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一直在看物色鏡頭
淘汰手中的這隻快速故障的該死台灣第一隻IS kit鏡
接著我在這短暫的幾個月選擇鏡頭
目標是旅遊鏡
原廠能支援DPP的完整功能這點我很喜歡
可惜組裝差且畫質普普
先淘汰了表現比較差的原廠Canon 18-200mm
期待頗高的Tamron 18-270mm表現則不錯
可惜價格貴,保固普通,且沒有超音波馬達
最後我等到了Sigma 18-250mm
於是做了以下的小分析...
Sigma 18-250mm | Canon 18-200mm | Tamron 18-270mm | |
倍率 | 13.9x | 11.1x | 15x |
鏡片結構 | 14群18枚 | 12群16枚 | 13群18枚 |
特殊鏡片 | 4xSLD,3x非球面 | 2xUD,2x非球面 | 2xLD,1xAD,3x非球面 |
放大倍率 | 1:3.4 | 1:4.2 | 1:3.5 |
光圈葉片數 | 7片 | 7片 | 7片 |
口徑 | 72mm | 72mm | 72mm |
超音波馬達 | 有 | 無 | 無 |
體積 | 79mm x 101mm | 79mm x 102mm | 79.6mm x 101mm |
重量 | 630g | 600g | 550g |
保固 | 三年 | 一年 | 一年 |
價格 | 18000元 | 18500元(不含遮光罩) | 19000元 |
順便提供MTF...


先簡單分析一下旅遊鏡的優缺點吧
焦段上
通常標準鏡維持在3X左右的黃金變焦倍率
這能滿足一半的拍攝需求
另一半的拍攝需求通常需要其他的焦段補足
如18mm至更廣的廣角端
或55mm以後的望遠端焦段
而各家的望遠端則因畫質,體積與焦段(應該還有價格)上的妥協
有了望遠端70,85,105,135,200,250,270mm的標準與旅遊鏡出現
充足的焦段可免於旅遊時更換鏡頭之苦
以下熱心的Eric幫忙大家做了一張視角圖表供參考...


簡單的以焦段而言
我會建議135-270mm作為旅遊鏡標準
135mm以下其實有些半調子
不如考慮各家F2.8還比較實在一些
而旅遊鏡除了焦段
光圈也算附加的價值
普通kit鏡光圈小,光圈值都在F3.5-5.6
大光圈標準鏡則可以恆定在F2.8
測試上 - 焦段與光圈表
18-23mm F3.5
24-34mm F4
35-49mm F4.5
50-79mm F5
80-146mm F5.6
147mm~ F6.3
也就是換算18-50標準鏡也擁有大約F3.5-4.5的光圈,這點很不錯!!
除此之外
現在旅遊鏡通常會有防手震的功能
這點不只是望遠端
連18-55mm這段標準鏡焦段也有效果
讓人拿著旅遊鏡拍照也能相當安心
不過缺點也在光圈
旅遊鏡動輒十幾倍焦段相當廣
光圈是難以做大的
畫質上也是必然的差
不用比太好的
比上kit也是差
這就是畫質與焦段的一個該死的妥協...
對焦距離則是見仁見智
雖然放大倍率也不算低
但廣角端的對焦距離我得好一段時間才能習慣...
那現在就來看Sigma 18-250mm OS吧
現在對開箱照這種玩意兒比較沒興趣了
畢竟拍箱子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而鏡頭嘛
就隨便拍幾張茲做紀念即可...
▼ HSM + OS


