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N99 wrote:
有些誤導....同樣...(恕刪)

簡單的想法就是假設畫素一樣。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
就算不做這樣的假設,後期處理縮圖到相同畫素,也是一樣的結果。

motomane365 wrote:
DSLR的鏡頭~他所...(恕刪)

光圈算法跟 135 不 135 是無關的。

ACON99 wrote:
有些誤導....同樣...(恕刪)

也不只是市場因素!

做消費型DC通常都是用對比度對焦,而片幅越大系統,本身在對比變化上就沒有小片幅那樣明顯。

所以就以現有EVIL機種來說,那些較大片幅的對焦來說,大多輸給小片幅系統,就是包含一些先天差異。

diffusionless wrote:
這樣要注意幾個差異1...(恕刪)
拜讀!感謝分享!

motomane365 wrote:
DSLR的鏡頭~他所寫的光圈是以135為基準去計算的
如果你把你的SONY以135去計算~他的光圈就不是F1.8了

大誤
同焦距同F值
DC和DSLR的光圈孔徑一樣大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ccpc wrote:
可是那又如何? 賣這麼貴的東西,光圈就只能F2.8 ......
夜拍還拍輸DC ?
那買DSLR配貴鬆鬆鏡頭的全是傻子嗎?...(恕刪)


夜拍輸DC

你是拿什麼來比

是大師拿DC拍

你拿DSLR嗎?

那拍輸大師是肯定的
我的部落格 http://blog.yam.com/spst
看過書上寫到 光圈F大小是一個測量出來的數值 跟孔徑沒有絕對關係

stefanw wrote:
看過書上寫到 光圈F...(恕刪)

T-number 才是測量出來的
F-number 很單純就是 f/D ,f 是焦距,D 是光圈孔徑。

若忽略光線經過鏡片的失光,F-number 可代表底片上的照度。但需要非常準確控制明暗時,光線經過鏡片的失光就不能忽略不計,於是有 T-number 的出現。

stefanw wrote:
看過書上寫到 光圈F...(恕刪)


可以參考Applied photographic optics 105頁或Focal Length and Magnification



最早期光學上為了定義影像亮度問題,對於望遠鏡頭的F(focal ratio聚焦比值),可以利用定出焦距與物鏡口徑來定義。
F=f/D。

後來使用常會有一些困擾,因此用N(relative aperture),對於一個簡單鏡片直徑為D,焦距為f
N=f/D

但現實鏡頭是種複合鏡祖,原本主點也就是薄鏡片中心,在複合鏡片時候會分做入射與出射,而產生所謂入射瞳孔口徑e(ENTRANCE PUPIL DIAMETER),焦距也會光學設計形成所謂EFL(equivalant focal length),在無限遠條件下
N=f/e


nikon 24mm F2.8
leica 50mm F1.0

所以那些是早期望遠鏡頭發展簡單方式,但對於後面鏡頭來說,可鏡頭前玉只能說是決定光圈的所需下限,像短焦距鏡頭,主點很靠近成像面,所以怎麼畫入射瞳孔口徑都不會很大,只是因為視角或其他設計關係鏡頭口徑比較大。
這個F光圈數值,是一個幾何光學的結果,不需要測量也可獲得。
為什麼會覺得 大光圈 = 好看?

散景多就好看了嗎? 那不如一整張都用最近對焦, 整張都散光光的 很好看喔

鏡頭質素不用看嗎? 如果小DC 的鏡片可以做到有L鏡的質素, 那就已經萬幸了, 可惜小DC 的鏡片沒有...很多甚至連KIT18-55的質素都沒有 結果要用內置的數碼後制來增加色彩

感光原件不用看嗎? 前文已經有說 不詳述, 但請想想為什麼一堆人為什麼那麼重都要買5D系 而不用百位數系...

為什麼 只能光圈F2.8? 不做再大的?
135系統變焦鏡的天生的問題, 再大的成本會再上升... 加上 有需要這樣大嗎?
回到最初的問題, 大光圈真的很好看嗎? 不要說FF機, 光說在APS-C 上, 用50 1.8, 近拍大頭照時, 準確對焦的前後景深深度只有不夠10CM(實數我不敢確定)... 鼻子對焦準確, 頭髮也散開了... 你要的不是一張清楚見到面的照片嗎?
當然小DC 不會有這問題, 因為他的感光完件比較小,景深深度會多一點.

為什麼夜拍會輸DC? 因為你不會設, 小DC 已經預設了很多模式, 他會自動選一個好的場景模式幫你拍~~
至於DSLR... 請好好練習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