很多部落客的建言,也確實了解到B2C和B2B的不同之處。其實可以歸納出這樣的結論:戴爾實在不了解台灣消費者市場與文化。雖然在台灣建立設計中心,下單投資是很好的事;經營中小企業與政府採購市場,也很好,但是要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戴爾還是新鮮人。經過這次震撼教育以後,戴爾得學習如何和台灣消費者搏感情,這和企業採購的溝通方式,可是迥然不同的。
對任何的事不要帶入自己的情感,對自己的事當作別人的事來看待,這樣就可以很理性的把問題解決
轉貼
http://tw.myblog.yahoo.com/jeremy-3c/article?mid=33331
=====================原文如下==================================
[專訪]戴爾大中華區中小企業事業群總經理許肇元
分類:Jeremy會客室
2009/07/10 01:39
昨天下午,接到公關公司的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出席一場飯局。

「誰的飯局?」我疑惑地問。
「戴爾大中華區中小企業事業群總經理邀請的」對方回答。


哼哼哈兮,快使用雙截棍,我腦中忽然浮現這首歌


我其實也不是不知道在這個節骨眼,吃飯這件事情可能並不是這麼單純,但是,既然人家看過我寫的文章,也敢開口邀我了,對象還是大中華區的長官,能夠第一手接觸有決策權利的高層,而且還是這次事件中出面的最高層級,對我來說還是具備相當大的吸引力。


於是,我帶著我的雙截棍赴約了!


以下文字,就是這次專訪的內容,我不加上自己的評論,純粹就是還原現場的對話。我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有一定的判斷力,從這篇專訪中會解讀出什麼,就交由各位看倌自己判斷。


來!讓我們開始吧!


採訪對象:許肇元/戴爾大中華區中小企業事業群總經理


問:總經理這次是有什麼話想說的嗎?
答:其實對於這次事件造成的爭議,我們真的覺得很抱歉,也謙虛學習教訓。事實上,戴爾在台灣有6、700人,在這次事件中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我想說的是,戴爾在台灣這麼多年,一直都處於投資階段,我們還沒在這個地方真正賺到錢,也不是以賺錢為第一優先的。但發生這件事情,我們責無旁貸,但也沒有想過想要利用這次事件中來賺錢,這對我們來說是很深的誤解,我們只希望消費者相信,我們對台灣的承諾是永久的。


問:總經理可以談談這次的決策流程嗎?
答:當第一次標價錯誤的時候,我們的確花了太久的時間了,主要原因是因為訊息不明確,而我們必須要釐清這些問題,包括訂單的規模、數量,IT系統是否出現問題,整個模式每個環節我們都要重新檢視,所以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也錯過了危機處理黃金期。

事實上我們的產品是相當多元,而且都可以客製化的,每個平台不只有終端消費者,還有ODM夥伴的平台全部都共用,是一站到底,價錢貫穿不同平台的。也因此,我們在第一次錯誤,花了很多時間做檢視,因為確認這些細節需要時間,但第二次事件我們的處理就明快了。


問:所以這兩次事件的原因?
答:第一次我們還是定位為人為疏忽,第二次則是系統異常。


問:網站是由哪裡負責營運的?
答: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問:怎麼會在短短10多天就出了兩次錯誤?
答:我想是因為我們成長的速度太快,而系統並沒有配合我們的成長。像是我們的訂購流程,每個零組件都可以客製化,訂一台筆電的流程換算下來就幾十個關卡。這次事件中,我們真的學到很多,也重新檢視了我們的系統。


問:這次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次的補償方案,跟之前其他國家並不相同,戴爾在這方面沒有全球統一的做法嗎?
答:每次訂單錯誤的背後,都有不一樣的原因,很難以一貫之。但你說的這個做法的確值得我們考慮。


問:所以折價券補償方案,是基於什麼樣的評估而做成的決定,沒有考慮過其他的方案嗎?
答:嗯(頓了幾秒)!我們確實有考慮過其他的方案,但這個決定並不是商業思考,因為我們虧損出貨的。但我們認為這應該是最符合台灣市場的需要了。


問:但從目前網友的反應看來結果似乎不是如此?
答:我覺得是時間,我們處理時間花太久了,難免給人不好的觀感。


問:關於第二次補償方案中,有人說折價2萬元下來,比去跟業代買還貴,你怎麼看這件事?
答:嗯!我必須說,你說的那個行情,比我們出貨給經銷商的價格低,我沒有辦法揣測為何會有這麼低的價錢,或許經銷商有其他的考量,希望衝網站流量,希望清庫存,有些國家為了還會買東西送給客戶的。你說的那個價格,是個人商業行為,但從我們管道內部出貨的價錢,是不可能這麼低的。


問:那麼你怎麼看台灣戴爾網站上,標價普遍比其他國家高,而且高很多的事實?
答:我們每個地區的定價,看幾個部分,第一就是同等級產品,競爭對手的定價,另一個就是營運成本,每個地區的營運成本都不一樣。但我想如果我們要經營台灣市場,應該要學著更本土化些。


