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用EF35mm F2拍的,f8 快門2秒 iso320

Montonie Tong wrote:
都是用EF35mm ...(恕刪)

那35L裝APS-C機上 效果當然沒FF好摟
雖然ISO低 才320而已 但35L並非對APS-C系統設計的鏡頭
成相當然有差 即使您縮了光圈也一樣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ISO-12233-Sample-Crops.aspx?Lens=122&Camera=453&Sample=0&FLI=0&API=5&LensComp=122&CameraComp=736&SampleComp=0&FLIComp=0&APIComp=5
(以TheDigitalPicture再次證明的,大大放大的地方不算中央,差不多Mid-frame
光圈縮到8 其mid-frame的圖如過又放大檢視 就看得到差距了 )

所以想解放鏡頭 請上FF
想拍鐵鳥 7D很夠用了 對焦系統夠快 連拍屌
要想拍得有FF的銳利 就得請找為APS-C設計的鏡頭摟
C.K.H wrote:
那35L裝APS-C...(恕刪)



這推論有點問題,因為即使把 apsc 專用鏡頭接上全幅機,我們仍會發現全幅機的畫質比 aspc 機身好,
因為理論上,在相同條件下畫質好壞的關鍵不在於鏡頭是否專為什麼機身而設計,而是每個單位像數的入光量。

以 montonie 大的範例來說,鏡頭光學與構圖固定,雖然 apsc 機身拍出來的感覺比較大以致於放大地點看起來並非在中央,但實際上放大處一樣都是利用鏡頭上的相同區域投射到感光元件,兩台機身的畫質差異應該很明顯…...


ingantai wrote:

這推論有點問題,因為即使把 apsc 專用鏡頭接上全幅機,我們仍會發現全幅機的畫質比 aspc 機身好,
因為理論上,在相同條件下畫質好壞的關鍵不在於鏡頭是否專為什麼機身而設計,而是每個單位像數的入光量。

以 montonie 大的範例來說,鏡頭光學與構圖固定,雖然 apsc 機身拍出來的感覺比較大以致於放大地點看起來並非在中央,但實際上放大處一樣都是利用鏡頭上的相同區域投射到感光元件,兩台機身的畫質差異應該很明顯…...




沒錯! 相對於 APSC , Full frame 全幅畫質優勢是絕對...

不要再相信那些似似而非的說法了 一分錢一分貨 就那麼簡單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chao1973jw wrote:
上了全幅後可能望遠端就沒了乘1.6的好處...(恕刪)

那為甚麽不用4/3.....乘2呢
有看到一台

快門15萬

賣7萬整的1d4

大大衝吧~~

ingantai wrote:
這推論有點問題,因為...(恕刪)

大大說的沒有錯 畫值好壞決定於每像素的入光亮,也就是比較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
也就是為啥1D X的ISO表現極好 可是像素沒比5D3多

可是大大如果把專為APS-C的鏡頭裝上FF ((不要輕易模仿,小心撞反光鏡!
會發現有暗角、甚至是框框出現
這是因為專為APS-C設計的鏡頭,已經把不必要的光選掉了,因為CMOS沒這麼大
比CMOS範圍更大的光對於成像是不有利的

所以大部份EF鏡頭裝上APS-C,除非你自己改裝鏡頭,擋掉不必要的光
不然成像一定沒比FF好

但相對的APS-C鏡頭裝上FF 只是有暗角而已,成像因ISO表現當然比APS-C好摟


有錯請糾正~ 不知我這樣的觀念是否正確呢??
看看這篇

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捏著LP上全片幅了

C.K.H wrote:
那35L裝APS-C...(恕刪)




所以我也準備換5D3^^

chiibin wrote:
個人認為如果沒有常用...(恕刪)

認同
不過 鑑人本身是看的出差異
鑑人本身有親自體驗 LP捏住 也買下去了....

chiibin wrote:
(當然你要晚上打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 聽起來怪怪的

晚上的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