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大大推薦一管長焦鏡頭拍拍野生動物

sniper1203 wrote:
手動對焦考慮嗎?騰龍...(恕刪)

看到了,久違的,海落鷹。
http://blog.sina.com.tw/ysrl/
魯獅 wrote:
真的有人以為EF 1...(恕刪)


小弟在開始拍影片之前都是習慣手持拍,IS的幫助確實不小,尤其搭配高ISO的使用,可大幅提高機動性。當然每個人對於微震跟雜訊的忍耐度不同,至少小弟認為IS是非常實用的配備。
上腳架當然有助於取得高畫質的圖像,只不過那是就定點而言,長距離移動時絕對要靠車子。在大拜拜的鳥點拍鳥,小弟也不會排斥上腳架,反正只要卡得到位,需要移動的機會極少。
如果是輕裝備長距離的散步,小弟寧可只用328+1.4X,反正先有個紀錄再說,鳥的大小跟畫質就是其次了。

*現在回想起來,小弟的100-400連一次腳架都沒上過,通通都是手持拍。
kao_photo wrote:
最後想PK一下 EF...(恕刪)


100-400的變焦機構是可以調整阻尼的,所以拍攝者可以隨時調整鬆緊,不必擔心突然伸長或縮短。雖然它沒有防滴防塵,但也不至於特別容易進塵。
每個人手持拍的極限不同,所以400/5.6未必不適合手持拍。相反地,它高速的AF能力,非常適合追飛鳥。328跟540的AF速度雖然也很快,但是鏡身慣性太大,手持時很難像400/5.6一樣迅速轉向。
跟帶腳架相比,小弟比較建議您弄個小豆袋,裡面裝些小保麗龍顆粒。在碰上熊的時候,可以先手持拍個幾張(記得調高ISO來拉高快門速度)。然後找尋可以安置豆袋的位置,將鏡頭架穩之後,降ISO縮光圈繼續拍照片跟影片。
nagasitori wrote:
小弟在開始拍影片之前...(恕刪)

完全同意 nagasitori 大的看法!
入手 100 - 400 後,除了在大拜拜的鳥點拍鳥以外,
我也還真的是全部手持拍攝。

100 - 400 的產品定位本來就是針對〝機動性〞而設計,
看過不少心思較細膩的專業鳥友,在定焦大砲之外,
也常會另外準備一支如 300 ~ 400 較短焦段的小砲(當然是雙機流啦),
以備應付標的物突然給你來個突發狀況 …

舉 2008 年四隻丹頂鶴來台期間為例,
由於可能的人為因素(據新聞報導),
四隻鳥兒被迫由金山 40 號橋附近移至淡水的淡海新市鎮附近覓食,
正當鳥友們藉由熱線聯繫追蹤,獲知四隻鳥兒可能即將飛抵 …
正討論中話還沒說完,突然敵機(四隻鳥兒)臨空,然後從大家的頭頂上方以極為優美的姿態入場降落!
一群人當場的反射動作 … 衝回車上的衝回車上、開相機背包的開相機背包 … 急著拿小砲!
沒帶小砲的急忙將三腳架上的大砲砲口轉向,但已錯失一個珍貴的精采畫面!
因為受限於拍攝角度與焦段,架在三腳架上的大砲毫無用武之地,
而那一天我剛好抵達現場,也才剛剛將 100 - 400 架上腳架 …
那個場面我至今印象深刻,
每次都會聯想起電影中日機偷襲珍珠港的畫面 …

生態攝影,顧名思義就是要將大自然的〝生態〞記錄下來,
不可否認,能將生態做一個生動、清晰、完美的呈現是大家共有的願望與目標,
但是否一定要張張拍到纖毫畢現(所有動物都定點擺 pose?)的畫質極致,否則便不是好作品 …?
我想這是觀念上的選擇題,不是是非題。

同意 400∕5.6 在畫質上確實較 100 - 400 銳利,
但 100 - 400 除了上腳架之外,確實還是可以手持拍攝的,
否則鏡身上防手震 MOD-1 和 MOD-2 功能就是作假的。

