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大大推薦一管長焦鏡頭拍拍野生動物

kao_photo wrote:
謝謝大家的回答,我知...(恕刪)


如果非要二選一,小弟會選小小白,跟200/2.8L相比,小小白比較有拍攝彈性。至於倍鏡,小弟是覺得買1.4X就好,因為數位時代上2X不如用裁切。
kao_photo wrote:
kenko PRO3...(恕刪)

當然上FF及平常可用是最佳選擇,
不過登山帶的東西一定不少,
如果只是記錄,這樣做是有點不方便,
況且加了2X倍鏡光圈也須補上兩格。
http://blog.sina.com.tw/ysrl/
當初我為什麼把Canon EF 70-200mm f/4L USM賣了換EF 70-300mm f/4-5.6 IS USM(非DO版)?
1. 因為偶爾需要更長焦時,這70-300mm就是比70-200mm實用些。
2. 70-200mm是白砲,拍生態最忌諱的顏色(拍美眉就很適合了),還得買迷彩砲衣作偽裝,那不如直接買70-300mm黑砲就成了。
3. 雖說70-300mm在200-300mm端畫質差,但在70-200mm端畫質卻不輸Canon EF 70-200mm f/4L USM那支。
4. 論價格,EF 70-300mm f/4-5.6 IS USM還比Canon EF 70-200mm f/4L USM稍低,那麼這200-300mm不就是免費奉送的嗎?
5. EF 70-300mm f/4-5.6 IS USM比Canon EF 70-200mm f/4L多了IS功能,雖然我自己用不到。

您說買EF 70-300mm f/4-5.6 IS USM(非DO版)是不是比買Canon EF 70-200mm f/4L USM划算?就是C/P值高啦!

再說Canon EF 400mm f/5.6L USM這隻定焦小砲,雖然它的畫質,重量和價格都是相當不錯,但仍然得小心駕馭它才能有好的表現。
1. 它的最小(F22)和最大(F5.6)光圈畫質太差,記得儘量避免用它。
2. 必需使用穩固的三腳架。
這樣就行了嗎?不!
像我用5DII,全幅反光鏡的回彈震動都會影響到照片的清析度,因此,除了外加快門線之外,還得把相機設定為反光鏡預鎖。
另外,我還特別幫它買了一個長鏡頭支撐架。
http://www.kphoto.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ACC135&Category=59496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台灣人大多不愛大白100-400這隻鏡頭,台灣人眼裡只有那些定焦白砲。
這隻鏡頭在國外的評價很高,都公認戶外拍生態與鐵鳥的第一把交椅。
LEICAQT & XT-10 & X70
chairslin wrote:
台灣人大多不愛大白1...(恕刪)


如果不是重量跟價位超過了樓主的預算,大白確實是不錯的生態鏡。不過之前一直有謠言說大白要改款,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最好是300/4 IS跟100-400通通大改,順便把400/5.6加上IS。
從非會員到成為會員,一直在潛水中,
玩 DSLR 只有三年多,算資淺,第一次發言,請多指教。

拍生態(這裡指的暫不包括昆蟲類,而是有翅膀的或四隻腳的),
動物們的警覺性通常都很高,
常常還沒接近到適拍距離,不是飛了就是跑了,
就算沒立即遠離,也一定會跟人類保持一定的安全警戒距離,
所以一般而言,300㎜ 以下的焦段應該是不夠的(沒辦法拍〝大隻〞一些,拍得到算運氣好)。

我的第一支長焦鏡就是 CANON∕EF 70 - 300㎜∕F4 - 5.6 IS USM;
這一支鏡頭內含一片 UD 鏡片,畫質基本上是還 OK,
重量只有 630g,價格也不高,
若以重量與攜帶便利性而言, C / P 值算不錯。

