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八月多的時候
我就已預謀要扔了我的鏡頭 (17-85mm is)
因為
我有更好的選擇
不得不說大家把鏡頭的畫質看得太嚴重了
為啥??為啥!!
一方面應該被廣大的網路及媒體吹捧銷售的影響
一方面有絕大數應該是因為爽吧
我會這樣說也不是說鏡頭的無用
而是用過好鏡頭後
才曉得
那鏡頭的高昂
原來只在我數百張中的一張裁切放大
或是一千張中的一張沖洗大照片中
才隱隱約約感受得出來
半年前的攝影書翻閱時
才曉得國外的某攝影師拿的不是好機銘鏡
而是Sony Ericsson的手機...
買鏡頭對我來說似乎不該著重畫質的銳利
先看看鏡頭的"實用"程度(光圈大小,手感or IS)
看看發色
再看看色散是否嚴重
評斷了會影響所有照片的因變數後
最後再簡單地把鏡頭的優缺點特色囊括進去即可
不如來看看olddo所說的囉
想要好的發色,買好鏡搭配廉價機身,何不乾脆到O家買台E-1,那顏色還能讓人張張都感動呢??
想一想
就算你用LEICA拍照
有幾個人看得出來呢
自己嗎??
換個角度想
好鏡頭真的有種無形的包袱是真的
--------------------------------------------------------------------------------
Canon EF-S18-55mm F3.5-5.6 IS
先從我的第一顆鏡頭EF-S18-55mm F3.5-5.6 II 說起
外型雖然不大起眼
中規中矩
輕薄短小是它最大的優點
就因為這樣
很容易讓人忽略它其他的缺點
EF-S17-85mm F4-5.6 IS USM 則是第二顆替代標準變焦鏡的鏡頭
我可以承認它不好
但它也有著IS迷人的優勢
因為這樣
我也常忘記它的缺點
光圈小 重量不輕 畫質普通
但畫質對我來說真的都不是重要的事就是了
EF-S18-55mm F3.5-5.6 IS
MTF雖然爭議頗大
但可參考的話開放光圈畫質已經比舊EF-S 18-55mm進步許多了
這是今天主角
我也不得不去多介紹它
它勝過前兩者的優勢
首先是輕便
等同於18-55的200g重量
重量只有17-85的一半不到
其實實際上交換鏡頭當中
我認為不超過400g重量的鏡頭才跟400D稱得上絕配
2~300g可謂更勻稱平衡
17-85都稍嫌重了些
輕量化最大的好處就在自拍囉
且我相信像阿如這種嬌弱女子使用上會更輕而易舉
它只需要58mm口徑即可批配
便宜的遮光罩與UV保護鏡
這顆鏡頭的產生一切以輕量化為最大訴求
包包這下子也減肥了不少
出門時400D+18-50+10-20
重量510+200+470
1180g的重量
比老爸的Canon 1N單機身還輕呢
當然也比原本17-85IS的1455g總重量還輕了許多
只帶著一機一鏡更只需710g而已
輕鬆達到輕量化目標 :P
這下真想把sigma 10-20mm換成canon 10-22mm
這樣又可以減少將近100g的重量
出門旅遊更能盡興無負擔囉
接著就是更迷人的IS
四級的IS可以輕鬆達到抑制手震的可能
優於18-55普通版本 更優於17-85的三級舊型IS
習慣IS拍攝的我
使用普通鏡頭看到那動輒1/50,1/100的安全快門就怕...
接著我蠻喜歡它的放大倍率
25cm的對焦距離輕鬆達到0.34倍的放大倍率
超過1:3的界限
換作sigma鏡頭的標準一定會印上"咩骷髏(MACRO)"這字樣
這也超過前兩者許多
最後的考慮其實也是最實在的
就是價格
價格來說與18-55 USM 相仿
更只有17-85 IS 的1/2-1/3
這麼多誘惑因素
沒辦法
我只好拋棄17-85 IS 給有緣人啦
另外
我也深深覺得17-85這老鏡頭不久後就會改版...
