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玩家們你會想買EOS-M嗎?

假如用的是650D的那塊CMOS
我會很想買耶~

還蠻喜歡那個發色的。
游泳傑瑞 wrote:
700D還用這一片我就不用canon了...(恕刪)


在APS-C總畫素已突破兩千萬的時代,700D跟70D恐怕只得被迫跟上,所以新機的畫面純淨度應該也不必太期待。
不過因為CANON改變了DPP中銳利化的演算法,所以就算原本滿是雜訊的RAW,也能夠以犧牲細節保留輪廓的方式改善畫質。
底下這張圖是7D在ISO3200拍的,因為進DPP後加了1EV,所以相當於ISO6400。

舊方式的SHARPNESS(3)


新方式UNSHARPMASK(3,7,7)


若能善用UNSHARPMASK,並且適當的縮圖至800~1500萬畫素,其實這些APS-C的高ISO還是勉強堪用的
對於我這些用開Canon,但又收埋幾支Carl Zeiss G mount (Sonnar 90/2.8, Planar 35/2, Biogon 21/2.8)鏡的人士,確是有點吸引!不過要等adapter出了先考慮喲。

有支Tokina 10-17mm Fisheye Zoom,不知道加了adapter有無autofocus呢?還有的擔心就是用了IS lens後的battery life。

感謝nagasitori提供的資訊

我的問題還是在於低ISO表現不佳
比如下面這一張。

650D ISO100 raw轉jpg

這是ISO100 在暗部雜訊真的高到嚇人
可以看頭髮處和畫面右邊背景樹林

之前借過朋友的600D來玩,拍回去用lightroom打開就有發現只要在暗部畫面都是這樣充滿雜訊髒兮兮的

而我又很習慣拍raw


這樣的雜訊表現,會讓後製時想要把按部調亮變得很難,因為畫質會變得讓人無法接受。


而我的350D把暗部調亮1EV還是漂漂亮亮的,也沒有這種暗部雜訊的問題

350D的時候CANON單眼相機的畫質幾乎要說是獨步武林

如今輸給SONY的CMOS太多了
NEX5N的暗部雜訊真的很少很少

CANON的鏡頭讓我很喜歡,不過一直等他出好一點的aps-c CMOS也讓我等太久了
extreme pig wrote:
看到EOS-M發表已...(恕刪)

不會想~現在比較癢的是5D2或是平價FF
EOS-M.....玩過FF再說吧
chiang名言 : "如果覺得01變了也不相信我,那就離開吧..." 01不過就是這麼玩意兒~ http://zh.wikipedia.org/wiki/
其實玩玩不同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單眼與微單不同家)
畢竟微單目前來說還是各家專用的鏡頭為主

就算不同系統又何妨,就算手中都是L鏡,但看到那樣的對焦速度真能妥協嗎?
而且L鏡不在FF下等於又被封印了

轉接後的攜帶性其實以小弟玩微單的經驗來說,不見得全是壞事
因為要方便性時,再接上原來的EF-M鏡頭就行了
沒人規定鏡頭或是轉接環一定都要帶出門,想怎麼帶就怎麼帶啊!

舉例好了,今天參加某重要活動必需要帶單眼出門
那也可以再多帶一台小小的機身+轉接環
這樣二台的鏡頭共用(互換),需要哪台拍時就用哪台,不需要的時候不過也就是個鏡頭架(負責交換鏡頭用的)
如果跟FF搭配,轉換率不同也是多了一個選項!
因為如果二台都是DSLR出動(FF+APSC)一定是比較累的

再來就是不需要EF鏡時,如出門吃飯,朋友會面,就裝上EF-M鏡頭
這樣一來的確還是有輕便性,基本上還是看怎麼去用它,畢竟它是"可換鏡頭式相機"
轉接後失去方便性沒錯,但是您可以不要單純只使用轉接......
再者,鏡頭攜帶本來再小的包包大概都能放個一機兩鏡
除了已經裝在機身上的EF-M鏡,另外再帶一顆EF鏡頭也不會佔掉多少空間

不過小弟認為把自已綁在某一家底下不見得是好事
畢竟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力
當然!如果是為了膚色那就沒辦法了...

extreme pig wrote:
看到EOS-M發表已...(恕刪)

光想到接環不能通用
心就冷一半......
不會, 因為我在物色水攝用機
EOS-M的觸控螢幕對我無用
如果不水攝我應該會考慮

目前用5D2 + 系列L鏡~~但隨身機一定是必需品!!

自從隨身機被老姊弄丟之後...
survey 過 Sony NEX, Leica,EOS-M,G1X...等!!

但考慮到輕便利於攜帶...微單眼..Out!!
考量到預算...Leica 敬謝不敏!!

多方評估後,出沒多久的 Sony RX100 最適合我的需求!!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游泳傑瑞 wrote:
350D把暗部調亮1EV還是漂漂亮亮的...(恕刪)


350D的總畫素才800萬,跟600D的1800萬差太多了。如果把600D的原圖縮到800~1000萬畫素,其實雜訊也看不大出來了
不過這幾年CANON的CMOS確實沒什麼進步,不管是動態範圍或高ISO,感覺上似乎遇到了瓶頸。假如不願意換系統,大概就得善用DPP中的UNSHARPMASK,而且看狀況縮圖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