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出已有三十載的 Lenovo ThinkPad 商務筆電系列,在今年初的 CES 大展推出了全新的 Z 系列機種─ThinkPad Z16 Gen1 與 Z13 Gen1,其以更現代化的設計和環保原物料為出發點,在延續系列 DNA 的「小紅點」TrackPoint 之餘,也導入全新的多媒體列和觸覺彈力回饋玻璃觸控板,從設計與技術面為 ThinkPad 帶來進化,而此系列並首採整合微軟 Pluton 安全晶片的 AMD Ryzen PRO 6000 系列處理器以提升隱私防護,在一片 Intel 筆電機海中可說是相當特別的存在。
本次小惡魔筆電板由 JB 我來為各位介紹全新的 Lenovo ThinkPad Z16 Gen1,其搭載 16 吋 16:10 比例、WUXGA 解析度的 OLED 觸控螢幕,硬體則具備最高 AMD Ryzen 9 PRO 6950H 處理器、AMD Radeon RX 6800M 獨立顯示卡、32GB LPDDR5-6400MHz 記憶體和 2TB M.2 PCIe Gen4 SSD 固態硬碟等配置,期盼藉由最新技術帶給用戶專業級的體驗。
- 筆電上蓋
- 多媒體列
- 筆電尾端
- 筆電前端
- 麥克風陣列
第一代 ThinkPad Z16 Gen1 外殼以 75% 再生鋁合金材質與優雅的「北極灰」色搭配,質感相比過去的 ThinkPad 提升了不少,上蓋頂部並加入系列首見的多媒體列 (Communications Bar),其位置對應 B 件即是視訊鏡頭模組,但在 A 件則是以立體的長條橢圓形呈現,金屬髮絲紋的表面並印有型號名 Z16 和「FHD f/2.0 Digital Mic Array」的字樣。筆電磨砂質感的上蓋保留了 ThinkPad 和 Lenovo 筆電的設計 DNA,包括左上角的系列名蝕刻和右下角的 Lenovo 銘牌,機身側邊則透過金屬髮絲紋鑽切工藝帶來一絲高級感。同時,它並通過 MIL-STD 810H 軍規測試和 12 項嚴格的品管標準。

ThinkPad 蝕刻延續傳統在「i」字上作了小紅點造型的燈號,使用筆電時會恆亮,未關機狀態下闔起筆電則會間歇性地閃爍紅燈。
- 左側 I/O
- 右側 I/O
再來看到連接埠的部分,機身左側配置 2 個 USB4 (支援 PD 3.0 與 DisplayPort 1.4a) 和 1 個 UHS-II SD 讀卡機,右側由筆電尾端至前端依序為 Kensington Nano 防盜鎖、USB Type-C 3.2 Gen2 連接埠、3.5mm 複合式耳機插孔、電源鍵以及 Nano-SIM 卡槽各一個,個人覺得因為薄度而犧牲 USB Type-A 連接埠和 HDMI 端子還是比較不便一點啦

- 顯示螢幕
- 顯示解析度
- 色域測試
- 最大開闔角度
- 視訊鏡頭模組
ThinkPad Z16 Gen1 搭載 16 吋、16:10 比例的 OLED 觸控螢幕,受益於四面窄邊框的設計,其螢幕占比達到 92.3%,至於解析度則是 WQUXGA (3840 x 2400)、更新率為基本的 60Hz,此外還具備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和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根據官方數據,螢幕在 SDR 設定下的最大亮度為 400 尼特、HDR 下則是 500 尼特,我照慣例以 DisplayCAL 校色軟體搭配 X-rite iDisplay Pro 校色儀為其進行測試,亮度為 391.71 cd/m2,色域部分則是 100% sRGB、95% Adobe RGB 和 99.1% DCI-P3 覆蓋。
螢幕上緣突起的多媒體列 (Communications Bar,其實就是視訊鏡頭模組比較潮的新名稱啦!)內建的 FHD 視訊攝影機搭載了加大的 1.4 微米感應器,配合雙陣列麥克風可帶來優異的視訊通話品質,熟悉經典「小紅點」設計的使用者,可以輕觸兩下啟動快速功能表以直接調整攝影機和麥克風常用設定(下面會說明到),具備 IR 紅外線鏡頭的該機,同樣也能夠以 Windows Hello 進行臉部辨識登入。雙陣列麥克風擁有 Dolby Voice 杜比語音技術,能更好地捕捉房內的空間音效,同時亦具備噪音抑制、動態上行演算法、協作和隱私模式等功能。

