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novo 旗下 LOQ 平價電競系列自去年問世後,旋即在入門電競筆電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有著主流的規格,惟造型與顯示面板不免仍能感受到 Costdown,因此距離真正的「高性價比」似乎還有一小段距離,然而到了今年推出的全新 LOQ 15IRX9,這些小缺憾都將迎來改變,該機看似是處理器的迭代升級,但機身設計的微調卻讓它揮別明顯的廉價感,另外也導入了 Copilot AI 助理鍵幫助提高生產力,螢幕同樣搭載 15.6 吋、16:9 比例的 FHD 144Hz 面板,初代被詬病的低色域也提升到 100% sRGB 的規格。
硬體方面,LOQ 15IRX9 採用第 14 代 Intel Core i7-14700HX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顯示卡、16GB DDR5 記憶體和 512GB 的儲存容量,受益於 LA1 AI 晶片驅動的 Lenovo AI Engine+,系統將即時監控動態調整筆電設定,進而最佳化遊戲幀率表現,這台電競筆電內建 60Wh 鋰電池,透過 Super Rapid Charge Pro 快充技術能夠在 30 分鐘內充到 80% 電量。那麼這款迭代更新的 LOQ 平價電競筆電實際表現如何,以下就跟著 JB 的開箱一起來了解吧!
▌外觀介紹 ▌
- 筆電上蓋
- LOQ 標誌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全新 LOQ 15IRX9 在外觀上跟初代 LOQ 機種的不同主要體現在 I/O 埠配置、尾端飾板材質以及機身線條的部分,同時將筆電顏色統一為「月光灰」色(必須強調─它不沾指紋!),過去尾端突兀的黑色塑膠飾板已不復見,光是這點就為質感帶來了很大的不同,此外,LOQ 15IRX9 在尾端兩側增加了稜角、拿掉過去的水藍色格柵,並修直筆電前端的線條,A 件上緣也迎來常見於 Legion 系列的視訊鏡頭模組凸起設計,儘管筆電本身使用 PC-ABS 合金樹酯、而非金屬材質,但經過上述調整後 JB 覺得確實比較沒有廉價感了

- 筆電轉軸
- 尾端 I/O 標誌
LOQ 15IRX9 尾端多出的稜角不僅賦予了視覺層次感,表面的磨砂處理也跟 Legion 的鋁合金差不多,但 JB 自己比較不喜歡這樣的筆電轉軸設計,若掀蓋太過大力可能會對這樣的轉軸造成傷害,另外由於尾端飾板迎來翻新、捨棄初代有點俗的菱格紋,這邊也可以看到各種連接埠的圖示與充電燈號。筆電的尺寸為 359.86 x 258.7 x 23.9mm,深度與厚度均較初代的 LOQ 15IRH8 略有縮減。
- 尾端 I/O
- 右側 I/O
- 筆電左側
這台筆電的 I/O 主要集中在機身尾端及右側,左側完全沒有任何一個連接埠

- 顯示螢幕
- 顯示解析度
- 可攤平設計
- 視訊鏡頭
顯示方面,LOQ 15IRX9 同樣搭載 16:9 比例的 15.6 吋 IPS 防眩光螢幕,其並具備 FHD (1920 x 1080) 解析度、300 尼特亮度、144Hz 更新率並支援 G-SYNC 功能,這次 Lenovo 也聽到了鄉民們的心聲,將初代 LOQ 那超級入門的 45% NTSC 色域覆蓋升級到 100% sRGB,以吃了誠實豆沙包(?)的方式來說,大概是從爛提高到普通的程度吧


