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一段比較有興趣
這裡頭提到了一種新的平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技術
可以大幅改進讀取時間
所以這次技術性的宣示至少有兩個層面
一個是在APS-H中擠入了破紀錄的1.2億像素
另一個是在平行演算的技術上取得突破,不因像素激增而遲滯影像處理速度
但這種突破還是三缺一
鏡頭的光學性質(解析力)要能跟得上這塊神奇的感光元件才成
R6.2 wrote:
我則不希望過了十幾二...(恕刪)
台灣自己生產了一堆FULL HD的電視,到現在有多少1080P或720P的電視台?口口聲聲要推行數位電視,至今數位訊號的水準大概也就只有480P。
講難聽一點,去BT豬豬字幕組的日劇,壓成了RMVB都比那些數位電視台的畫質好,更不用說那些類比訊號的日本台。
照這樣下去,別說要上4K了,大家客廳裏頭的那些的FULL HD電視,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發揮它應有的畫質。
當然買DSLR自己拍是最快的方法之一,至少小弟都是這樣產生1080P的片源,不然真是對不起支援FULL HD的電視。
1080P的影片雖然只有兩百萬畫素,但大部分DSLR的圖檔也已接近2000萬畫素的水準了。如果要用點對點的方式100%顯示,目前40~50吋的電視恐怕還會因點距太小而看不出細節。
小弟覺得解析度提高當然是好事,不過若要看得出差別,電視的尺寸肯定也要跟著變大(應該要相當大)。
總之,小弟從不擔心DSLR的畫素增加太慢,只擔心畫質提升太少,以及鏡頭改良太慢。
那為了對應以後的高畫質,L鏡的分級該不會出現:L、XL、XXL、XXXL...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