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novo 今年五月在台推出搭載第 13 代 Intel 處理器的電競筆電新機,繼之前評測過平價子品牌的 LOQ 15" 之後,這次 JB 要為各位介紹的則是 16 吋的「薄型」機種 Legion Slim 5i,其具備 16:10 比例、WQXGA 解析度與 165Hz 更新率的 PureSight 電競級螢幕,硬體除搭載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顯示卡外,也用上自研發的 LA1 晶片與 Lenovo AI Engine+,藉由內建的感應器在 CPU 與 GPU 之間動態分配功率以實現最佳的遊戲體驗,外觀上延續 Legion 系列一貫的沉穩設計,鍵盤部則配備四區 RGB 背光燈效,該機並內建 80Wh 容量的鋰電池,透過隨附 230W 變壓器則能夠帶來市面最快的充電速度。
- 筆電上蓋
- 轉軸設計
- 筆電尾端
- 筆電前端
Lenovo 在薄型電競產品線上除了一直持續更新的 Lenovo Slim 7i,這回也帶來了硬體與螢幕規格稍低一階的全新的 Slim 5i,雖然入手價格相對親民,但重量卻比 Slim 7i 來得重將近 0.4Kg

Legion Slim 5i 的轉軸設計跟去年 Slim 7i 一樣可以 180 度攤平使用,不過尾端少了金屬髮絲紋的處理,而是採雙色(淺灰、深灰)磨砂質感來呈現,同時散熱孔的數量增加、形狀看起來也更為硬派陽剛,這些元素不免使得筆電看起來偏厚了些...而筆電前端一樣有採用凸起的視訊鏡頭模組設計,至於顏色部分則是有風暴灰、迷霧灰兩種,這次借到的應該是風暴灰色。
- 筆電尾端 I/O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右側 I/O
Legion Slim 5i 機身尾端由左至右依序配置 USB-A 3.2 Gen2 (Always On)、USB-A 3.2 Gen2 連接埠、RJ45 乙太網路、HDMI 插孔(支援 8K / 30Hz 輸出),以及 DC 電源輸入埠

- 筆電本體重量
- 變壓器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要說 Legion Slim 5i 是款「薄型」電競筆電嗎?JB 是覺得有點勉強...畢竟 25.2mm 跟厚度僅 19.9mm 的 Slim 7i (Gen8) 明顯有差,僅相較市面 16 吋電競筆電的平均值薄一點而已啦

- 顯示螢幕
- 解析度與更新率
- 色域測試
- 最大開闔角度
- 視訊鏡頭
Legion Slim 5i 根據 Lenovo 官網共有三種螢幕規格,JB 借到的是中間的規格,搭載 16 吋 WQXGA (2560 x 1600) 解析度的 IPS 面板,螢幕特性包含 165Hz 更新率、100% sRGB 色域、350 尼特亮度以及 NVIDIA G-Sync 和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螢幕採四面窄邊框設計,至於高階款的話則擁有 240Hz、500 尼特亮度和 DisplayHDR 400 認證。
我也實際以專業校色儀 X-rite iDisplay Pro、DisplayCAL 軟體進行色域測試,測得 96.8% sRGB、70.3% Adobe RGB 和 72.0%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而 Delta E*76 的值為 0.14,反應時間為 0.28ms,亮度測得的 366.52cd/m2 竟還較規格的 300 尼特略高一些。螢幕上緣的視訊鏡頭則是 FHD 1080p 解析度,可惜並不具備 IR 鏡頭可以藉 Windows Hello 進行生物辨識登入。
- 筆電鍵盤部
- 獨立數字鍵
- 觸控板
- 電源鍵
再來看到鍵盤部,Legion Slim 5i 在整體布局上跟去年的 Slim 7i 幾乎無異(大概就觸控板往上移一點),採用附獨立數字鍵的全尺寸 Legion TrueStrike 鍵盤,而四方向鍵也以完整尺寸呈現並向下突出,鍵程則是 1.5mm。圓形的電源鍵獨立設置於鍵盤部上緣,中央的圓點主要用以示意當前使用模式─白色代表平衡模式、紅色為效能模式,藍色對應的則是安靜模式,而在電源鍵左右兩側則可見一排散熱孔。
- 鍵盤背光燈效
- 燈效設定(一)
- 燈效設定(二)
- 燈效設定(三)
此鍵盤並具備四區 RGB 背光,透過 Alt+空白鍵即能切換預設的 3 種燈效設定檔與關閉燈效,從《Lenovo Vantage》的 Legion Spectrum 功能可以進行燈效自定義,第一種為動態效果(具備呼吸、平滑、向右揮手、向左揮手)並能自訂亮度與速度,第二種則是四區靜態背光,最後一種則是單一顏色的靜態背光,以去年的 Legion Slim 7i 來說,總共有 6 種背光設定檔,可以調整的效果也更多,沒想到在這邊也體現出階級差異呀