- 色域測試
- 亮度測試
既然不是 45% NTSC 的災難規格,這邊還是透過 DisplayCAL 校色軟體做個色域測試,LOQ 15IRX9 最終測得 98.1% sRGB、71.6% Adobe RGB 和 74.3%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其 Delta E *76 值為 0.15,亮度則是 301.05 cd/m2,可以預料到帶到戶外使用會有亮度不足的情況出現...
- 筆電鍵盤部
- 電源鍵
- 觸控板
- LOQ 字樣
- Copilot 鍵
- Copilot 介面
筆電 C 件同樣在 15 吋機身內搭載含獨立數字鍵的全尺寸鍵盤,說到與初代 LOQ 的不同之處,首先是鍵帽從灰色換成更醒目的黑色,圓形電源鍵則採三外環燈效(其實就是上蓋 LOQ 的「O」字形設計),根據不同的校能模式,此燈會呈現出迥異的顏色─平衡模式下為白色,效能模式紅色、安靜模式藍色,自訂模式則是紫色

今年只要是搭載 Intel 處理器、低階款之外的所有筆電,應該都會跟 AI 做連結,LOQ 15IRX9 這台電競筆電也不例外,其右側 Ctrl 鍵「升級」為 AI PC 不可或缺的 Copilot 鍵,按下就能快速跟這個 AI 助理進行互動,這部分小惡魔筆電板也有過多次介紹,大致的使用情境可分為對談問答、圖像與文字生成等。
- 鍵盤背光(開)
- 鍵盤背光(關)
除了本文測試機種的白色鍵盤背光之外,Lenovo 台灣官網也有為 LOQ 15IRX9 提供四區 RGB 背光的選擇,跟白色鍵盤的價差則是 500 元。是說不知道白色背光是太強還是怎麼樣,竟然會映在螢幕的「下巴」處!因此我自己都是關閉鍵盤背光在使用啦~順帶一提,就算在鍵盤背光關閉的情況下,電源鍵的外環燈效還是會保持恆亮

- 筆電底蓋
- 底蓋內側
再來看到 LOQ 15IRX9 的底部,其 PC-ABS 材質底蓋手感明顯較為粗糙、更偏向塑膠感一點,六邊形蜂巢設計的散熱孔感覺也稍微有點隨便(?),倒是拆機只需要卸下 10 顆螺絲,憑藉著工具就能將底蓋撬開。底蓋內側可以看到全新 HyperChamber Cooling (高壓艙)散熱設計所追加的隔板結構,這主要是防止熱氣進入記憶體和其他組件,讓熱交換只發生在風扇之間並經由尾端排出。
- 筆電內部組件
- 鋰電池
- 通訊晶片與 SSD 插槽
- 記憶體
- SSD 硬碟
- 散熱結構
筆電內部則是採雙反向風扇與多導管的散熱結構,中央金屬護蓋蓋住的是雙 SO-DIMM 記憶體插槽(沒有焊在主板上,可自行更換),其右側已安裝了一個 512GB M.2 2242 SSD 固態硬碟,另一側則有一個空的 M.2 2280 插槽供使用者升級擴充,其下緣則是看不出牌子的通訊晶片,為 Wi-Fi 6 11ax 2x2 與藍牙 5.2 的規格,至於 60Wh 鋰電池並未占用到整個底部空間,除此之外,這台筆電並內建由 Nahimic 調校的雙 2W 揚聲器,搭配瑞昱 Realtek ALC3287 的音訊晶片,實際播放音樂感覺偏小聲、低頻也沒有特別的強化,若想要更飽滿的聽感就得去 Nahimic 應用程式裡調整等化器了

有在關注 Lenovo 電競筆電的板有應該都知道,包括 LOQ 系列在內的新機均搭載了自研發的 LA1 AI 晶片,透過其驅動的 Lenovo AI Engine+ 引擎能夠依照玩家的使用習慣、即時監控系統動態調整筆電設定,進而最佳化遊戲體驗~
- 薄型變壓器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筆電隨附的薄型 AC 變壓器從 170W 提升至 230W,其連同充電線量測得出 860g 的重量,較初代 LOQ 多了不少,至於 LOQ 15IRX9 的本體重量則是 2.42Kg,則是輕 20g,筆電與配件的總重則是 3.28Kg,要攜帶出門還是有一定的負擔