問:這次事件中,戴爾學到哪些教訓?
答:我想有三個,第一就是Check and balance(制衡),這個動作我們做得不夠確實;第二是我們不應該在三更半夜更新資訊的,第三就是我們應該有人Stand by。從這次事件後,這三點我們都馬上做了補強,也提醒了我們系統不夠穩定。


問:短期內被下這麼大訂單,你們都沒有警示系統嗎?
答:就如我剛剛所說,我們是所有平台串在一起的,本來就會有大筆金額交易的,大家對這點這麼訝異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台灣線上購物市場規模相對比較小。不過這一次之後,我們有設立了四道Stop Gate。第一就是時間點,第二是數量,第三是網站流量,第四是訂單異常狀況(像是訂戶姓名重複出現等等)。我覺得這一次的事件,是所有事件剛剛好全部都打中要害,就好像九大行星連成一條線一樣,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就是發生了,對我們來說真是個很好的教訓,也提醒了我們系統還不夠穩定。


問:像有網友反應發現這個錯誤時,第一時間有向台灣戴爾來反應,但卻遲遲沒有處理,為什麼?
答:我想是因為我們內部的通報機制有點問題,我們也會改進這個部分。


問:有網友要對你們提出團體訴訟,你們怎麼看這個部分?
答:關於司法的部分,我無法評論。


問:今天發放的折價券,有網友反應無法登錄,是系統又異常了嗎?
答:事實上根據我們之前所發的聲明,第一次異常的折價券,是7/9發放,7/10,也就是明天才能開始使用的。


問:你們與客戶的聯繫管道是?
答:有三種,用mail,客戶打服務專線進來的,最後就是我們主動用電話聯繫的。


問:個人資料的部分,你們的處理方式?
答:其實當正式成為我們的客戶後,我們才會將這些資料建檔在採購資料庫中,這些資料是絕對不對外透露的,各位可以放心。


問:所以今天的結論是?
答:這次的事情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個很大的教訓,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出過這麼大的紕漏。對台灣消費者來說,我們真的感到非常抱歉。戴爾其實是一家非常低調而且保守的公司,這次的事情,讓我們重新省思我們的流程與做法,尤其是網站的系統的架構,對於這次事件造成的紛擾,我們真的覺得很抱歉。
==============================================================

看樣子很多媒體的頭都被摸平了 ...唉!!

消費者一 樣沒有任何的能力!!
對任何的事不要帶入自己的情感,對自己的事當作別人的事來看待,這樣就可以很理性的把問題解決

問:所以折價券補償方案,是基於什麼樣的評估而做成的決定,沒有考慮過其他的方案嗎?
答:嗯(頓了幾秒)!我們確實有考慮過其他的方案,但這個決定並不是商業思考,因為我們虧損出貨的。但我們認為這應該是最符合台灣市場的需要了。


我從地獄上來了.....


這句 "但我們認為這應該是最符合台灣市場的需要了"

...這種話都講的出來.......

.......................
你們認為

那我們這些在地獄的人怎嚜認為.....

你們出包 是我們照成的嗎?

說的冠冕堂皇
看完的結果~~~

哎~~大概台灣的媒體應該也被戴爾的公關公司請去摸摸頭了吧~~~

不過~~團訟還是會持續的~~~

ptt的鄉民還在努力中呀~~~
唬爛呆哦..!!
竟回一些不是重點的話帶過去......不看也罷..!!!

Dell 換個角度看看
如果今天消費者訂你的NB是錯的,那消費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送了狗便便到你的辦公室給你,好讓你辦公室的盆栽有好的養分,可是當你收到狗屎的第一個感覺是甚麼,會不會想說怎麼會有怎麼惡質的消費者,竟送一個好無意義的東西m.然後很生氣的罵人,送的這是甚麼東西呀......!!想玩人把人家的人格看得一無是處...然後把東西退回給消費者.
相同的 我也希望你把我的折價券給收回去,我可以接受你的道歉,但我無法認同你給我毫無意義的折價券.
renoa wrote:
我已付出滿大財務損失...(恕刪)


他這句話很多問題
哪來的很大財務損失?
東西又沒賣 也沒出貨 只有送折價卷
折價卷要有兌換才有造成所謂的損失

可是折價卷可以兌換"任何"DELL商品 還是只能用在購買筆電上面?
如果能用在購買任何商品 我相信比較有機會造成損失
只能買筆電 那很難造成損失
賣這麼貴 折2萬還是比外面賣貴 基本上只是賺的比較少

所以根本就是talk shit!
dell沒誠意啦!!
反正他做大企業的客戶
個人用戶他看不起啦!!

危機處理就讓人生氣~
我不會接受那1000元與20000元!!!
根本賺很大~
還懷疑是打廣告哩~~~~
告到底啦~~
黑臘腸 wrote:
dell沒誠意啦!!...(恕刪)


看來有下單的仍是繼續待在地獄中

並沒有被超度上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