- 筆電底蓋
- 散熱孔
Legion Slim 5i 採用一體式底蓋,且有約莫三分之一的面積為散熱孔,另外值得讚許的是它拆機比去年的 Slim 7i 輕鬆得多,只要卸下 10 顆螺絲並以工具翹起就能快速分離(機身側邊淺灰、深灰色中間剛好是分離處),可以說是 JB 今年測過最好拆的前幾名。
- 筆電內部組件
- SSD 插槽
- SSD 空插槽與網卡
- 記憶體
- 鋰電池
- 散熱結構
取下底蓋可以看到 Legion Slim 5i 內部採用雙風扇、4 散熱導管的配置,散熱技術由 Legion Coldfront 4.0 升級到最新的 5.0,這台電競筆電的 SSD 插槽位於左、右風扇的下緣,出廠預先安裝的 M.2 SSD 硬碟則是位於右側,左側空插槽下緣則是 Intel AX211NGW 這張網卡,支援 Wi-Fi 6E 11ax 2x2 的規格,正中央的就是雙 SO-DIMM 記憶體的所在位置,至於鋰電池則為 80Wh 容量(額定容量 5182mAh)。喇叭方面則搭載兩個 2W 立體揚聲器,同樣可透過筆電內建的《Nahimic Audio》應用程式來進行設定,實際聽起來效果還算不錯。
- Lenovo Vantage
- 熱模式設定
- 效能選項(一)
- 效能選項(二)
- 超頻提示
- 電源設定
- 進階設定
內建中控應用程式《Lenovo Vantage》首先看到「熱模式」,除了效能、平衡、安靜三種模式外,Legion Slim 5i 還具備了自訂模式,這邊可以設定 CPU 電源長短期限制、CPU 溫度限制、GPU cTGP (可配置總圖形功率)、GPU 溫度,以及 AC 充電下的總 CPU 電源目標等進階超頻選項,選定執行後系統會跳出提醒說明變更造成的元件損壞不適用保固,因此下面的效能測試我都是直接用效能熱模式來執行。
「GPU 工作模式」則提供 4 種模式,依序為同時啟用內顯和獨顯的「混合模式」、使用內顯且有助於降低耗電量的「僅限混合 iGPU 模式」、使用獨立顯卡以提供最佳顯示效能的「dGPU 模式」,「混合自動模式」則是指在充電下同時使用兩張顯卡,當為連接到專用變壓器時則切到僅限混合 iGPU 模式。至於「電源設定」在省電模式、快速充電、翻轉啟動、一律開啟 USB 等設定外,還新增了「隔夜電池充電模式」;「進階設定」則是提供改善低解析度視訊播放的「超高解析度」、以及適用麥克風與喇叭的「噪音消除」功能。
Lenovo Legion Slim 5i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 (Turbo 時脈 5.0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TGP 125W)
儲存裝置:512GB M.2 PCIe Gen4.0 x4 SSD (雙插槽可擴充至 1TB)
記憶體:2x8GB LPDDR5 5200MHz (雙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32GB)
顯示螢幕:16 吋 IPS 等級螢幕 (2560 x 1600 解析度 / 165Hz 更新率 / 350 尼特 / 100% sRGB / 支援 NVIDIA G-SYNC / 防眩光)
I/O 埠:
1x USB-A 3.2 Gen2 (Always On)
1x USB-C 3.2 Gen2 (支援 DisplayPort 1.4)
1x USB-C 3.2 Gen2 (支援 140W PD 充電與 DisplayPort 1.4)
1x HDMI 端子 (支援至 8K 30Hz)
1x 標準尺寸 SD 讀卡機
1x RJ45 乙太網路插孔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電源輸入埠
通訊:Wi-Fi 6E 802.11ax 2x2 / Bluetooth 5.1
電池:80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59.7 x 260.3 x 19.9~25.2mm
重量:2.37Kg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這次 JB 借到的 Legion Slim 5i 搭載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 處理器,採 14 核心 (6P+8E) 20 線程的架構,搭配 24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其最大時脈為 5.0GHz,基礎功率 45W,渦輪功率上限則為 115W。而這款代號 Raptor Lake 的處理器,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748.6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8,700.3 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910 分,CINEBENCH R23 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5,977 分,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為 83.4fps。
- V-Ray 渲染效能
- V-Ray GPU CUDA
- V-Ray GPU RTX
- Blender CPU 效能
- Blender GPU 效能
再來看到 3D 渲染的創作者使用情境,Legion Slim 5i 在 V-Ray 5 的渲染測試中跑出 12,868 個 vsamples,V-Ray GPU CUDA 為 1,205 個 vpaths,V-Ray GPU RTX 則是 1,820 個 vrays;而在 3D 創作軟體 Blender 的渲染效能測試中,這台電競筆電的 CPU 渲染效能分數為 200.83 分,效能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67%,而 GPU 渲染效能則是 3699.06 分,效能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11%。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Legion Slim 5i 內建 16GB DDR5-5200MHz 記憶體,為兩條 8GB 的配置,可藉由雙 SO-DIMM 記憶體插槽擴充至 32GB 使用。其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71780 / 61922 / 62033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97.0ns,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652.77 / 337.98 / 522.36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8.9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儲存硬碟方面,Legion Slim 5i 內建一條 512GB 容量的 M.2 NVMe PCIe 4.0 x 4 SSD 固態硬碟,為 Western Digital 製品,最高可升級至 2TB 容量,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6899.96 / 4502.32 MB/s,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6910.114 / 4635.370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5690.64 / 4321.14 MB/s,效能分數則是 7,461 分。另外在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的 SSD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了 3,136 分的成績,此測試主要模擬 PC 遊戲的安裝、移動、載入、儲存與錄製等,可以看到平均花費時間為 57μs,頻寬則是 534.77 MB/s,整體讀寫速度表現不錯。
圖形效能測試:

