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RO 17 HDR 的螢幕上蓋採用整塊鋁合金以 CNC 削切而成,這是目前市售筆電常見的工藝設計,搭配 Gigabyte 大刀闊斧全新的 ID 設計,筆電上蓋的 AERO 則具備白色光源燈光效果,表面的雙紋路設計則用了俐落的線條區分,箭頭則指向位於筆電尾端的 AERO 金屬銘牌。說實話,這與先前 Gigabyte 筆電讓人沒有記憶點的設計比起來,已經有明顯的成長與進步。
- 螢幕上蓋
- 雙紋路設計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金屬銘牌
- 左側 I/O(一)
- 左側 I/O(二)
- 右側 I/O(一)
- 右側 I/O(二)

AERO 17 HDR 具備 3mm 三面窄邊框螢幕設計,讓屏佔比達到 89%,同時支援 Delta E <1、X-Rite Pantone 校色認證,與 100% Adobe RGB 色域等功能。採用 4K UHD IPS 面板,同時也符合 VESA Display HDR 400 標準,這面 4K UHD 顯示螢幕還採用獨家螢幕防壓邊條設計,不用擔心筆電開闔會碰觸到機身。
- 顯示螢幕
- 螢幕轉軸
- 螢幕解析度
- 筆電鍵盤區域
- 電源按鍵
- 活動式攝影機鏡頭蓋(關)
- 活動式攝影機鏡頭蓋(開)
- 鍵盤配置
- 獨立數字按鍵
- 觸控板
- 變壓器與電源線
- 變壓器規格
- DSC01267-24
- 筆電重量
- 機身厚度
Gigabyte AERO 17 HDR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80HK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2070 with Max-Q /Intel UHD Graphics 620
儲存裝置:512GB PCIe Gen3 x4 SSD
記憶體:16GB DDR4 2666MHz
顯示螢幕:17,3 吋 AUO IPS 178 度廣視角(UHD HDR)
I/O 埠:3x USB Type-A 3.1 Gen 1
1x USB Type-C 3.1 Gen 2 Thunderbolt 3
1x SD 讀卡機
1x HDMI 2.0
1x 耳機輸出孔
1x 麥克風輸入孔
1x RJ-45 網路插孔
1x 電源輸入孔

處理器效能測試:
處理器效能部分,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15.6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4973.3 分,CINEBENCH R15 的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為 192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1732 分,OpenGL 效能則為 133.39fps,在 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47.8FPS 的效能表現。

在 Geekbnech 4 來進行處理器效能測試,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為 5,583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28,770 分。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36864 / 36860 / 33280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58.3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319.96 / 194.44 / 234.88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1.7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AERO 17 HDR 內建 512GB PCIe 3.0 x4 固態硬碟配置。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2042 / 1529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2489.384 / 1534.806 MB/s 的效能表現。在 AS SSD Benchmark 的讀寫效能表現為 2103.00 / 1482.79 MB/s,效能分數則為 2,747 分。

圖型效能測試:
AERO 17 HDR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 with 8GB GDDR6 繪圖顯示晶片,小編採用 GeekBench 4 來分別測試 CUDA 與 OpenCL 的效能分數,在 CUDA 效能分數為 302,010 分,而 OpenCL 效能分數為 225,466 分。雖然不像先前 ConceptD 5 Pro 內建的 Quadro RTX 3000 顯示卡,在兩個測試間的差異較大,畢竟這張顯卡還是可以應付遊戲圖形運算效能的 GeForce RTX 系列。
- Geekbench 4 CUDA 效能分數
- Geekbench 4 openCL 效能分數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3DMark Port Royal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Specviewper 13(4K)
- Specviewper 13(Full HD)
- RTX(開啟)
- RTX(關閉)

而小編也用平常工作上使用的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來進行測試,主要體驗的是 RAW 檔照片的編輯,小編則是簡單的使用內建的增強細節來進行體驗,以讀入的六張 RAW 檔照片來看,處理的時間約莫不到 20 秒(抱歉!小編沒有實際用碼表計算時間,但真的很快!)。而且透過前後照片的對比,所謂的增強細節並不是簡單的處理亮度、對比度,而是包含曝光、亮暗部處理、清晰度等細部影像處理都包含在內,可以想見 RTX 顯卡對於影像運算處理的效能也是相當不錯。

最後小編也不免俗的來進行這款筆電的穩定度測試,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約在 42 度左右,至於 RTX 2070 Max-Q 的 GPU 溫度則為 39 度,筆電機身溫度最高處則在左側的散熱孔,溫度約為 36.1 度,不過可以看到鍵盤區域中常使用的位置溫度都沒有明顯的提升。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穩定度測試硬體溫度
- 穩定度測試機身溫度

■總結
這不是小編第一次看到 Gigabyte 全新的 AERO 17 HDR 薄型筆電,早在今年 Computex 大展上,Gigabyte 早早就發表這款從外形到內在大幅改進的筆電機種,先說 AERO 17 HDR 值得稱讚的地方,外型設計變得更俐落有型,也更能展現產品獨特的定位,加上筆電內外的用料也相當紮實,較不會出現品質不穩定情況。
內外硬體配置上,完整的 I/O 埠配置、窄邊框設計 4K HDR 顯示螢幕、準確的色準與高階硬體規格,不僅能滿足遊戲玩家,更能滿足這次 Gigabyte 想要滿足的創作工作者效能需求,更重要的是先前讓人詬病的散熱問題,在這款全新的 AERO 17 也獲得大幅的改善,雖然還不能說是完美,但已經不會因為散熱問題導致效能打折扣,起碼這次的折扣給的更少一些...

或許也是因為 Gigabyte 野心太大的關係,讓這次推出的 AERO 15 與 17 HDR 筆電,定位變得沒有那麼明確,過去還能主打的輕薄電競筆電,在 NVIDIA RTX Studio 計畫出來並獲得認證後,突然又變成也是一台創作者筆電,這樣的雙重定位也讓 AERO 17 HDR 在設計上多了很多電競元素,例如 RGB 鍵盤等,這些設計其實都不是創作者必備的設計風格,或許 Gigabyte 可以將 AERO 系列筆電直接轉型為輕薄創作者筆電,並且推出銀色或白色配色機種,然後更專心將 AORUS 系列電競筆電強化其電競特色,可能是更好的產品定位策略。
整體而言,Gigabyte AERO 17 HDR 在 NVIDIA RTX Studio 計畫有心的加持下,針對過往許多 AdobeAdobe Premiere Pro 影片剪輯軟體、Adobe Photoshop、Lightroom 照片編輯軟體,以及Autodesk Maya 3D 繪圖軟體等專業工具,都進行運算優化的加強,對於先前已經會使用電競筆電來進行專業工作的使用者來說是個相當正面的消息,且價格上也比內建 Quadro RTX 系列顯卡的筆電相對來說更親民一些,相對又更好入手。
當然原本是輕薄電競筆電的 AERO 17 HDR,還是能滿足遊戲玩家的需求,但小編建議將顯示器換成 Full HD 解析度並支援 144Hz 面板規格,會讓遊戲的效能與運作時的順暢度大幅提升。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GIGABYTE AERO 17 HDR 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是 AERO 商務風減壓雙肩電腦包,共3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19年9月26日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AERO 商務風減壓雙肩電腦包得獎者: jby302
AERO 商務風減壓雙肩電腦包得獎者: 雷爾巴頓
AERO 商務風減壓雙肩電腦包得獎者: 蛋炒蕃茄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