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早在今年五月就發表搭載第 11 代 Intel 處理器的 MSI 系列筆記型電腦,雖然遭受全球晶片荒的影響,有不少全新筆電機種都延後在台灣上市,但趕在農曆年前也將當時所有發表的電競筆電與創作者筆電系列,全部都在台灣發售。本文的主角 MSI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系列,在發表會上是與 MSI Pulse GL 系列電競筆電相同的中階效能機種定位,但在外型設計上有些許的差異。不過同樣搭載第 11 代 Intel Core i7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卡,並搭配最高 64GB DDR4 3200MHz 記憶體、NVMe PCIe Gen3 x4 SSD 儲存裝置等硬體配置,在效能同樣能符合中階玩家的需求。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MSI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與先前測試過的 Pulse GL66 電競筆電,同樣採用鈦灰色機身外殼配置,不過相較於找來比利時 3D 藝術家 Maarten Verhoeven 為 Pulse GL66 所設計的科幻幾何線條設計,Crosshair 15 則單純使用對稱的機身線條修飾筆電上蓋,搭配鏡面的龍魂盾徽,即便少了科幻質感但還是保有龍魂系列電競的元素。

筆電前端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筆電尾端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筆電前端並未具備任何 I/O 配置,為了讓產品視覺看起來更具流線感,也取消便於開啟機身上蓋的凹槽設計,筆電後側同樣可以看到正倒梯形散熱壩,這款與 Pulse GL66 設計相同的 Crosshair 15 也同樣並非以輕薄設計為主打的電競筆電,機身厚度則同為 23.95mm,也不算能輕便攜帶的設計。

右側 I/O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左側 I/O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如果從筆電左右兩側來看,Crosshair 15 與 Pulse GL66 基本上就是完全相同的設計,筆電左右兩側的 I/O 埠配置,同樣包含 USB 3.2 Gen1 Type-C、兩組 USB 3.2 Gen1 Type-A、USB 2.0、RJ-45 有線網路插孔、HDMI、DC IN 電源輸入,以及 3.5mm 複合音源插孔,除了少了 SD 記憶卡插槽,以及使用上個世代的 USB 2.0 連接埠有點可惜外,尚屬完整的 I/O 埠配置也能滿足實際使用上的需求。

筆電底蓋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內部硬體配置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筆電下方的一體式底蓋則採用蜂巢式結構設計,並在上方開了不少進風散熱孔,除強化散熱效能外更能同時增強筆電耐用程度。筆電內部則同樣採用最新雙散熱模組散設計的 COOLER BOOST 5 散熱系統,由雙風扇與 6 散熱導管組成,搭配三個散熱孔與底蓋進風散熱孔。

PCIe SSD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BRY01322-10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記憶體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鋰電池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MSI Crosshair 15 內部硬體架構,則備有雙 DDR4 記憶體插槽,以及單個 M.2 SSD 插槽,不過僅支援 NVMe PCIe Gen 3 x4 傳輸介面,並沒有支援到最新的 PCIe Gen 4 x4 傳輸介面,算是有點可惜,另外也提供 SATA III 傳輸介面插槽,可用來進行 2.5 吋硬碟的擴充。至於無線晶片則是 Intel AX201 無線晶片組,支援 WiFi 6 與藍牙 5.2 無線傳輸,最後,內建的充電式鋰電池則為 53.5Whr 電池容量配置。

顯示螢幕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螢幕解析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視訊鏡頭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MSI Corsshair 15 同樣搭載 15.6 吋 IPS 等級的 Full HD 顯示螢幕,具備 144Hz 螢幕更新率與霧面防眩光塗層,MSI 同樣提供消費者 QHD 2560 X 1440 165Hz 螢幕更新率的規格選擇,我的建議是如果是搭配 RTX 3060 的獨顯機種,是可以選擇在 QHD 規格的機種。採用左右雙邊窄邊框設計的 Corsshair 15,同樣在螢幕上方配置視訊鏡頭與雙陣列麥克風模組,對於疫情下的線上會議與學習都相當有幫助。

