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皇對決‧Canon EF 24-70mm f/2.8L USM II

感覺差異跟他的價差不太成正比
有一代的人還是繼續好好使用囉...
我有第一代,色散的問題在第一代的確很嚴重
二代有大幅改進,整個畫質看起來比較柔順

比較看來解析度也是大幅提升
我想口袋深的人,應該是直接買第二代才是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jenhoxen wrote:
[防撞]是前代遮罩最大的優點,連結在外筒的遮光罩在意外衝撞中確實發揮保護內筒的功能

不知國外或原廠有無這方面的質疑、測試或說明呢?
...(恕刪)



原來遮光罩最大的優點........是防撞阿???

但是大多數的鏡頭都沒有如此的防撞功能遮光罩...

遮光罩在防撞功能上這項會被質疑...被拿來測試評比???

Taipei 101 wrote:
這麼斤斤計較畫質,為什麼不買定焦鏡呢?
...(恕刪)


原廠的24L 35L 50L 85L...都還是要縮光圈...

24-70II光圈全開就是可用光圈了...不輸縮到F2.8的定焦鏡

當然比散景比不贏定焦...但是使用便利性...比定焦鏡更多彈性...

hcy101 wrote:
原廠的24L 35L...(恕刪)


你說的沒錯! 所以我才狠下心來敗這顆!

目前似乎還是缺貨中~

台灣人消費能力還是很棒的....
1DX+600EX-RT 24L II+35L+50L+85L II+百微L +24-70L II+ 16-35L II
hcy101 wrote:
原來遮光罩最大的優點........是防撞阿???

但是大多數的鏡頭都沒有如此的防撞功能遮光罩...

遮光罩在防撞功能上這項會被質疑...被拿來測試評比???


你其實不用pm給我的,這樣我就可以裝作沒看見了

沒親身經歷過火災,不曉得煙有多大、火有多熱;沒經歷過月薪三萬五每月扣5千(無息貸款買器材),捧著預支自己薪水買的嶄新鏡頭上陣去和一托拉庫好機爛機BetaCam金屬屁股衝撞,就不會曉得什麼叫提心吊膽.

基本上,Canon是新聞用機最大品牌,大三元是報導用鏡基本配備,這顆24-70要顧的不該只是紙上談兵的最佳畫質、而是實戰一百次一千次之後還保有多少畫質?

也許整個攝影產業都在變,Canon已經感覺到未來靠用嘴用鍵盤比爽的有錢消費者比較實在(職業工作者苦哈哈嘛)、也或許做過市調多數人寧願撞爛也不帶大遮光罩,再不然按照舊結構達成新的畫質體積會太大...anyway他做出來了,消費者也只能接受.

但新款遮光罩無防撞功能是事實,我提出來只想知道原廠有無針對失去的在鏡筒上補強而己.
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測試文章,感謝吉姆林大

不過小弟對於微距拍花那邊有個問題想請問吉姆林大

舊的24-70縮到f10放大那張感覺好像有手震,感覺有些晃動的殘影

與我印象中舊版這支微距縮光的效果好像有些出入

如造成吉姆林大困擾還請見諒

另外,看完吉姆林大這篇測試... 感想是如果新版賣超過5萬就是坑人...

舊版看來表現並不差,顏色表現與層次好像還是舊版比較好

更別提拍些小花小草了,放大倍率差太多,散景漂亮程度也有差

nthomas wrote:
真的想要高c/p
買tamron那棵24-70不是更好?...(恕刪)


頂級的本來就沒有CP值可言...

所以我看到原廠價錢後就跑去店家要買tamron 24-70

...多個VC防手振...又有不錯的畫質...

帶了錢...到了店裡測了半個小時...移焦...

調整移焦...24mm與70mm調準了...中間28mm 35mm 50mm中間的焦段無法調整...

另外最大問題...同一場景~同一對焦點...反覆拍來拍去...對焦穩定度不夠...前後前後飄...

店家只給試2顆...只好忍痛放棄這顆...

往往評測...很少提到對焦...實際上...原廠老鏡(2000年以前發表的)與副廠的對焦穩定性還是不如原廠新鏡...

排除對焦問題...tamron 24-70 是一個好選擇




jenhoxen wrote:
但新款遮光罩無防撞功能是事實,我提出來只想知道原廠有無針對失去的在鏡筒上補強而己....(恕刪)


各家大廠也沒有人有設計防撞的遮光罩...

我想一代的遮光罩...也不是設計用來防撞的

我想也沒有人會嫌遮陽帽不耐撞.....因為畢竟不是安全帽

講話直了一點請見諒...



hcy101 wrote:
各家大廠也沒有人有設計防撞的遮光罩...(恕刪)


非也,C/N以往所有24-70、28-70/2.8的鏡頭、包括Nikon 17-55,都是外包式遮光罩,為的就是防護性(講白了就是防撞)

Sony承接蔡司的Contax大三元設計,遮罩是附內筒,在職業用者看來就是玩樂用的(就像穿旅狐或馬汀大夫的高筒皮鞋去爬山,雖然看似有粗齒膠底及厚皮表面,在爬山專家眼中看起來還是休閒鞋的意思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