Legion Slim 5i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VRAM 獨立顯示卡,並搭配 Intel Xe Graphics 內顯晶片。不免俗地要介紹一下 RTX 4060,它具備 3072 個 CUDA 核心,Tensor 核心和光線追蹤核心分別為 80 個和 20 個,功耗則是 115W,而 Ada Lovelace GPU 這個新世代架構的核心,非 DLSS 3 (深度學習超級採樣)技術莫屬,其藉 AI 方式進一步提升遊戲幀率效能,作為 RTX 40 系列的一員,這張獨顯自然也具備了 Dynamic Boost、Battery Boost、Resizable BAR、NVIDIA Reflex 及 Advanced Optimus 等技術

-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Ultra
-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Port Royal
這邊 JB 均以獨立顯卡的 GPU 工作模式搭配「效能」熱模式,來為 Legion Slim 5i 進行跑分,圖形效能部分首先看到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項目,這款電競筆電分別獲得 23,233 / 11,975 / 6,175 分的效能表現,而在看 DirectX 12 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模式斬獲了 10,698 分的效能分數,在測試條件更嚴苛的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模式下則獲得 5,021 分的效能分數,接著再到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光線追蹤效能表現,最終的分數則為 5,887 分。
-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 Speed Way
再來看到針對 RTX 40 系列顯卡 DLSS 3 功能的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在 DLSS off 的情況下幀率表現為 1.05fps,換到 DLSS on 則是取得 53.78fps,支援的遊戲廈啟用能夠獲得非常顯著的幀率提升;而新推出的 DirectX 12 Ultimate 效能專用測試模式 3DMark Speed Way,在執行光線反射、全域照明、體積照明與粒子特效等光線追蹤項目之後,Legion Slim 5i 最終獲得 2,613 分的表現。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而在《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我將解析度設定在 2560 x 1600 全螢幕,畫面品質設定為 Ultra 極高,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以 DirectX 11 進行渲染測得的效能為 2,331 分與 92.5fps 的表現,而在《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維持相同測試標準,則取得 3,469 分與 82.9fps,最後看到的是《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測試軟體,在 2560 x 1600 原生解析度、高品質材質後測得之效能表現為 3,283 分與平均 24.56fps 的運行幀率。

