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ony A7的話題很熱
A7採用E接環, 接下來會有5支給A7全幅用的FE鏡

我查了一下
Canon EF接環的鏡後距和Sony A接環差不多
而EF-M和E接環的鏡後距都是18mm


所以我很好奇Sony接下來會推出, for A7的24-70 f/4 ZA FE蔡頭鏡的體積(尺寸及長度)
還有FE ZA版的35/2.8, 55/1.8, 70-200/4 G鏡
註: Canon EF 24-70/4L長度是94mm, 濾鏡口徑77mm, 重量600g


如果能做到很短小又高質素
勢必對其他廠家造成一些輕量化需求的壓力

之後Canon如果也出了EOS M第N代for FF (哈...作夢中),
也必須要重新設計新款鏡頭...mini L?!

但若還是Canon L鏡一樣大, 那變得頭重腳輕, 微單眼的誘因就少了很多..



小弟之前常聽到一些言論, 如進光量需求/光學的物理限制等, 所以需要這麼大支..

請對電子/光學等有了解的大大, 幫小弟釋疑, thanks!


註:
各家相機大廠都有優缺點, 希望不要變成護衛隊嘴砲戰場^^
文章關鍵字
同樣是18-55 STM,EF-M版就比EF-S版小了一圈,可見同片幅下,無反架構的鏡頭是可以縮得比SLR小。所以就算CANON把FF CMOS塞進100D裡去,大家都裝上24-70/4,無反的阿花七在體積上還是明顯有利。


nagasitori wrote:
同樣是18-55 S...(恕刪)

樓主想問的是鏡頭有沒有光學限制?已經不是討論體積優勢的問題,這部分我也是想了解的 。
做個簡單假設,以手機鏡頭所能裝下的原件跟所展現的畫質,應該是成正比吧?!大砲之所以口徑這麼大,跟畫質有關?!我覺得焦段跟口徑會因為體積而影響畫質。

不過我比較想看到有人分享理論結合驗證的回文

nagasitori wrote:
所以就算CANON把FF CMOS塞進100D裡去


好棒的想法

把100D變成全幅

但就算100D跟1DX拍出來的東西都一樣

我還是喜歡大一點重一點的機身

感覺比較好握,比較穩

PENTAX Q被我賣掉就是嫌太小台
彭昱凱(阿凱):09-1688-1688

wallatt wrote:
樓主想問的是鏡頭有沒有光學限制?...(恕刪)


樓主文中有一段想知道FE24-70/4的大小,所以小弟才去找了FE跟EF24-70/4接上機身的對比啊
不過基本上小弟覺得不管是EVIL或SLR架構,長鏡頭的尺寸都不大會改變。因為鏡片屈折率越高,色散就會越難控制,所以為了減低色散提高畫質,就算是當年4/3的ZD328,都跟其他家FF用的328同樣大管。
這應該也是各家APS-C都沒有出專用長焦鏡的主因,因為就算鏡身會比較瘦,但是鏡長很難縮短,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沿用FF系列的鏡頭就好。
同樣的道理,就算EVIL縮短了鏡後距,允許設計師把鏡頭設計得更短小。但遇上超望遠的焦段時,為了減低色散,鏡頭通常短不到哪去,各家一定還是會出轉接環,讓大家去接SLR的長鏡。至於重新設計給EVIL專用的鏡頭,應該還是會以廣角到標準的焦段為主。
0916881688 wrote:
我還是喜歡大一點重一點的機身

感覺比較好握,比較穩...(恕刪)


其實面對不同的場合跟需求,最適合的裝備應該都不一樣。譬如穿著拖鞋去巷口買包菸時,如果剛好看到很美的夕陽,身上有相機的人應該不多,頂多就是拿手機拍一拍就算了。
平常跟家人朋友簡單聚個餐,坦白說就算是100D也有點大,這時候就會很想要一台GM1
至於什麼時候會把磚頭跟加農砲拿出來,通常都是在有確定想拍的主題跟目標時,才會有決心跟動力去出砲操
說真的..
頭重腳輕真的很不好拿
小弟之前拿O家的微單眼轉接一顆4/3規格的鏡頭
雖然總重量不過也才快1.4公斤
但是所有的重心全集中在左手
一天下來真的吃不消..
還不如拿正統單眼加一顆與機身差不多重的鏡頭
就算機身800克加鏡頭800克也還覺得OK

小弟覺得
無反全幅就算出了
如果鏡頭體積壓不下來的話
市場的接受度仍然有限..
全幅的鏡頭要縮小是比較困難, 尤其長焦還是一樣很巨大



nagasitori wrote:
樓主文中有一段想知道...(恕刪)


nagasitori兄真強, 弄出這一張圖~

難怪EOS M沒出長焦鏡頭

大家也可以拭目以待, Sony FE接環的70-200/4 G鏡的畫質和體積
不過釋出日期標示為未定, Sony還在慢慢孵..應該有得等了


最近在相長焦鏡
原本在想是不是長焦搭配微單, 出門會輕鬆一些..
看來還是先敗支小小白或胖白來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