雖然此 OLED 螢幕採鏡面質感,但防眩光的效果卻相當不錯,日光燈管下使用基本不太會注意到反光,觸控操作的反應亦非常即時。順帶一提,ThinkPad Z16 Gen1 內建視訊增強的《Lenovo View》與提升用戶隱私的《Glance by Mirametrix》,這兩個應用程式 JB 也曾在過去的筆電評測介紹過,但後者不知為何顯示「未辨識到攝影機」而無法使用,這邊容我先跳過不介紹了,有興趣的板友可參考這篇文章:LG gram 16Z90Q 測試報告|極致輕薄遇上最強隱私守護!同場加映 +view 可攜式螢幕
- 筆電鍵盤部
- 指紋辨識鍵
- 觸控板
- TrackPoint
ThinkPad Z16 Gen1 的鍵盤部採用防濺水的孤島式標準尺寸鍵盤,雖然是 16 吋筆電,但沒有獨立數字鍵感覺是比較可惜一點,該機在 G、H、B 三鍵中央則保留了經典的「小紅點」TrackPoint,最上排的功能鍵分並非每個按鍵等距、則是明顯分為四組的設計,其中 F12 按鍵可以快速開啟中控應用程式《Lenovo Commercial Vantage》,方向鍵旁還設置了實體指紋辨識器,提供另一個安全登入的手段,該機按鍵鍵程深、敲擊感 Q 彈偏安靜,白色背光則僅有開關可以調整。
同樣由回收鋁金屬製成的鍵盤部左右兩側設有 2 個 2W 的 Dolby Atmos 立體聲喇叭,置腕處則是以觸感柔順的玻璃材質打造,81 x 120mm 尺寸的全新「觸覺彈力回饋玻璃觸控板」並與兩側的玻璃質感完美銜接,其四個角施力都能獲得同等的彈力回饋,去除了傳統觸控板存在的死區問題(一般只有在下緣才會有機械式微動開關)。

暱稱「小紅點」的 TrackPoint 指向裝置能藉由感應手指壓力去移動游標,按得越大力移動速度越快,按壓觸控板上緣的 7 顆圓形凸起則能捲動畫面,其左右兩側分別對應左右按鍵,等於是把過去的機械式三鍵構造進行簡化,但老實說,此功能對初學者而言有一定的學習曲線,而且現代觸控板已經非常方便了,這個功能我反而不會用到

- TrackPoint Quick Menu
- Elan 觸控板設定
雙擊小紅點即可開啟 TrackPoint Quick Menu 設定介面,其分為攝影機、靜音偵測、麥克風和 Microsoft 聽寫等 4 區。在調整攝影機亮度和對比度的同時,介面上方會出現一個迷你的視訊畫面供使用者即時查看效果,麥克風則有隱私、協同作業,和停用等三種模式供切換,並且能快速開關 AI 降噪控制,至於 Microsoft 聽寫這個「語音轉文字」的功能目前還不支援中文

- 筆電底蓋
- 筆電內部組件
- WWAN LTE 無線網卡
- 鋰電池
- SSD 固態硬碟
ThinkPad Z16 Gen1 可以說是我目前測過最好取下底蓋的筆電之一,只要轉開(不卸下) 5 顆螺絲、再搭配工具即可撬起底蓋,內部組件的上緣可以看到雙風扇與導熱管的配置,而 M.2 2280 規格的 SSD 插槽位於右側(上層具散熱金屬片),左側則為 Quectel 的 WWAN LTE 無線通訊模組,其規格為高通 NFA-725A Wi-Fi 6E,至於該機的記憶體應該是隱藏在中央散熱片之下,可惜不具備升級擴充的選項。
- 專用變壓器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隨機附贈的 135W USB-C 薄型變壓器由 90% 消費後材料 (PCC)製成,採 3pin 連接的它充電規格為 100-240V 並支援 PD 3.0,將薄型變壓器連同充電線放上電子秤測得 520g 的重量,而 ThinkPad Z16 Gen1 筆電本體則是 1.865Kg,全部攜帶出門的總重為 2.385Kg,其實還是略有份量就是