換到遊戲模擬圖形效能測試軟體《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我將顯示解析度設定為接近原生的 2560 x 1440 選項,畫質選擇 High 高品質並開啟 NVIDIAD DLSS 功能,最終測出的結果為 9,896 分的 Very High 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進入實機遊戲效能測試的環節,JB 同樣挑選支援 DLSS 3 深度學習超高取樣技術的遊戲,包括《Returnal》、《漫威蜘蛛人 Remastered》、《電馭叛客2077》與《極限競速:地平線5》等,並藉由 RTX 40 系列顯示卡的「DLSS 畫格生成」功能來展示開啟、關閉下效能的差別,DLSS 3 主要是利用 RTX 40 系列 GPU 中的光流加速器 (Optical Flow Accerlerator) 的連續畫面和動態資料,透過 AI 人工智慧進行高品質的畫格生成,帶來更高的幀率表現之餘,也針對低解析度影像進行取樣來重建原生畫質影像。
- 圖形設定(一)
- 圖形設定(二)
- 顯示設定
- 效能測試
- 效能測試 (DLSS 畫格生成)
這邊都以接上電源、啟用 dGPU 工作模式與「效能」熱模式來進行測試,首先看到最新的 PlayStation 移植作《Returnal》,受限於遊戲解析度選項限制,JB 就選擇較接近的 2560 x 1440,搭配「極佳」圖形品質與光線追蹤反射進行測試,Legion Slim 5i 最終獲得了 49fps 的平均幀率表現,接著在「畫面最佳化」處選擇 DLSS、開啟 DLSS 畫格生成,並將 NVIDIA Reflex 設為 On+Boost,平均幀率則是上升至 95fps,提升幅度約為 93.8%,接近翻倍的表現。
- 顯示設定
- 圖形設定
- 測試場景
再來也是自 PlayStation 移植至 PC 的《漫威蜘蛛人 Remastered》,由於這款遊戲不具備基準效能測試模式,我則是在實際遊玩「費斯克犯罪據點」的同時以 NVIDIA FrameView 紀錄 180 秒的平均幀率,在 2560 x 1600 解析度、「非常高」圖形品質以及光線追蹤反射啟用之下,這台筆電則是跑出了 73.245fps 的效能表現,接著再開啟 DLSS 畫格生成功能,最終平均幀率上升 56.6% 來到 114.7fps。
- 顯示設定
- 圖形設定
- 效能測試
- DLSS 畫格生成
- 效能測試 (DLSS 畫格生成)
換到隔壁棚剛迎來 DLSS 3 支援不久的 Xbox 本家賽車大作《極限競速:地平線5》,我則以「極端」影像品質、2560 x 1600 解析度的設定,且在垂直同步關閉的狀態下執行內建基準效能測試,Legion Slim 5i 則交出 69fps 的平均幀率表現,而在啟用 DLSS「超高性能」與 DLSS 畫格生成(介面上顯示為 Frame Generation) 之後,平均幀率則來到 92fps,效能上有著 33.3% 的提升幅度。
- 顯示設定
- 圖形設定
- 效能測試
- 效能測試 (DLSS 畫格生成)
再來看到今年內將推出大型資料片「自由幻局」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電馭叛客2077》,經過多次優化與補丁修正後,已經沒有上市之初的各種 BUG,是款能夠真正沉浸在賽博龐克世界觀的作品。我維持同樣的顯示設定、再搭配「光線追蹤:最高」圖形品質,透過內建基準效能測試功能測得 43.38fps 的平均幀率,而在啟用 DLSS 畫格生成與 NVIDIA Reflex 低延遲功能之後,平均幀率則上升至 61.97fps,約莫有近 42.8% 的效能提升幅度,在這款超吃效能的 3A 大作裡,DLSS 畫格生成勉強讓這台電競筆電達到流暢的 60fps 門檻

- 顯示設定
- 圖形設定與效能測試
我另外也跑了不支援 DLSS 3、比較定番的測試項目,首先看到的是 SQUARE ENIX 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古墓奇兵:暗影》,在 2560 x 1600 解析度與「最高」圖形品質下,Legion Slim 5i 交出了 86fps 的平均幀率表現以及 13,332 幀的畫格渲染,以 2K 解析度來說也已十足順暢。
- 顯示設定
- 圖形設定
- 效能測試(一)
- 擴充功能
- 效能測試(二)
換到由 Ubisoft 推出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極地戰嚎6》,在維持相同的顯示設定並啟用「極高」圖形品質,Legion Slim 5i 的顯示卡 VRAM 使用率為 5.7GB / 7.78GB,此時跑了基準效能測試則是測得 74fps 的平均幀率,而我也啟用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等擴充功能,這款電競筆電的平均幀率則是略降至 65fps,VRAM 的使用率則是 6.18 / 7.78GB,還是有餘裕同時處理實況直播的。
- 顯示設定
- 圖形設定
- 效能測試
最後則是競技性較強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在原生解析度、關閉垂直同步的設置,並啟用「超高」影像品質之下運行內建的基準效能測試,Legion Slim 5i 最終跑出了 218fps 的成績,結果頁面顯示 GPU 負載為 97%、VRAM 負載則是 47%。

