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小豬 wrote:
喔?何以見得?請me...(恕刪)


您的評論是這個園地少見的中肯.且不站在任一廠商捍衛者的立場..難得..

常常是 選擇一個產品==>那時的選擇變成自己性格和主見的一部份==>變成廠商的捍衛者==>

遇到廠商或產品的負面評論其言論也偏頗起來==>因為這樣不是推翻當初做選擇的那個自己..

有時..明天的觀念都會推翻今天的觀念了..何況只是購物的選擇..


話說如果能有輕小的相機.我想我家財務長.應該會投入更深.這樣一來預算可能也會比較好過..


免得一天到晚聽到..老兄您有空研究器材看01看dcview還不如去拍拍照..啥天氣不好.不會拿微距出來拍哦..

沒很涉入感的另一半
優點是有的, 但樓主大大所說的小朋友我未必能一一認同

"對焦不會移焦了 對焦更準"
如果移焦是和鏡頭有關, 那m4/3還是一樣有機會移焦
雖然現時m4/3沒甚麼有關移焦的討論,
但未必以後沒有
而且如50L這種的移焦, 如果和機身沒關的

"耗電量也降低"
真的有嗎? (疑問)
要長期開動CMOS取景
又要同時開著LCD觀景
理論上應該更花電才對吧

"快門沒有上限壽命"
m4/3拿走的只有反光鏡組和光學觀景吧
機械快門還是存在的(Pana版有有關的討論)
既然存在, 那就有上限壽命
當然,
誰知道GF2或是EP3就不會拿走機械快門

如果真的要說優點
我所想到的最大優點
應該要說到更短的鏡後距
因為有反光鏡組, 鏡後距不能更短
不能做出插入機身的短焦鏡
但如果沒有反光鏡就不同了
可以做出更好的短焦鏡頭(雖然不知為什麼)
有機會做出Hologon 16/8一樣的一級廣角鏡
(Mobile01有前輩分享過)
我是滿有期待的

至於CN家有沒跟進
跟本沒人知道
只知道未有推出產品而已
誰知道他們沒有悄悄地做事
正如當年Nikon一直說甚麼APS-C最好
甚麼不會推出如1Ds, 5D一樣的系列
今日大家當然都知道最後怎樣
又如當年Leica說CCD/CMOS前不應加濾鏡
但現在推出的M9最後還是加了

要說他們沒有跟進...還是早了點
From Hong Kong
之前的貼文沒有說的很詳細,想再補充多少

以C/N兩家的鏡群,用在沒有反光鏡的甚至鏡室的相機上,會出現甚麼問題?

小的並非光學專家,所以不敢班門弄斧,簡單的說,那就是會遇焦跟光學結構的改變,假如真的要推出沒有鏡室的相機,要不,就需要相機遷就鏡頭的光學特性,但每支鏡頭的光學特性皆不同,想想坊間的不同鏡頭的轉接環,有些會出現無法在無限遠對焦,又或者需要附加鏡片幫助對焦,光要克服對焦的問題,已經是一項災難,更別說用上附加鏡片後質素會下降的問題。

要相機為每支鏡作出合適的適節,簡直就是災難中的災難,因此以上方法看來是不可行,又或者吃力不討好的了。

更別忘了焦距轉換的問題,CMOS大小的問題,邊緣失光等等問題,想想APS-C跟FF的情況便可略知一二

另外一途,就是另行設計新鏡組群,像O家及N家般來個開天闢地,那要多少款鏡頭才夠用/合用?想想O+N有多少支M43鏡頭可以選擇,再想想C/N兩家的鏡群,那是意味著需要有龐大的鏡群作支持,否則那便是有選擇跟沒有選擇的分別。

請想想,設計新的鏡組群,意味是開設另一條新的生產線,那是赤裸裸的在未知會否增加盈利前,大幅度增加成本,先不論成與敗,提出這個設想的員工,便要有因為增加開支但銷售不佳,甚至拖累現有產品盈利,需要為此切腹一死以謝天下的覺悟。

假如祇是生產三數支鏡頭作替換,選擇這樣少,那便是失卻換鏡的意義,何不生產一台機身細小但高倍變焦鏡?現有產品還少得了嗎?