- Lenovo Commercial Vantage 儀表板
- 電源設定(一)
- 電源設定(二)
- 顯示器和攝影機
- 音效
- 硬體掃描
ThinkPad Z16 Gen1 內建的中控應用程式《Lenovo Commercial Vantage》,其實相比我之前測的 Legion 或 Yoga 系列感覺是更精簡了些,作為主畫面的「儀表板」,效能監控只能看到硬碟空間、記憶體的資訊,其他像是 CPU、GPU 就得在 AMD 的應用程式裡查看,《Lenovo Commercial Vantage》在「裝置」分類則提供有電源、顯示器和攝影機、音效和硬體掃描等主要設定選單。
電源設定裡提供效能自動優化的「智慧型冷卻」以及能夠排程筆電在閒置時達到最佳省電效能的「智慧型待命」,亦可設定「充電臨界值」進一步延長電池壽命,臨界值可設定在 45%~100% 之間。「機艙電源模式」讓攜帶筆電出差的商務人士,可在飛機上使用符合特定電源限制的 AC 電源插座,使電腦耗用的電力降低至安全等級。至於顯示器和攝影機選單比較重要的就是「OLED 電源設定」了,它可分別開啟工作列、背景、顯示器的調光器,藉由降低不同區域的亮度以延長 OLED 螢幕的壽命,達到防烙印的效果。
- Radeon Software 系統
- 顯示卡 標準模式
- 顯示卡 省電模式
- 顯示卡 遊戲模式
- 顯示卡 遊戲模式(進階)
- 顯示器
- 影像模式
- 快捷鍵
- 效能測量指標
- 效能監控
畢竟採用 AMD 的 CPU/GPU,該機也為使用者內建《AMD Radeon Software》應用程式,初次啟動時系統將詢問一般的使用情境,並且提供適合的設定檔以優化整體效能,當然你也可以日後在「顯示卡」設定中從遊戲、電競、省電、標準和自訂之間去切換,「遊戲模式」下將啟用 Radeon Anti-Lag 以減少輸入延遲、並開啟 Radeon 影像銳化功能,至於 Radeon Boost 則需手動開啟,它可以在不影響畫面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動態解析度以提高效能,另外在進階選項還能啟用畫格速率目標控制 (FRTC),以帶來更穩定的 FPS 表現,倘若是以「省電」模式玩遊戲,系統則會啟用 Radeon Chill,透過限制 FPS 的方式來節省電力。在來看到「顯示器」設定中雖然有 AMD FreeSync、GPU 比例縮放等選項,但 ThinkPad Z16 Gen1 均不支援。
- 杜比全景聲模式
- 自訂等化器
- 杜比視界模式
- 杜比語音設定
ThinkPad Z16 Gen1 內建完整杜比規格強化的《Dolby Access》應用程式,「杜比全景聲」裡可選擇動態、遊戲、電影、音樂、語音等模式,其中音樂更提供了細膩、均衡、暖色等 3 種智慧型等化器,當然你也可以透過 10 段等化器(正負 12dB) 和開關環繞音效來自定個人的設定檔,「杜比視界」則有明亮、柔和、鮮豔等 3 種模式,至於應用在麥克風上的「杜比語音」,協作模式可收錄整個房間的聲音、隱私模式僅會收錄裝置前的使用者並抑制其它語音,上行動態抑制噪音則是使用 AI 抑制所有非語音的背景噪音,筆電預設是停用所有麥克風的杜比音效。
Lenovo ThinkPad Z16 Gen1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可升級至最高 Windows 11 專業版)
處理器:AMD Ryzen 9 PRO 6950H @3.3GHz (Max 4.9GHz)
顯示晶片:AMD Radeon 680M Graphics 內顯 + AMD Radeon RX 6500M 獨顯
儲存裝置:2TB M.2 PCIe Gen4.0 x4 SSD
記憶體:32GB LPDDR5 6400MHz
顯示螢幕:16 吋 OLED 觸控螢幕 (3840 x 2400 WQUXGA 解析度 / 60Hz 更新率 / 100% DCI-P3 色域 / SDR 400 尼特 / Dolby Vision / 防眩光 / 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
I/O 埠:
2x USB4 (支援 PD 3.0 與 DisplayPort 1.4a)
1x USB Type-C 3.2 Gen2
1x SD 讀卡機
1x Kensington Nano 防盜鎖
1x 3.5mm 複合式耳機插孔
通訊:Wi-Fi 802.11ax 2x2 / 藍牙 5.2
音效:2 個 2W Dolby Atmos 立體聲喇叭
電池:72Wh 充電式電池
尺寸:354 (W) x 237.4 (H) x 15.8 (D) mm
重量:1.865Kg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 3DMark CPU Profile
全新的 ThinkPad Z 系列採用新一代 AMD Ryzen PRO 6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此系列以 AMD PRO 多層次安全架構為基礎打造,且為首款整合整合微軟 Pluton 安全晶片的 x86 處理器,進一步增強 Windows 11 PC 針對用戶身分、資料與應用程式的加密防護,且能夠透過 Windows Update 以雲端方式更新防護力。而本次借測的 ThinkPad Z16 Gen1 則搭載 AMD Ryzen 9 PRO 6950H 處理器,為 8 核心 16 線程的架構,搭配 16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其基礎時脈為 3.3GHz、最大時脈則可達 4.9GHz。
我將 ThinkPad Z16 Gen1 接上電源進行一系列基準效能測試,在 CPU-Z 裡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62.6 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5360.4 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4,334 分,而在 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則是獲得 45.8fps 的表現。另外看到 3DMark CPU Profile 的測試結果,ThinkPad Z16 Gen1 在單執行緒與最大執行緒效能表現分別取得 822 分、5,426 分。
- Geekbench5 效能
- OpenCL 效能
- Vulkan 效能
- V-Ray 5 渲染效能
而在 Geekbench 5 測試軟體方面,ThinkPad Z16 Gen1 的單核心、多核心效能表現分別為取得 1,359 分和 8,200 分,針對圖形運算效能的部分,OpenCL 的效能表現則為 44,742 分,而 Vulkan 測試環境下的效能表現則是 27,606 分,受限於 Ryzen 9 PRO 6950H 的核心數量,多核工作的效能分數相比我先前測試的 Yoga Slim 9i 稍低一點,但就單核心和圖形運算效能則是略為勝出的。由於 JB 是首次測到這款處理器,這邊也就 3D 圖形創作情境做個簡單測試,可以看到 3D 動畫渲染器插件 V-Ray 5 跑出 7,781 個 v-samples 渲染效能。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ThinkPad Z16 內建 32GB LPDDR5-6400MHz 雙通道記憶體,為焊死在主板上,無法再行擴充。實際使用 Aida64 進行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在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39092 / 51093 / 48385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30.9ns,再來看到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則是取得了 501.78 / 499.88 / 484.98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2.9ns,讀寫速度感覺是略失 LPDDR5 該有的水準的。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PCMark 10 Full System Benchmark
