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記者-高原由佳~1DX+200-400MM F4


狙擊手EX wrote:
她這次也有隨團來台灣...(恕刪)

太猛了,還是女生,
正常這應該要壯壯年輕人才有辦法,不然可能容易傷到說.
ForexAndrew wrote:
太猛了,還是女生,正...(恕刪)

還好啦~
其實不少阿伯阿桑把扛砲拍鳥當日常休閒活動

Smiggle wrote:
我自己用6D。只是好...(恕刪)


這個..人家妹妹有練過啦。
所以不要叫宅男硬學。
要是這些宅男或攝影狂熱者有了身體傷害,你賠得起嗎?

dixis wrote:
看到這圖片再看到版內...(恕刪)


在笑之前,請試著每天扛這些重量上下班,然後在說出你的心得。
高原由佳是為了工作,你以為他很喜歡扛嗎?

effo wrote:
我認為DSLR 很快會成為歷史...(恕刪)


就算DSLR成為歷史,FF EVIL用的長鏡還是小不到哪去。所以即使EOS M進化到跟1DX一樣強,200-400/4也不可能縮到跟小白兔一樣大。因此對長鏡使用者來說,機身的大小或重量根本就不是重點
我以前以為大白砲都很重,自從摸過老弟納管800mm後那重量對男孩子來說是不重的,但對女孩子負擔就比較大了,我覺得大炮缺點是體積太大不好攜帶,重量倒是其次....
effo wrote:
我講得不夠清楚, S...(恕刪)

理由很單純 人天性是懶的


對呀~
如果能進化到大砲鏡頭後面只接個小盒子,然後記者們拿著自己的手機即時接收小盒子傳送過來的影像按快門拍攝,連拍速度還上看1X~20FPS,那就不用背那麼重的機身,還要定期送相機回廠花錢校正對焦機構。

最好那個接鏡頭的盒子的硬體是採用開放式系統架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隨意增減擴充,要連拍多一點的加裝大容量記憶體,要附加功能多的自己上Market付費下載需要的功能,當然像是相機介面也可以讓用戶自己自訂,看是要專業型有多組快速切換鍵,還是簡易型介面就只有對焦跟拍攝按鈕。

======================================================================

以上所說只是個理想狀況,現實狀況是各家相機廠要花巨額人事費用、開發費用維持公司運作,所以已經成為相機組成零件的就是要繼續生產,只會因為需要解決設計不良而更新零件,要完全廢除不再使用那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相機用戶們當然只能接受:機器用久了就需要回廠維修校正,零件用久了損壞就是要維修換新,新機型推出就是要解決舊機型產生的問題。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nagasitori wrote:
就算DSLR成為歷史...(恕刪)


我是覺得EOS M進化到跟1DX一樣強的性能時大小反而成為重點,平常上下班可以更便攜(一機一鏡或兩鏡)到了專職的時候又可以接砲群(接大砲群時幾乎都會上腳架所以機身大小沒差)但前提是要平價....


幻想中~

nagasitori wrote:
就算DSLR成為歷史,FF EVIL用的長鏡還是小不到哪去。所以即使EOS M進化到跟1DX一樣強,200-400/4也不可能縮到跟小白兔一樣大。因此對長鏡使用者來說,機身的大小或重量根本就不是重點

nagasitori大講到重點了
小弟認為結構的不同讓相機的專長有差異
讓DSLR用長焦 EVIL用短焦才是合理的作法

其實自底片以來就是這樣
體積小的旁軸機器強項在廣角端體積小畫質佳
但是長焦鏡全部是SLR鏡頭
下圖左邊是 CONTAX G16神之眼

鏡頭突出機身不到1公分

SONY要發展EVIL靠現在的鏡頭大小是不行的
雖然很多人在嫌對稱式結構的Biogan Hologony在A7/A7r上的表現不佳
但小弟認為能夠讓體積小畫質高的對稱結構鏡頭能夠無痛使用才是SONY該努力的方向
並進一步與DSLR做出差異化區隔
不然看看那史上最大顆的標準鏡頭Carl Zeiss Otus Distagon 55mm F1.4
如果接在EVIL上一定很囧

另外小弟推測SONY已經有背照式CMOS技術了
如果能應用在EVIL上
相信應該可以更大程度的解決廣角鏡邊角斜射光吃光的問題
傳統CMOS


背照式CMOS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體積小的旁軸機器強項在廣角端體積小畫質佳
但是長焦鏡全部是SLR鏡頭


這事實上有點剛好相反....
旁軸機多在廣角領域發揮,不是因為對稱結構這些發明等等的....

而是疊影對焦的準焦率只能到某個距離....
RF 鏡鮮有 100mm 以上,因為對焦失敗機率過高。
要提升準焦機率,那相機只好做很寬,剛好又自打嘴巴....

但 EVIL 機不一樣。這是一台接近 RF 的設計方式,
卻又同時有 SLR 所見即所得的效果(還比 OVF 更準!)
而代價是耗電、全時通電的熱燥點和對比對焦尚在進步。

不過未來往哪走,根本就很明顯。
-= 散仙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