筆電 C 件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鍵盤背光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獨立數字按鍵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觸控板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筆電 C 件則為具備獨立數字按鍵的標準鍵盤配置,下方觸控板則有與 Pulse GL66 相同的準星設計,不過雖說 Crosshair 的意思也是『十字準星』,但這樣沿用相同的設計,似乎太容易讓消費者混淆,MSI 的設計團隊似乎要認真地做出差異才對,觸控板當然也具備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孤島式鍵盤設計則具備良好的敲擊手感,用來進行長時間的打字輸入也沒有太大的問題,獨立數字按鍵則便於大量輸入時的便利使用機能。

MSI Crosshair 15 也同樣採用 RGB 鍵盤背光,並同為四區鍵盤背光設計,另外可以看到獨立數字鍵則因為筆電尺寸縮小的緣故,在按鍵顆粒大小也隨之縮小,且鍵盤佈局上也與一般獨立數字鍵盤不同,在使用時要花點時間適應手感。

隨機配件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專用變壓器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變壓器重量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MSI Crosshair 15 隨機會附上一個龍魂 USB 有線滑鼠,以及雙肩筆電後背包,專用的變壓器為 180W 規格配置,搭配可拆卸式電源線,整體的重量還算可以接受的 517g。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最後來實際測試一下 MSI Crosshair 15 的實機重量為 2.245Kg,搭配 23.95mm 的筆電厚度配置來說,對於需要經常攜帶筆電外出的朋友來說,並不算是符合實用的標準,以 MSI 旗下的輕薄電競來看,還有效能更好且更具攜帶性的機種選擇,但如果沒有攜帶外出的需求,只是在家中或工作地點使用的話,那就不用顧慮到重量與厚度的問題。

MSI Center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效能模式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使用者模式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系統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Mystic Light 背光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韌體更新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透過內建的 MSI Center 應用程式可讓使用者設定日夜間模式,同樣具備監控硬體狀態的儀表板,同時也擁有極致效能、平衡、安靜、超級電力與使用者共五種效能模式選擇,不過在使用者模式下,無法像 Pulse GL66 一樣進行超頻,僅能針對效能等級與風扇轉速進行設定。此外,MSI Center 也提供使用者一般設定、應用程式設定、整合式線上更新、鍵盤背光設定等選單,在實際操作上與之前的內建應用程式沒有太大的差異。

MSI Crosshair 15 A11UDK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可免費升級 Windows 11)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800H 2.3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 GPU with 4GB GDDR6 VRAM
儲存裝置:1TB NVMe PCIe 3.0 x4 SSD
記憶體:16GB DDR4 3200MHz(最大 64GB)
顯示螢幕:15.6 吋 IPS 等級(Full HD/144Hz/霧面防眩光塗層
I/O 埠:2x USB Type-A 3.2 Gen1
1x Type-C (USB3.2 Gen2 / DP)
1x USB 2.0 Type-A
1x HDMI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DC-IN
通訊:802.11 ax Wi-Fi 6 + Bluetooth v5.2
電池:53.5Wh
尺寸:359( W ) x 259( D ) x 23.95( H ) mm
重量:2.25Kg

處理器效能測試:



處理器資訊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處理器效能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Crosshair 15 內建 Intel Core i7-11800H 2.30GHz 處理器,為八核心 16 線程架構,搭配 24MB L3 快取記憶體。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92.3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543.1 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4,668 分,在 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53FPS 的效能表現。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Crosshair 15 搭載 16GB DDR4-3200MHz 記憶體,採用雙通道配置,筆電內提供兩個 SO-DIMM 插槽進行擴充,最大支援到 64GB 的記憶體容量。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48687 / 45457 / 44227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93.4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269.20 / 246.56 / 260.65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5.4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內建 1TB 儲存容量的 M.2 NVMe PCIe 3.0 x4 的 SSD 固態硬碟配置,在 CrystalDiskMark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2409.27 / 1702.26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2393.162 / 1730.757 MB/s 的硬碟讀寫效能表現,最後看到 AS SSD Benchmark 的讀寫效能測試為 2146.24 / 1689.42 MB/s,效能分數則為 3,342 分。