1:3.4 macro已算是旅遊鏡的不錯表現囉 ▼

OS... ▼

鏡頭使用與開箱方面一些小感想
恆伸公司貨的標籤變了
跟以往大黃貼紙比起來現在只有比拇指大一些而已
但也不難認
不知是否為此鏡個別不同
Sigma鏡頭盒子也有小變化
盒子為近全黑
不同於以往Sigma盒子會有明顯的紅色
這顆鏡頭也沒有附贈沒什麼必要性的鏡頭袋
我是希望以後都不用附
價格全部降500是最好的
以上一連串無關緊要之後
來摸摸鏡頭...
摸習慣200g的kit後
摸起這顆鏡頭倒是頗重的 (畢竟也三倍重了)
使用的是旅遊鏡一貫的小型堪用遮光罩
一貫的有(輕微)旅遊鏡垂頭情形
鏡頭伸長有一貫的兩倍高左右
變焦環很緊有點不習慣
好處是用一陣子反而會變得適中
對焦環稍窄
這是一貫的中低階旅遊及望遠鏡作風
沒有全時對焦的功能
內對焦設計前緣不會轉動
對焦速度真的很棒
比起沒有超音波對焦的鏡頭而言差異很大
而相較於C17-85的感覺
對焦速度可說是不遑多讓
但這顆旅遊鏡搭配超音波對焦有時會有不動作的情況
個人研判是垂頭造成的關係
OS效果也是很不錯
比起Canon原廠某些鏡頭會有做動聲
Sigma的OS則幾乎無聲
耳朵貼近才可聽見
唯有做動時連帶的機身微動才讓使用者有OS在動的感覺
以上是使用上的簡單介紹
有問題請下面發問囉
視角比較
18mm - 50mm - 250mm















18mm - 250mm






250mm Bokeh
F6.3 - F8 - F11



旅遊鏡一貫很醜的Bokeh表現



再來是非常簡單不專業且不負責任的resolution test
比較鏡頭為Canon 18-55mm IS (kit)
測試條件
陰天,腳架,iso200,各拍數張擇一
上圖皆為Sigma 18-250mm OS
(照片曝光度相等,但天空有一定影響故亮暗可忽略不計,腳架有稍移動,是也範圍也可忽略)
18mm F3.5


18mm F5.6


18mm F8


55mm F5.6 (kit照片遺失)

55mm F8


250mm F5.6 F8 F11
距離近會受景深影響故無限遠測試



裁切測試

裁切 - center
18mm F3.5


18mm F5.6


18mm F8


星芒與光斑表現
18mm F3.5 F5.6 F11 F16 F22





星芒

光斑還算ok
那顆炫彩華麗的超亮光斑還不算難處理掉
星芒就參考看看吧
我個人是不喜歡這種複雜的海膽星芒就是了...
OS (防手震) 效果示意
250mm F8 1/30s (4級防手震約為1/25s)
原圖

以下是原圖裁切100%各取三張
OS off

OS on

這簡單的測試我只簡單的用M模式
各拍三張沒有挑過直接放出來
應該算是頗客觀的比較...
而這顆250mm的望遠程度可真讓人滿意
畫質也沒有某些望遠或旅遊鏡的不堪
筒狀變形沒有意外的話個人認為是等焦段旅遊鏡最優異的一隻
用慣了旅遊鏡
在50mm相形之下完全沒有"望遠"可言囉...
在Bokeh表現上則是一貫的旅遊鏡二線性表現
不過也沒有嚴重到不酥胡這樣
一切一切的缺點若建立在它擁有的優點及18-250mm這個方便焦段下便蕩然無存了
最後是實際拍攝照片
買鏡頭後的果腹... ▼


抱歉,眼睛酸痛... ▼


標準鏡做不到的壓縮感... ▼


遠到可以打雲了是怎樣... ▼

打植物也不賴 ▼

打賽車 ▼






打Maserati也可 ▼


打打草... ▼


以大花咸豐草示範1:3.4 macro效果 ▼





意外的廣角端變形頗輕微...(鼓勵鼓勵) ▼






















































































































這是三天內我隨意拍攝的照片集錦
呼...
終於打完了
文章前前後後也打了三天
我稍微的嘔心瀝血之作希望大家會喜歡囉
所有照片
請勿跟我索取原始檔或是RAW檔,這些在各大評測網站即可拿到囉
參考網站
Sigma日本官方網站
DP review
PhotoZone
The Digital Picture
吉住志穂
注意!!
受限01的640圖寬限制
以上所有橫向圖片皆為800圖寬再縮圖,上傳到01畫質相對較差
小弟的部落格有800圖寬的照片畫質更好喔!!
謝謝各位的觀賞!!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