這次借測的機種內建了 2TB 儲存容量的三星製 M.2 NVMe PCIe 4.0x4 固態硬碟,無法再行擴充,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6657.66 / 4941.96 MB/s,而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6775.645 / 4573.361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再來換到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4483.71 / 1991.41 MB/s,效能分數為 4,669 分,屬非常優異的表現。而在 PCMark 10 的 Full System Benchmark 測試項目中,該機的讀寫頻寬測得 294.63MB/s,平均花費時間則是 88μs 並取得 1,873 分的效能表現。
圖形效能測試:
- 顯示卡資訊
- 顯示卡資訊
- 內顯資訊
ThinkPad Z16 Gen1 除 AMD Radeon 680M Graphics 內顯之外亦搭載了 AMD Radeon RX 6500M 入門級獨立顯示卡,採 RDNA2 架構的它具備 4GB GDDR6 記憶體、16 個 CU 以及最大 50W 的 GPU 功耗,並且支援光線追蹤、AMD 智慧存取記憶體與 AMD SmartShift 技術。
- 3DMark Night Raid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接著就來看看圖形效能的實際表現,針對內顯裝置的 3DMark Night Raid 測試項目中跑出 20,644 分,而檢測 DirectX12 遊戲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和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項目分別跑出 4,129 分、1,947 分,最後在看 DirectX11 遊戲效能的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測試項目則依序取得 10,409、5,253、2,899 分,總合以上分數,感覺是稍微接近 Core i7-12700H 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50Ti 顯卡配置的程度。
- FFXV Benchmark (FHD)
- FFXV Benchmark (4K)
再以《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測試軟體來驗證 3D 遊戲效能,在「高」的畫質設定下,1920 x 1080 解析度取得 3,897 分與「標準」的效能評級,如果是使用最高的 3840 x 2160 解析度則掉到 1,144 分,效能評級則是「不足」。總而言之,玩一些輕度的 3D 遊戲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就得調整畫面品質並降個解析度才能獲得比較流暢的遊玩體驗,畢竟獨顯的 VRAM 也只有 4GB...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散熱與系統穩定度測試方面依然使用各位熟悉的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應用程式來進行,在筆電待機時,CPU 硬體溫度偵測出最高為 53 度,由於 HWMonitor 應用程式偵測不到 CPU 溫度,這邊就換用 Aida64 來示意,至於 GPU 溫度則是兩應用程式都偵測不到,因此只得先跳過,而透過 Flir 溫度測量儀量測機身表面溫度,可以發現到在待機情況下平均溫度為 44.3 度,熱圖顯示最高溫度出現於筆電尾端,次高處則位於 C 件上緣,達 43 度,此時左右兩側置腕處分別為 32.1 和 31.3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接著我讓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同時不間斷地運作 30 分鐘,溫度監控軟體顯示 CPU 硬體溫度上升至最高 91 度,此時 CPU 最大功耗為 44W,CINEBENCH R20 的效能分數在五輪之後顯示為 3,160 分,對比正常運作時的 4,334 分下滑 27% 左右,還算是合理的範圍內。而根據 Flir 溫度測量儀器,筆電機身表面平均溫度提高至 60 度,最高溫處位於鍵盤部上緣的位置,其次則是中央和筆電尾端,兩側置腕處溫度則略上升至 40.6 度和 38.4 度,以體感來說只要不去觸碰到鍵盤部上緣,基本都算是微溫的程度吧!在運轉的同時以分貝計測出的風扇噪音則約為 45.7dB,屬持續性的低頻運轉聲。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最後看到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我以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模式來為 ThinkPad Z16 Gen1 進行跑分,最終獲得的效能表現為 6,091 分,表現相當不錯,其中數位內容創作中的渲染與視覺化的分數也蠻令人出乎意料。
- 影像編輯效能
- 影音剪輯效能
再使用 UL Procyon 測試軟體驗證內容創作效能,測試項目分別是針對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Classic 的影像編修以及 Premiere Pro 的影音剪輯,ThinkPad Z16 Gen1 在影像編修取得 6,070 分的效能表現,在批量處理上有進步的空間,至於影音剪輯輸出測試則是交出 2,811 分的成績。
- 鋰電池資訊
- 電池續航力
- 充電時間
ThinkPad Z16 Gen1 內建 72Wh 的充電式鋰電池,我關閉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僅保留連接 Wi-Fi 的狀態並將螢幕亮度調低至 40% 進行 PCMark 10 模擬一般日常使用的 Modern Office 電池續航力測試,結果由開始測試的 100% 電量到電源自動關閉的 3%,總共經過了 6 小時 42 分鐘,系統在 100% 電量下的計算也有 8 個小時的使用時間,完整地用一整天應無問題,而若將亮度降至 120 尼特,則能提供 20 小時網頁瀏覽時間或是 18 個半小時的影片播放時間。而透過隨附的 135W 變壓器進行充電,由 15% 充至滿電量需時 1 小時 20 分鐘,約莫只要 1 小時就能將電池充到 80%。
▌體驗心得