圖形效能測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內建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 GPU with 4GB GDDR6 VRAM 獨立顯卡,以及 Intel UHD Graphics 內顯晶片。

3DMark Fire Strike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Crosshair 15 在極致效能模式設定的環境下,使用 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進行效能測試,分別獲得 12,560 / 6,343 / 2,919 分的效能表現,在效能等級排名均超越 2020 年辦公室用平板的平均效能,不過距離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還有滿大的差距,整體來說僅能算是入門以上中階未滿的效能表現。

3DMark Time Spy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在相同的效能模式環境下,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獲得 3,364 分的效能分數,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模式下,獲得 1,499 分的效能分數,在效能等級排名上與上方測試結果相同,並不算是太過突出的表現,即便是在極致效能模式與高速散熱的加持下,算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在《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我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Full HD 解析度下,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1,650 分與平均 65.5fps,而在《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2,091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50.0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來看到的是《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我是在 1080 EXTREME 測試模式下進行,最終獲得 1,740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13.02fps 的效能表現。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最後則是在《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的遊戲圖形效能測試中,同樣將顯示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遊戲畫質則設定在 High Quality 模式進行,則獲得 5,450 分與 Fairly High 效能等級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顯示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畫質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效能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在實機遊戲效能測試中,首款遊戲同為《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我將螢幕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解析度下,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中等品質的環境設定,才不會使獨顯的記憶體過度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69fps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顯示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畫質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效能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第二款實機遊戲則同為 UBISOFT 出品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小編將螢幕顯示同樣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影像效能設定在非常高的品質設定,同時也沒有開啟光影追蹤等相關高品質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225fps

《極地戰嚎6》顯示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極地戰嚎6》畫質設定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極地戰嚎6》效能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最後一款實機遊戲則為最新的《極地戰嚎 6》,我則是採用與上方兩款遊戲相同的環境設定,不過在畫質設定上可以調整到高的設定,不過像是光追等更高品質的遊戲畫質設定就得捨棄,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81 FPS

散熱效能測試:



待機時硬體溫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待機時筆電溫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在系統穩定度測試部分,同樣在極限效能模式下,搭配 Cooler Boost 5 高速散熱模式來進行。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42 度,而 GPU 溫度則為 31 度。透過 Flir 的溫度測量儀器,實際測量筆電機身溫度,在待機狀態下,筆電機身最高溫出現在筆電 C 件中央鍵盤處,最高溫為 43.1

測試時硬體溫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測試時筆電溫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散熱噪音測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透過兩個測試軟體同時進行運作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來到 81 度,至於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3,179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相比下降約 32% 的效能,至於 GPU 溫度最高則來到 63 度。而筆電機身溫度最高處則轉移到筆電右後側的散熱孔,最高溫則小降到 42.2 度,另外可以看到筆電鍵盤部的溫度小升 0.1 度,兩側置腕處的溫度則下降最高 2 度,除了處理器的效能下降比較明顯外,整體的散熱效果相當出色。最後則是全力運轉下的散熱風扇噪音實測為 58.8dB,同樣還是保有持續性的低頻風扇運轉噪音,與先前測試 Pulse GL66 時的噪音實測數值差不多。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最後則要來看到 Crosshair 15 的筆電綜合效能表現,在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測試模式下,這款筆電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6,588 分,在效能等級排行上,接近 2020 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約優於 85% 的電腦與筆電平均效能,在這部分的測試結果表現上,比起單獨的圖形效能來得出色一些。