- Lenovo Vantage
- 熱模式
- GPU 工作模式
- 電源設定
- 攝影機設定
- 進階設定
LOQ 15IRX9 內建的中控應用程式《Lenovo Vantage》跟過去沒有太大差別,主畫面一樣可以看到 CPU、GPU、VRAM 及 SSD 狀態的儀表板,下方為包含電源、媒體與 Nahimic 音效在內的系統工具,右側則是與關乎效能的 Legion Edge 區塊,在這邊可以切換「GPU 工作模式」,它跟 Legion 系列一樣有混合、僅限 iGPU (內顯)、混合自動,以及 dGPU (獨顯)等四種模式,切換後都需重新啟動以套用變更。
「熱模式」則有效能、平衡、安靜和自訂模式,後者具備著業界最詳細的設定,但系統會提醒使用者這些變更造成的元件損壞就不適用保固了,因此 JB 下面進行的效能測試都是直接使用效能模式來跑...最後,「電源設定」裡則提供快速充電、隔夜電池充電模式的啟閉,以及翻轉啟動、Lenovo Vantage 工作列等功能。
Lenovo LOQ 15IRX9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第 14 代 Intel Core i7-14700HX (Turbo 時脈 5.5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TGP 115W)
儲存裝置:512GB M.2 PCIe Gen4.0 x4 SSD (預先使用 M.2 2242,另有 M.2 2280)
記憶體:16GB DDR5-5600MHz
顯示螢幕:15.6 吋 IPS 等級防眩光螢幕 (1920 x 1080 解析度 / 144Hz 更新率 / 300 尼特 / 100% sRGB 色域 / 支援 NVIDIA G-SYNC)
I/O 埠:
3x USB-A 3.2 Gen1
1x USB-C 3.2 Gen2 (支援 140W PD 充電 / DisplayPort 1.4)
1x HDMI 端子 (支援至 8K 60Hz)
1x RJ45 乙太網路插孔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電源輸入埠
通訊:Wi-Fi 6 802.11ax / Bluetooth 5.2
電池:60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59.6 x 258.7 x 23.9mm
重量:2.4Kg
售價:42,165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這次 JB 借到的 LOQ 15IRX9 搭載的處理器為 Lenovo 台灣官網上的最高規格,為第 14 代 Intel Core i7-14700HX (上圖 CPU-Z 沒有偵測到...),另外亦提供有 Core i7-13650HX 和 Core i5-13450HX 兩款第 13 代處理器規格,最高與最低規約有 6,400 元的價格落差。本文測試代號「Raptor Lake」的第 14 代 Core i7-14700HX 處理器採用 20 核心 (8P+12E)、28 線程架構,搭配 33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其 P 核心最大時脈為 5.5GHz,TGP 則是 45W。
這顆處理器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線程效能測試結果為 835 分,多線程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11,619.8 分,分別較前代的 Core i7-13620H 高出 10.47% 與 71.11%,CINEBENCH R20 的多線程效能測試結果為 9,378 分,CINEBENCH R23 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23,599 分,這邊的提升幅度則分別是 65.86% 與 67.84%,算是相當有感的升級,至於 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則是 94.3fps。
- V-Ray 渲染效能
- V-Ray GPU CUDA
- V-Ray GPU RTX
-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換到 3D 渲染應用情境方面,LOQ 15IRX9 在 V-Ray 5 的渲染測試中跑出 14,752 個 vsamples,V-Ray GPU CUDA 為 1,209 個 vpaths,V-Ray GPU RTX 則是 1,787 個 vrays,在 3D 創作軟體 Blender 的基準效能測試裏頭,這台電競筆電的 CPU 渲染效能分數為 325.79 分,效能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54%,而 GPU 渲染效能則是 3,431.22 分,效能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14%。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LOQ 15IRX9 內建 16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為兩條 8GB 的配置,最高可選配到 32GB 的規格,其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45998 / 38918 / 40764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91.0ns,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873.59 / 465.72 / 610.92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26.5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儲存硬碟方面,LOQ 15IRX9 內建 512GB M.2 NVMe PCIe 4.0 x 4 SSD 固態硬碟,為 SK 海力士製品,不得不說 512GB 對重度玩家而言真的不太足夠

