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46分
文章編號:37065685
個人積分:46分
文章編號:37065739
個人積分:3333分
文章編號:37143131
WhiteFang wrote:
可否請diffusi...(恕刪)
F光圈是光學幾何定義下來,在這個定義中並沒有成像面的參數,所以是不會有片幅大小問題。
T光圈則是和F光圈之間就有透射比t,是需要進行鏡頭穿透後的真實進光量。
而不管,T光圈或F光圈,都是一種標定進光照度狀況,只是F光圈只是用幾何關係,而T光圈是進行實際測量,像是知名STF 135mm F2.8(T4.5)可以知道兩者差異。
像是以LEICA 90AA的光徑路線圖。


這個是在無限遠條件下。
在平行光軸的光束的進光量,就只是代表中央那一點位置的照度通常也是為最高,通常是作為光圈規格摽定,不同點的位置其光束也所不同。
當偏離中央一點,光束就會是偏斜方向,慢慢光束會越來越小,而在對角線邊緣最小。
一般廠商提供或測試的失光曲線,都是把中央光軸那一點位置當做基準,描述和中央偏離的差異,而開放光圈時候,平行光軸的光束可以完全使用到光圈葉片,而邊緣部份相對受限光徑關係,就算光圈葉片加大也無法改變失光狀況,而在縮光圈之後,最主要是影響靠近中央進光而讓兩者限制拉近。
另外請注意鏡頭光學參數在定義時候,是沒有受到成像面影響,例如口徑 焦距 光圈等。
主要是使用時候,引入視角這個拍攝範圍參數,視角就是和成像面有三角幾何關係。
視角和焦距 片幅關係如下

視角大,代表拍攝範圍容納較多物體在一張畫面裡,我們會廣角 超廣角來表示,反過來來,如果視角小,也就是拍攝範圍只有其中一些物體在裡面,就是所謂望遠,這個是實際照片可以知道。
單純看照片也無法知道焦距是多少?
只提供焦距也是不知道到底是廣角還是望遠,因為不同片幅所需要焦距都不同,必須要告知片幅系統,後來才出現方便提供<視角>,才出現等視角的等校焦距觀念。
一些常會因為在等校焦距,以為片幅會改變焦距,或著光學參數和片幅有關係,實際上片幅只是在於成像圈大小,而成像圈越大的光圈難度越高,也就是要做同樣光圈大小的難度是大幅提高,而越大片幅系統的標準焦距就已經是往長焦距方向移動,本身景深很淺,器材增大與笨重,大光圈用到機會不高,繞射光圈小而可以使用更小光圈。
個人積分:46分
文章編號:3714328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