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今年五月就發表搭載第 11 代 Intel 處理器的 MSI 系列筆記型電腦,雖然遭受全球晶片荒的影響,有不少全新筆電機種都延後在台灣上市,但趕在農曆年前也將當時所有發表的電競筆電與創作者筆電系列,全部都在台灣發售。本文的主角 MSI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系列,在發表會上是與 MSI Pulse GL 系列電競筆電相同的中階效能機種定位,但在外型設計上有些許的差異。不過同樣搭載第 11 代 Intel Core i7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卡,並搭配最高 64GB DDR4 3200MHz 記憶體、NVMe PCIe Gen3 x4 SSD 儲存裝置等硬體配置,在效能同樣能符合中階玩家的需求。

MSI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與先前測試過的 Pulse GL66 電競筆電,同樣採用鈦灰色機身外殼配置,不過相較於找來比利時 3D 藝術家 Maarten Verhoeven 為 Pulse GL66 所設計的科幻幾何線條設計,Crosshair 15 則單純使用對稱的機身線條修飾筆電上蓋,搭配鏡面的龍魂盾徽,即便少了科幻質感但還是保有龍魂系列電競的元素。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右側 I/O
- 左側 I/O
- 筆電底蓋
- 內部硬體配置
- PCIe SSD
- BRY01322-10
- 記憶體
- 鋰電池
- 顯示螢幕
- 螢幕解析度
- 視訊鏡頭
- 筆電 C 件
- 鍵盤背光
- 獨立數字按鍵
- 觸控板
MSI Crosshair 15 也同樣採用 RGB 鍵盤背光,並同為四區鍵盤背光設計,另外可以看到獨立數字鍵則因為筆電尺寸縮小的緣故,在按鍵顆粒大小也隨之縮小,且鍵盤佈局上也與一般獨立數字鍵盤不同,在使用時要花點時間適應手感。
- 隨機配件
- 專用變壓器
- 變壓器重量

最後來實際測試一下 MSI Crosshair 15 的實機重量為 2.245Kg,搭配 23.95mm 的筆電厚度配置來說,對於需要經常攜帶筆電外出的朋友來說,並不算是符合實用的標準,以 MSI 旗下的輕薄電競來看,還有效能更好且更具攜帶性的機種選擇,但如果沒有攜帶外出的需求,只是在家中或工作地點使用的話,那就不用顧慮到重量與厚度的問題。
- MSI Center
- 效能模式
- 使用者模式
- 系統設定
- Mystic Light 背光設定
- 韌體更新
MSI Crosshair 15 A11UDK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可免費升級 Windows 11)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800H 2.3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 GPU with 4GB GDDR6 VRAM
儲存裝置:1TB NVMe PCIe 3.0 x4 SSD
記憶體:16GB DDR4 3200MHz(最大 64GB)
顯示螢幕:15.6 吋 IPS 等級(Full HD/144Hz/霧面防眩光塗層)
I/O 埠:2x USB Type-A 3.2 Gen1
1x Type-C (USB3.2 Gen2 / DP)
1x USB 2.0 Type-A
1x HDMI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DC-IN
通訊:802.11 ax Wi-Fi 6 + Bluetooth v5.2
電池:53.5Wh
尺寸:359( W ) x 259( D ) x 23.95( H ) mm
重量:2.25Kg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Crosshair 15 搭載 16GB DDR4-3200MHz 記憶體,採用雙通道配置,筆電內提供兩個 SO-DIMM 插槽進行擴充,最大支援到 64GB 的記憶體容量。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48687 / 45457 / 44227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93.4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269.20 / 246.56 / 260.65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5.4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內建 1TB 儲存容量的 M.2 NVMe PCIe 3.0 x4 的 SSD 固態硬碟配置,在 CrystalDiskMark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2409.27 / 1702.26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2393.162 / 1730.757 MB/s 的硬碟讀寫效能表現,最後看到 AS SSD Benchmark 的讀寫效能測試為 2146.24 / 1689.42 MB/s,效能分數則為 3,342 分。
圖形效能測試: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內建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 GPU with 4GB GDDR6 VRAM 獨立顯卡,以及 Intel UHD Graphics 內顯晶片。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最後則是在《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的遊戲圖形效能測試中,同樣將顯示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遊戲畫質則設定在 High Quality 模式進行,則獲得 5,450 分與 Fairly High 效能等級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顯示設定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畫質設定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效能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顯示設定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畫質設定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效能
- 《極地戰嚎6》顯示設定
- 《極地戰嚎6》畫質設定
- 《極地戰嚎6》效能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筆電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筆電溫度
- 散熱噪音測試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最後則要來看到 Crosshair 15 的筆電綜合效能表現,在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測試模式下,這款筆電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6,588 分,在效能等級排行上,接近 2020 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約優於 85% 的電腦與筆電平均效能,在這部分的測試結果表現上,比起單獨的圖形效能來得出色一些。

從一開始的外觀、硬體配置到效能測試,都不難發現 MSI Crosshair 15 與先前測試過的 MSI Pulse GL66 其實是同胞兄弟機種,不僅採用相同的筆電外殼設計,在 I/O 埠的配置與內部硬體架構配置上,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而兩款筆電較為明顯的不同,首先是在螢幕上蓋的紋路設計上,Crosshair 15 就少了科幻感的線條紋路,而在 SSD 硬碟的硬體擴充上,也用 SATA III 取代 PCIe Gen 3 x4 的插槽,雖然定價上會比 Pulse GL66 來得更親民一點,但未來的硬體擴充性也是滿值得列入入手考量的點之一。
在硬體效能測試上,布萊恩這次借到的 Crosshair 15 並非是頂規硬體機種,主要的差異是在獨顯部分僅有 RTX 3050 Ti 的規格配置,最高可選到與 Pulse GL66 一樣的 RTX 3060 獨立顯卡規格,比較推薦各位直接將獨顯衝到頂規,能夠獲得更多的圖形運算效能,而不會像實測出來的結果,有種中階未滿的遺憾感。整體來說,MSI Crosshair 15 電競筆電還是偏向中階效能等級的電競筆電產品,如果預算許可的話直接購入頂規機種,會省得接下來的後續升級作業,顯示螢幕部分,如果是 RTX 3060 獨顯的話可以選擇 QHD 規格,至於 RTX 3050 Ti 的話就選擇 Full HD 規格就相當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