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廣角之王‧Canon EF 11-24mm f/4L USM

棒!超廣角善用透視變形和距離差距去"創作"畫面,這是其他窄焦段的鏡頭不容易體會的樂趣.把人也來變一變吧,誰教你人只有一種比例才叫好看?畢卡索早就打破這種規則了!

Eric5DMarkIII wrote:
已入手一個多星期但...(恕刪)


這樣接可以AF嗎?

吉姆林 wrote:
我是選擇開啟沒錯,若我沒記錯的話5D3目前都還不支援11-24mm的校正功能,所以本篇的照片等同是沒校正過的範例。


了解,謝謝回答!

中正紀念堂台階那張真是直的嚇人(以未校正來說),但拱門那張上下一起構圖進來,就看得出變形了.
全省走透透取景,真是太強了,好鏡啊。
romario

2003大叔 wrote:
棒!超廣角善用透視變形和距離差距去"創作"畫面,這是其他窄焦段的鏡頭不容易體會的樂趣.把人也來變一變吧,誰教你人只有一種比例才叫好看?畢卡索早就打破這種規則了!


別人在討論"桶狀變形"不是"透視變形",屬於器材工學領域與創不創作無關,麻煩尊重!


也請再看清楚開版文諄諄教誨"版友"這兩種變形的定義:

吉姆林 wrote:
相信有很多人把廣角變形、透視變形給搞混,以上都是以平視角度拍攝的成果,目的就試用來測試桶狀變形與枕狀變形,11mm廣角端有這樣的變形控制能力實在非常驚人,有些成本低廉的Kit鏡在等效24mm或28mm時的表現甚至還不如EF 11-24mm f/4L USM,至於24mm時的變形程度又更少了,這也得歸功於鏡頭內含的四枚非球面鏡片。

當你以仰角或俯角總而言之就不是用「平視角度」拍攝時,任何焦段的鏡頭都會產生「透視變形」,因為這是物理現象也是必然會出現的情形,尤其是拍攝方方正正的建築物最為明顯,當然越廣的鏡頭透視變形也越誇張;所以在拍攝建築或室內空間時,有些攝影師會選擇砸錢添購移軸鏡頭,利用Shift功能來修正透視變形,以下有簡單的範例讓各位參考。


jenhoxen wrote:
別人在討論"桶狀變形"不是"透視變形",屬於器材工學領域與創不創作無關,麻煩尊重!


J大說的是,我談的是新視野新思維,善用"透視變形"來"創作"不同於眼睛所見的畫面,離題了,抱歉.



筆誤嗎? 是不是 1/4 而不是 1/40
5分好評!!!跟第一篇入手文文看起來頗有差異!!

jenhoxen wrote:
這樣接可以AF嗎?...(恕刪)

可以但非常慢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筆誤嗎? 是不是 1/4 而不是 1/40


我想吉姆的意思是:「雖然」安全快門的理論值是1/10秒~1/15秒,但實際使用時不一定需要逼到安全快門的極限,1/40秒是他個人可以掌握的快門速度,同時也是在穩定與雜訊間取得的最佳平衡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