紅冠水雞(圖 1):JPG 原圖直出,100% 裁切,無銳化等後製處理。

高蹺鴴(圖 2):JPG 原圖直出,裁切縮圖,無銳化等後製處理。
nagasitori wrote:
100-400的變焦機構是可以調整阻尼的...(恕刪)

補充一下 nagasitori 大的回覆 …

100 - 400 的可調阻尼變焦機構除了可以調整鬆緊手感,也可以扭緊鎖定;
防塵方面本產品確無刻意強調,
個人有好幾次在大雨中短時間拍攝,
拍完立刻將鏡頭擦拭乾淨,
至今倒是還沒發現有任何〝不適〞。

若重視機動性、攜帶便利性,體積與重量應該都不容忽視,
提供兩支鏡頭的外部規格供樓主參考(這方面好像有點魚與熊掌 …

CANON∕EF 100 - 400mm∕F4.5 - 5.6 L IS USM
長度 × 直徑:189(收縮)& 267(伸長) × 92mm
重量:1360g

CANON∕EF 400mm∕F5.6 L USM
長度 × 直徑:256.5 × 90mm
重量:1,250g
魯獅 wrote:
真的有人以為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這種有IS功能的鏡頭就可以手持拍照?(聽說它的IS是設計來對付長鏡頭上腳架仍有微震問題的)

看看哪位拍鳥人沒有用三腳架拍照....(恕刪)


猜想魯獅大應該是在台灣拍鳥太久,且深受“台式沙龍式”拍鳥方式影響才做出此IS(防手振)功能無用論!
國外拍鳥不流行使用沉重的油壓式雲台,對機身微振也不怎在意,更鮮少用低快門來換取畫質...
手持鏡拍攝IS防手振功能是很重要的,當然若能架腳架是更穏,但若是在只能手持拍攝的場合呢?
大白很好用啦,在國外拍攝生態題材這只鏡頭幾乎是“國民鏡”人手一只
使用器材:???太多了,很難全都想起來...Orz LLLLLLLLLLLLLLLLLLLL...還是想不起來... 數數看有幾個 L ?
kao_photo wrote:
請各位大大推薦一管長...(恕刪)


樓主如果覺得難以決定, 小弟那天在植物園, 手持500D+小小白IS 一位攝友告訴我, 鳥在那裡, 我立刻搶拍的照片, 讓你參考一下.

上為原圖 4752x3168 下為裁圖 1200x800




當初連拍5張, 有此成果, 500D都如此了, 何況你7D對焦比我強太多了...

小小白IS真是夠利,不過我太晚看見了 T..T 我已經入手白系列了, 最近會po開箱照的, 謝謝!
經過深思熟慮...在100-400L, 300L,and 400 f4.5 撕殺下...這個出現在我家門口


她超過我的預算,也超過我預期的重量(原以不超過1kg為限),但是在個位的毒照和炮火下...我敗了.... T..T 真是謝謝大家Orz。 01真的不能常上來....



100-400mm補足我100mm之後所有的炮火..(不能再想小白和小小白了 Y..Y)

T11-16 +16-35L + 24-105L +100-400L +S50 f1.4



疊疊樂就算了吧....

接下幾個月要省吃節用了
Canon 100-400mm L 第一次試拍, 真是重重重.. 400mm能手持拍不過我無法手持手動細調因為手要支撐400mm端的重量手指便無法細調,第一次試拍拍的不好, 用濫腳架整個晃個不停, 只好用自拍摸式+高ISO, ISO
用到640ISO, F 5.6 1/5000 second. 有點白吃的設定....

感想Canon 100-400mm L 近拍距離太長有1.8m 的限制 如下圖蜜蜂有難拍400mm距離大概2m的焦距拍蜜蜂還是小不啦機的

但是Canon 100-400mm L 有個好處就是找目標物快速,用100端找目標物然後申長到400端自動對焦連拍

Raw 拍 JPG 原圖直出,無銳化除的調光之外


100% 裁切,無銳化除的調光之外


Raw 拍 JPG 原圖直出,無銳化除的調光之外


100% 裁切,無銳化除的調光之外


Raw 拍 JPG 原圖直出,無銳化和其他後製


100% 裁切,無銳化和其他後製


感想2. 拍小小鳥真的要800mm才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