圖形效能測試:

顯示卡部分,台灣 Lenovo 官網僅提供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VRAM) 單一規格,比起 RTX 4050 或 RTX 3050 更匹配電競玩家的基本需求,但受限於價位,它就不是滿血的版本了、搭配的內顯晶片也沒有用上最新的 Arc 系列,不過其他功能像是 DLSS 深度學習超級採樣、DLSS 畫格生成以及 Max-Q 技術等,作為 Ada Lovelace GPU 架構的它則是都有具備~
-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Ultra
-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Port Royal
- Speed Way
-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我將 LOQ 15IRX9 接上電源、啟用 dGPU 工作模式與「效能」熱模式進行測試,該機在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項目裡分別獲得 24,374 / 11,992 / 6,190 分的效能表現,而在看 DirectX 12 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模式斬獲了 11,112 分的效能分數,在測試條件更嚴苛的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模式下則獲得 5,266 分的效能分數,再以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光線追蹤效能表現,最終的分數則為 6,028 分。至於看 DirectX 12 Ultimate 效能的 3DMark Speed Way 中,LOQ 15IRX9 最終獲得 2,646 分的表現;針對 RTX 40 系列顯示卡 DLSS 3 功能的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可以看到 DLSS off 的情況下幀率為 12.52fps,而 DLSS on 則是取得 62.10fps。

再來是模擬遊戲的圖形效能測試軟體《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我以 High 圖形品質、1920 x 1080 全螢幕設置進行基準效能測試,LOQ 15IRX9 最終取得了 10,340 分與「Very High」的評級。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再來進入到各位最關心的實機遊戲效能測試,這邊直接沿用上方的電源與效能設定,並以原生解析度、遊戲中最高的圖形設置(若有光線追蹤功能則開啟),測試的項目包括 5 款支援 DLSS 3 與畫格生成功能的 3A 遊戲,以及未支援該功能的 2 款作品,其中畫格生成均選擇「最高效能」的模式,而最終的測試結果則以長條圖呈現如下。

可以看到 LOQ 15IRX9 在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除了效能大魔王《電馭叛客2077》測得 57.65fps 以外,其他遊戲都跑出了 73fps 以上的平均運行幀率,在 DLSS 畫格生成功能啟用之下,《電馭叛客2077》提升了 48% 來到 85.32fps,這較前代 LOQ 15IRH8 高出了 13% 左右,實際玩起來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流暢度,而今年剛推出的 Ubisoft 海戰遊戲《怒海戰記》也由 DLSS 畫格生成未啟用前的 76fps 提高至 97fps,就 5 款支援 DLSS 的遊戲之中,啟用畫格生成後提升幅度最大的是《漫威蜘蛛人 Remastered》,有著將近翻倍的 96.71%!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接著看到散熱效能測試部份,一樣使用 CINEBENCH R20 和燒機軟體 FurMark 搭配進行測試,在筆電待機時透過 HWMonitor 監控軟體可發現,CPU 溫度最高為 59 度,而 GPU 溫度則是 42 度,此時透過 Flir 熱感應相機實際觀測機身溫度,可看到在待機的狀態下筆電平均溫度為 29.1 度,當下最熱的地方出現在筆電尾端散熱孔,為 34 度,玩家常用的 WASD 鍵則是 29.5 度,兩側置腕處為基本無感的 27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在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 兩軟體同時運轉 30 分鐘之下,CPU 溫度最高來到 83 度,GPU 溫度則來到 86 度,CINEBENCH R20 經過五輪 CPU 測試後效能分數為 5,083 分,降幅達 45.2%;另根據 Flir 的熱圖顯示,筆電機身平均溫度微幅提升至 30.9 度,此時整台裝置最高溫的地方則出現在雙風扇之間,達 47.7 度、次高處則是尾端散熱孔的 37.2 度,除了置腕處外其餘位置都有個 2~3 度的提升幅度,整體散熱表現還算 OK,沒有因為筆電左右兩側散熱孔拿掉而有多少犧牲。另外在筆電全力運轉的同時,透過分貝計測得的散熱噪音值為 59.4dB,較去年稍高一些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 PCMark 10 綜合效能
- UL Procyon 影音剪輯效能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方面,LOQ 15IRX9 在 PCMark 10 基準測試軟體模擬一般筆電日常工作的 Modern Office 測試模式(例如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作業)之下,最終獲得的生產力效能分數為 7,840 分,這部分跟初代 LOQ 沒有太大差別;而在看 Adobe Premiere 影音剪輯效能的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則是斬獲 27,498 分的效能表現,對剪輯創作的應用來說也是非常給力的!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時間
- 充電時間
LOQ 15IRX9 跟初代一樣內建 60Wh 容量的充電式鋰電池,續航時間以 PCMark 10 的 Modern Office 電池續航力測試來跑,在使用「混合」GPU 工作模式搭配「安靜」熱模式,同時將螢幕亮度調為 40%,並關閉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僅保留 Wi-Fi 連線的情況下,結果自起始的 99% 電量至自動關閉的 5% 電量,僅撐了 2 小時 34 分鐘,要帶出門完應該有些難度,若啟用最佳電園效率系統電池模式的話,應該能再多個一小時左右吧?隨附的薄型變壓器則是由 170W 升級到 230W,根據 Lenovo 所稱,透過 Super Rapid Charge Pro 快充技術可在 10 分鐘內將墊量提升至 40%,不過實際測試下由 15% 充至 100% 滿電量竟然只需要 26 分鐘,實在有夠快