看到 ThinkPad Z16 Gen1 的第一眼,JB 就覺得跟過去印象中的傳統 ThinkPad 系列有著不小的差異,即便能藉由 logo 或小紅點找回一點熟悉感,但整體設計語彙已走向高級精品的路線發展,再生鋁合金製成的機身不僅內斂簡約、更兼顧了永續環保

除了直觀的體驗之外,ThinkPad Z16 Gen1 也具備整合微軟 Pluton 晶片的 AMD Ryzen PRO 處理器、指紋與臉部辨識雙重登入選擇,並且延續了 ThinkShield 安全保護、MIL-STD-810H 軍規防護以及 Premier Support 高階保固服務等令人安心的特點。ThinkPad Z16 的硬體效能雖然不比 Intel 最新的 Alder Lake 處理器、也摸不到 Legion 電競系列的邊(雖然價格多半超越了),但透過內顯與選配的獨顯配置、AMD Radeon 軟體的幫助下,也足以應付一些輕量的 3D 遊戲或創意工作了。

不免俗地還是要提一下 ThinkPad Z16 Gen1 我認為可惜的地方,首先是硬體擴充性不足、再來沒有 USB Type-A 連接埠亦不太便利,最後也是最大的缺點那就是那貴鬆鬆的價格了,搭載最入門的 Ryzen 5 PRO 處理器的機型為 65,905 元起,而採用 Ryzen 7 PRO 的機型則是 82,316 元起,這兩個起步價還是採用一般 WUXGA 解析度的非觸控螢幕,至於搭載 Ryzen 9 PRO 和觸控螢幕的本文主角絕對突破 10 萬元的

MD: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