MSI Crosshair 15 測試報告|沈浸式風格的中階電競機
從一開始的外觀、硬體配置到效能測試,都不難發現 MSI Crosshair 15 與先前測試過的 MSI Pulse GL66 其實是同胞兄弟機種,不僅採用相同的筆電外殼設計,在 I/O 埠的配置與內部硬體架構配置上,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而兩款筆電較為明顯的不同,首先是在螢幕上蓋的紋路設計上,Crosshair 15 就少了科幻感的線條紋路,而在 SSD 硬碟的硬體擴充上,也用 SATA III 取代 PCIe Gen 3 x4 的插槽,雖然定價上會比 Pulse GL66 來得更親民一點,但未來的硬體擴充性也是滿值得列入入手考量的點之一。

在硬體效能測試上,布萊恩這次借到的 Crosshair 15 並非是頂規硬體機種,主要的差異是在獨顯部分僅有 RTX 3050 Ti 的規格配置,最高可選到與 Pulse GL66 一樣的 RTX 3060 獨立顯卡規格,比較推薦各位直接將獨顯衝到頂規,能夠獲得更多的圖形運算效能,而不會像實測出來的結果,有種中階未滿的遺憾感。整體來說,MSI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還是偏向中階效能等級的電競筆電產品,如果預算許可的話直接購入頂規機種,會省得接下來的後續升級作業,顯示螢幕部分,如果是 RTX 3060 獨顯的話可以選擇 QHD 規格,至於 RTX 3050 Ti 的話就選擇 Full HD 規格就相當夠用。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什麼都好
就是LOGO不好

在聖經的文字上,龍被視為邪惡之首,魔鬼的象徵。
所以基本上基督徒不會考慮有這個LOGO的產品
ken299629
peggydoggy 牧師屬於天主教公會、長老會之類的基督教團體的神職人員,那篇文章只是他個人的解讀而已。在地方教會裡,我們只述說聖經裡的話語,凡聖經裡沒有寫的,我們絕不述說,聖經裡說道龍就是古蛇,是撒旦魔鬼的化身。
ROXSOUL
就....不要買啊~
Pulse GL66 也要五萬了

這台感覺也要四萬左右吧!?

現在好多4萬上下的筆電都定義成中階了,萬物齊漲

之前買一台GF65升級完也是四萬,但CPU是intel第十代的,螢幕色域、傳輸接口、顯卡瓦數就犧牲了,不過其他牌子四萬多的筆電也是必須在硬體上做取捨....
fgopw5630
華碩的G513系列也是R9-5900HX+3050TI控制在4萬上下,有限的預算只能做取捨,包括傳輸接口、螢幕色域等,不過I7-11800H+3060就真的要五萬沒錯...
fgopw5630
我看錯了,原來MSI Crosshair也能選到3060的版本,不過他們定義中階,感覺螢幕色域不高,加上傳輸接口,我猜應該45K左右,如果要50K的話,那現在的高階應該就是十萬,除以2就是中階的概念
nvme怎麼配入門級的?
現在想入手的,應該都是優先考慮買12代吧?除非價位很低。
Bryan.S
第 12 代的筆電處理器目前還沒有發表電競專用的...還是會以 11 代為主力,除非有要繼續等待,不然現在還是會以 11 代為主
覺得亂....
好好的GLxx.GFxx.GSxx.GExx不好
就要搞一堆名詞出來
感覺還不錯啊,但是我還是會等新的, 電腦這東西, 買新不買舊
SonicRay wrote:
覺得亂....好好的...(恕刪)


個人也覺得GE GS GT 的分法就好,
剩下的讓使用者自行加記憶體或是硬碟就好,
現在的分法,反而很難挑選要用哪一台。
還以為出新機種....這內部跟GL66根本一個模具造出來的,說實話對今年的微星非常失望,價格開這麼高,IO接口卻給的這麼吝嗇,USB2.0??沒SD卡槽??沒ThunderBolt??更糟糕的是沒有支援PCIe 4.0
螞蟻上樹
別說Crosshair了,連6萬以上的GP都沒有記憶卡、C口跟TB.....
60w的3050ti
微星你認真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