▌心得總結 ▌

作為 Lenovo 平價電競子品牌的二代機種,LOQ 15IRX9 乍看之下雖然沒有太搶眼的地方,但實則在內外都有不少有感的改變,JB 自己最有感的就是線條更俐落的新設計,尾端飾板材質跟 A 件統一也讓它揮別了廉價感,整體又往 Legion 系列靠攏了一點,再來它的顯示螢幕色域也放棄了 45% NTSC 規格、並提升到標準的 100% sRGB,除了畫面稍欠明亮之外,看起來也是挺舒服的。
全新第 14 代 Intel Core i7-14700HX 處理器的換用,讓 LOQ 15IRX9 在遊戲效能上迎來顯著提升,跟同採 RTX 4060 顯示卡的 LOQ 15IRH8 相比,最高增幅達到接近翻倍的 96.71%,且 DLSS 畫格生成啟用後基本都能跑出 80fps 以上的順暢畫面,玩家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能否接受 FHD 解析度和 16:9 的古早(?)比例了


再來點評一下 LOQ 15IRX9 可以改進之處,即使硬體擴充性不錯,但 16GB 記憶體和 512GB 儲存容量對中度玩家而言或許還是少了些,另外,Lenovo 這回將連接埠機中在機身尾端與右側,玩家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至於機身左右沒有散熱孔有無影響?我自己覺得是還好,遊戲進行時筆電並未發出明顯熱度,且從 HWMonitor 在燒機測試監測的硬體溫度可得知,在多輪測試下都沒有碰到溫度牆,散熱效果還算不錯,惟「效能」熱模式還是會伴隨著較大的風扇運轉聲,玩家不妨切至平衡模式並勾選啟用 Lenovo AI Engine+,就能夠獲得接近效能模式的遊玩體驗。
不免俗地也要來談談價格,本文測試的 LOQ 15IRX9 在 Lenovo 台灣官網的選配下來是 42,165 元,甚至比初代 LOQ 還便宜一點,即便選配到 1TB SSD 也沒超過 4 萬 3,以 RTX 4060 的電競筆電來看 CP 值還算不錯,有些競品之所以能壓在 4 萬元內是因為採用了第 13 代 Intel 處理器,因此效能多少還是有差啦!整體來說,Lenovo LOQ 15IRX9 都有針對消費者在意的地方做出改善,從造型質感、螢幕色域、筆電效能,再到 AI 的整合都更符合主流市場的口味

MD:W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