▼ 一片塑膠要價550元(還我錢啦)
遮光罩與先前17-85mm IS的比較來說
價格一半
製程比較簡單(無彈性卡榫)
內部為不平均的塑膠面(這點我倒覺得比殖皮的還優呢)
特地為此照了張給大家看
怎麼說質感都遠比sigma的免費遮光罩好 (家裏就3個了...)
▼ 本不想裝保護鏡,但億華賣太便宜了 XD
而我也不打算來個IS測試的老梗了
四級的IS大概可以把55mm端的1/60s快門降為1/4s左右
18mm端則從1/25s降為0.6s (廣角端實際應不能達到這種程度)
macro的小小測試
▼ Canon 17-85mm (85mm iso200 1/8s F5.6 IS開啟) 相當於0.20放大倍率
▼ Canon 18-55mm (55mm iso200 1/8s F5.6 IS開啟) 相當於0.34放大倍率
可以感受到macro的程度有明顯的增長(1:2.9)
而不知是4級IS所致還是55端的穩定程度
影像搖晃減低許多
成像頗為銳利
通常鏡頭銳利度再高
也常常敗給了一點點搖晃而失敗
不無小補的macro
出門拍攝的題材又可以多了些
最後我來比較一下我可以選擇的其他鏡頭...
1. 多花幾千可到一隻Sigma 17-70 F/2.8-4.5
光圈雖頗大
但重量及大小或價格都不是那麼具吸引力
唯獨放大倍率真的頗高
都花這麼多錢了不如買隻F2.8的標準鏡頭不是嗎
A16 S18-50等副廠變焦鏡
我也不知道為甚麼
使用大光圈鏡頭我總為了一件事情困擾
景深過淺
先前的S 28mm 1.8就是很好的例子
顧及景深我總是縮了一兩級光圈以上...
雖然必要時F2.8真的好用
但實用率不高是事實阿
可惜S牌標準鏡還未搭上OS
不然我的目標絕對是它了
接著來比較S 18-200 OS這顆新鏡
以前我曾說過我拿NIKON雞絲的話一定會給他買下18-200 VR
旅遊鏡頭好雖好
但總有一個該死的缺點
"重"
S 18-200 OS重量達到我這小玩意的三倍多重量
伸長起來跟裝米糕的竹筒差不多長 (嚇死人)
況且100-200這焦段
說真的的確比較難去用到
再者如果有需要我還比較想要 Canon 55-250 IS
兩隻悃在一起都沒有一隻旅遊鏡得重呢
這顆鏡頭或許我可以用很久
或許我可以再換一顆
但還得看有沒有更優質更具吸引力的鏡頭出現
我期待Sigma 18-50mm macro改款,能更輕薄畫質更高
也期待Canon能推出真正的旅遊鏡(不可能吧?!誰知道)
如果哪天我發瘋了
其實Canon 24-105mm L IS搭配起我的Sigma 10-20mm不是更棒
敗家無止盡
以上這些
就把它淪為空想或是理想就好囉
鏡頭測試照片已經轉到行動寫真區囉 >> 請點我
許多照片應該可以看出只有is手持能夠拍攝的
------------------------------------------------------------------------------
總結
優點
1.價格低且合理
2.塗裝上有進步,頗具質感
3.大小及重量都屬極輕量級,相當適合400D機身
4.放大倍率達1:2.9之譜
5.發色尚稱濃郁
缺點
1.外觀質感及對焦速度不及17-85mm IS,但除了對焦笨了點外已相當接近
2.輕微紫邊現象
3.有USM會更好
4.焦段增為17-70就無可挑剔了
大家鏡頭愈換愈好
我倒慢慢換出鏡頭心得了
似乎這顆廉價鏡頭才真正和我意吧
當然了
在這個不知道是不是APS-C的末代時期裡
我還想繼續享受DSLR所賦予的輕便性呢
想到FF這東西...
一機兩鏡輕鬆破兩公斤的重量加上龐大的體積
省省吧
我也沒那個能耐阿
另外想對防手振(IS)功能多一些瞭解的話
可以來這瞧瞧
文章同步發表於我的部落格
以及其他鏡頭的使用心得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