老樣子透過長條圖總結上面測試的幾款遊戲,Legion Slim 5i 在比 QHD 略高一點的 2560 x 1600 解析度下,3A 遊戲在開啟 DLSS 畫格生成後都能取得超過 60fps 的平均幀率表現,甚至最高還能有翻倍的效能,在《漫威蜘蛛人Remastered》這款 3A 主機大作上甚至能突破 100fps,表現還算不錯~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散熱與系統穩定度方面,我一樣使用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來進行測試,在筆電待機時透過 HWMonitor 監控軟體可發現,CPU 溫度最高為 58 度,而 GPU 溫度則是 42 度,此時透過 Flir 溫度測量儀器實際量測機身溫度,可看到在待機的狀態下筆電平均溫度為 31.5 度,當下最熱的地方出現在機身尾端散熱孔(對應內部的導管)處,為 38.4 度,雙風扇位置則可看到明顯低溫,包含 WASD 按鍵也只有 32.2 度,而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30 度與 28.5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運轉噪音
在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 兩軟體同時運轉 30 分鐘之下,CPU 溫度最高來到上限的 100 度,GPU 溫度則是 77 度,CINEBENCH R20 經過五輪 CPU 測試後效能分數為 5,272 分,較正常測試時有約 23.7% 的降幅,並沒有下滑過多;而根據 Flir 溫度測量儀的熱圖顯示,筆電機身平均溫度微幅上升至 33.8 度,此時最高溫的地方依然是上緣中央處,達 50.4 度,WASD 鍵則是維持 33.7 度的低溫,但空白鍵附近的溫度則是來到 41.5 度。在這台電競筆電全力運轉的同時,我透過分貝計所測得的散熱噪音值為 54.1dB,跟我數月前測試的 Legion Pro 5i (Gen8) 意外地相同。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最後看到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Legion Slim 5i 在 PCMark 10 基準測試軟體模擬一般筆電日常工作的 Modern Office 測試模式(例如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作業)之下,最終獲得的生產力效能分數為 8,083 分,效能排行勝過 96% 的受測裝置,在數位內容創作項目上也有超過一萬分的表現,說明了以 3D 渲染為主的使用情境也能夠輕鬆應付。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力表現
- 充電時間
Legion Slim 5i 內建 80Wh 容量的充電式鋰電池,續航時間測試我則改用「混合」GPU 工作模式搭配「安靜」熱模式,同時將螢幕亮度調為 40%,並把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都關閉,僅保留 Wi-Fi 連線執行 PCMark 10 的 Modern Office 電池續航力測試,結果自 99% 起始電量至自動關閉的 5% 電量測得 4 小時 26 分鐘,較 Legion Pro 5i (Gen8) 反而少了一小時,感覺稍嫌可惜,而根據官方數據,以 150 尼特亮度播放 1080p 影片則可使用近 9 小時。另外我也透過隨附的 230W 薄型變壓器充電,從 15% 充至 100% 全滿電量僅需 36 分鐘,在電競筆電領域可說是前段班的優良表現

▌體驗心得

從外觀便能快速發現 Legion Slim 5i 這個「入門款 Slim」與高階款的差異,多出的 RJ45 乙太網路插孔令筆電的厚度增加至 25.2mm,要說它是薄型感覺有點勉強啦...對比之下 Slim 7i (Gen8) 的 19.9mm 就是真正的薄了,以 JB 自己的使用習慣來說,是沒有在接 LAN Cable 連網玩遊戲、而是走無線連接,如果多數 Gamer 都像我這樣,那大可以把這個 I/O 省下來追求薄度會更好。另外像是 Thunderbolt4 連接埠的缺乏、鍵盤背光燈效選擇都是可以再改進的地方,至於筆電的造型就見仁見智了,但個人是希望 Lenovo 能迎來一些新意就是...

小抱怨之後當然也要看 Legion Slim 5i 的正面評價,首先,Core i7-13700H 與 RTX 4060 這個主流的硬體組合,借助 Lenovo LA1+ 晶片以及 NVIDIA DLSS 技術,即便是 2560 x 1600 解析度也能夠帶來流暢的遊戲體驗,另外在高效能負載(上方的燒機)的狀態下,效能沒有太大的降幅、溫度也不算高,散熱性能相當優秀;雖然續航力較為普通,但充電速度卻冠絕同級電競筆電

總的來說,Lenovo Legion Slim 5i 可以想成是平價、入門款的 Slim 7i,雖然沒有 Slim 7i 的纖薄質感,但整體的作工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主流的電競規格在軟硬體技術加持下,也能夠交出順跑 3A 大作的效能,如果厚度能再少一些,或許更能與 Slim 的名號匹配吧!最後,本文測試的機種根據 Lenovo 台灣官網的選配價為折後 49,186 元,以其硬體規格而言也算是相對實惠的。
MD: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