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DXO測驗也沒錯, 佳能的Shadow Noise的確比Sony差! 但我只想說一張好照片不只光是動態範圍強就足夠, 只是佔整張照片好壞的一部分! 當然, 現在有很多人特別在意動態範圍這項指標, 甚至這項指標信佔很重要! 我自己亦很同意! 我亦認為沒有不對!
以下是本人的經驗分享
我自己曾經是Sony A7R用家, 之前一直用佳能夠, 所以比較清楚與Sony有甚麼差異, 使用A7R期間, 很多暗部位置拉光的確雜訊沒有因此而多, 但是色彩會變得不連貫, 有點灰濛的感覺, 雖然做到暗部拉光雜訊仍然很好, 但是犧牲了色彩過渡! 就像之前有大大說雖然救到暗部位置, 但有點假.
如果說畫質好, 大家一定必定有一番爭吵, 很多人對畫質定義怎樣叫好, 分很多種, 有些人心中比重是動態範圍闊, 色彩討好,像素高或雜訊少, 所以很難決定畫質好壞! 而我自己比較重視以色彩還原這個項目, 即是接近當時人眼所看到的, 拍出來的照片亦接近真實. 很多人說後製可以救回很多, 但就算Raw也會受機身感光元件或色彩轉換訊號影響.所以我相信大家對色彩還原比較易理解.
Sony本身Raw File很細膩, 反差較高, 但色彩也會受影響, 有些色彩缺少了或與現實色彩偏遠!
正等於用於拍廣告, 高像素佔比的比重較大. 但對於拍生活相, 體積輕較重要.
只不過在我心中認為色彩, 質感比動態範圍更重要! 何況現在佳能的動態範圍也湛用, 當然可以再做好更多, 而且朝向拉光暗位後色彩變得較假及灰的現象!
TARTARUGA wrote:
阿.......錄...(恕刪)
d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timy312 wrote:
還有兩個小問題想請教:
1. 您說觀音過曝還拉的回來是什麼意思?照道理講動態範圍更強大的索尼應該更容易拉回來才對啊?
(恕刪)
幫回一下,
AFE-->Analog Front End, 類比訊號前端處理.
PGA-->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可程式化增益控制放大器.
SONY用的是固定增益前置放大器, 優點是電路簡單雜訊低, 小訊號時對提升SNR有幫助, 接近滿刻度時的THD+N也比較低, 但是介於兩者之間就不太漂亮了.
Canon的箝制放大器用的是PGA, 優點是在低照度時可以將訊號調整到接近ADC滿刻度附近, PGA的電路複雜對SNR與THD不利.
為何Canon會使用PGA呢? 因為ADC在小訊號時的線性度不好失真也大, 雖說可透過數位修正, 但是經過數位放大後與線性度修正中間會產生色階不連續問題.
還有DXO的測試不是動態範圍, 而是SNR. 動態範圍指的是1/(THD+N), 一般而言訊號越大THD越高, 放大器與ADC在接近滿刻度時失真會快速增加, 所以Canon選擇使用PGA調整進入ADC的訊號, 來得到最佳的動態範圍.
SNR主要是看低訊號時的雜訊, 動態範圍看的是大訊號時候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