第三個方案便是加入現在的市場規格,例如M43,利用一切現有技術,使用其他廠牌的鏡頭,避免大幅增加開發成本。但請別忘記,幫助大廠賺大錢的,是賣鏡而並非賣機身。

假如真的採取第三方案,那便表示整個管理層都是白癡,拿別人的石頭打破自己家的飯碗,因為這是放棄自己生產的產品去幫助敵人坐大,在華人社會,這會被貫以漢奸賣國賊的罪名。

因此在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開闢新的系統根本就不可思議的!!
我是比較想要相機的售價少個"0",收入多個"0"(但是在尾端)。
有沒有必要少個反光鏡?個人倒不覺得有必要。

請大家繼續~
www.photo-school.net 攝影學園,攝影學習的樂園
meridian wrote:
無反光鏡大sensor相機是未來趨勢
C/N再怎麼避也避不掉的...(恕刪)


同感,sigma不加緊腳步推出更棒的產品的話,遲早丟了這個大好市場
fatpig06 wrote:
之前的貼文沒有說的很...(恕刪)


長鏡後距的可以插入短鏡距的上面吧

正如4/3鏡可以轉入m4/3鏡一樣

就算明天Canon推出如GF1一樣的機

EF鏡依然可以使用,

怎至連二十年前的ED鏡都可以(猜想)

EF鏡的話, 怎至自動對焦都可以保留

大片幅鏡轉入細片幅都應該沒問

正如L鏡轉入APS機一樣

怎至有人說

只使用成像圈的中間位置

成像會更好, 把不好的邊緣拒於CMOS以外
From Hong Kong
單純是個人觀感,小弟認為光是拿掉反光鏡,把機身縮小,並不見得就會比較好用。除了G1之外,EP跟GF的機身實在是太小了,搭配餅乾鏡跟KIT ZOOM的時候還算好,其他的大鏡頭裝上去都會顯得頭重腳輕。更何況C跟N是使用片幅較大的APS或是FF,使用的鏡頭本來就比較大。如他們也法炮製的話,只會讓機身跟鏡頭的平衡變得更糟。
無反光鏡的設計當然有其優點,只不過對於C跟N來說,應該還沒有足夠的誘因加入戰局。要沿用既有鏡頭,機身就不宜設計得太小,機身如果不縮小,那拿掉反光鏡就沒有意義了。目前讓C跟N最自豪的還是既有鏡頭資源,假如新系統不能充分利用舊鏡頭,那出新系統的意義就不大。
跟沒有反光鏡的APS或FF相比,小弟還是比較期待KISS或是D5000大小的FF機。
nokia123p wrote:
想請教的問題是
看到EP-1 EP-2
G1 GF1
都已經移除反光鏡模組
連菱形鏡也一率拿除
這樣似乎

優點 (小弟愚昧的認為) 飛吻
對焦不會移焦了 對焦更準
體積更小 逼近DC 超方便攜帶
耗電量也降低了
快門沒有上限壽命?? (待補充)
鏡頭不會那麼大摳 餅乾鏡為一例
缺點鬱卒
尺寸超小 不乾淨雜點更高
礙於尺寸 畫素在硬上往上提高 恐怕照片品質不佳?
沒有單眼的感覺了 頂多只是"可換鏡頭的DC"??
可以外接觀景窗 (那位何不內建 既然知道太陽比螢幕強)
看到上述的優點 缺點
那位何C家N家不考慮做出這樣的東西呢?
還是大廠不搞這個
單眼就應該要有快門廉???
小弟愚昧
懇請解答
...(恕刪)


CEO 又夠來唷~~

我也想請教:
為什麼你不乾脆去買 EP-1 EP-2 G1 GF1


請大家繼續~
5DⅡ,35L,24-70L,135L,85/1.8,580EXⅡ,XR500
meridian wrote:
無反光鏡大senso...(恕刪)


很期待全片幅無反光鏡的機身配上200mm焦段的旅遊鏡頭會長成怎樣XD
nokia123p wrote:
想請教的問題是看到E...(恕刪)


老弟
商場各顯神通

但得跟時,就會跟(當然有時會太慢)

現在二大廠一定認為不必跟
因現在技術、市場占有、鏡頭群等
還是最大的利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