但由於是螺旋式變焦,組裝又不是很札實,變焦時會有組裝鬆散的感覺,
雖然微形 USM 使得對焦還算快速,靜態拍攝時很能勝任,
不過動態追焦時(譬如追拍飛行中的鳥類),
迴轉伸縮的前對焦方式,在 USM 作動時會〝咕嚕咕嚕〞的產生輕微的震動,
雖然以較高的快門拍攝,準焦還不致有影響,
但操作手感並不理想,300㎜ 仍嫌不足的焦段也常讓我在拍攝時產生挫折感,
想接增距鏡,除了光圈因素會變成無法自動對焦以外,
更因為不是 L 鏡,所以也無法如願,
因此在〝練槍〞約一年後,就請入防潮箱休養啦!

對於拍攝生態類的標的物,〝拍得到〞一向是我優先考量,
而對於畫質的要求,只要不是不堪入目,個人將它列為次要(當然還是希望拍得好啦 …);
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定焦鏡畫質較佳,
不過個人認為如果要認真拍生態的話,
依過去幾次參加拍鳥的經驗,
覺得 500㎜ 以上才是合適的焦段。

然而,如果真要玩大的話,就必須先自問是否真有那份狂熱,
否則一遇外拍就必須扛著沉重且體積較大的砲管出門,機動性就先打了個折扣,
而通常那種長焦段+定焦的適用環境又不多(有些場合反而有縮短一些焦距的需要),
必要時手持追拍則又受重量掣肘,也因而常會失去一些精采畫面而扼腕。

我並非攝影從業人士,純粹就是喜愛輕鬆自在少負擔的玩攝影自爽而已;
基於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的多方考量之下,
第二支長焦鏡我購入了 CANON∕EF 100 - 400㎜∕F4.5 - 5.6 L IS USM(即俗稱〝大白〞),
先後又敗入了 1.4XⅡ 與 2XⅡ 增距鏡以補焦段的不足,
雖然搭配大白有無法 AF 的小小遺憾,但可以改由 5DⅡ 的即時顯示 AF-ON 取代算是勉強彌補了缺失,
而其中 1.4XⅡ 用於小小白身上,則照樣可以發揮 AF 功能;
這樣整體搭配下來讓自己依拍攝環境進可攻、退可守,
因為在很多非拍生態但需長焦段的的場合,事實上也是很好用的。

這支鏡頭個人的感覺是還不至於如前面魯獅大所形容的那麼不堪啦!(當然也可能是我要求不高 …
至於它的規格與表現,當然沒必要將它神化(沒有 100% 完美的鏡頭,得失取捨之間還是要看個人需求),
但既然敢掛上 L 的名號,總有一定程度的水準,本樓也有很多大大持有,就不需我再多嘴啦!

PS. 樓主都已經用到 7D 了,不配一管 L 字輩的來玩玩快速連拍未免太可惜了!(不一定是〝大白〞啦)

附上幾張拙作,是不夠專業,但還不至於讓眼睛充血吧,哈哈!(我好的不學,也學到了通關密語 … 別砲我 …











essence01 wrote:
從非會員到成為會員,...(恕刪)


魯獅大那支可能真的是有問題,小弟認為大白的400端,就算光圈全開也還很不錯。絕對解像力雖然是輸給400/5.6L,但對比跟發色都很討喜。
*第一張的灰面真漂亮
覺得玩生態攝影沒有300mm以上的都不夠用....
nagasitori wrote:
魯獅大那支可能真的是...(恕刪)

感謝賞圖 ~~
不過發現 PO 上來的圖好像都糊掉了(已經知道下回應該怎麼辦了)。

當初在敗入大白時,
將人家店裡的 3 支庫存全部搬出來一一測焦,
結果發現沒有一支是 100% 完美的,
只有一支在 135 段有很細微的移焦(其他焦段都很準,另兩支則無法接受),
心想反正這種長焦鏡的重點是在望遠端,
135 段對我而言幾乎不會用到(就算有需要時的場合應該也會用小小白),於是就入手了;
至今光是用大白就拍了將近兩萬張,相處愉快中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