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e wrote:
一篇講如何選鏡頭的文章不是器材文?不會吧!
好吧, 是我沒說清楚我所謂 "器材文" 的定義, 很抱歉.
我認為耀輝兄要表達的是,
從他自己攝影工作者的角度來看,
一批水準以上的器材, 讓他工作時可以更心無旁鶩地專心在他的作品上,
相信他的器材可以帶給他所想要的品質.
他現在使用高檔次鏡頭, 是因為他了解他的需求到哪裡而使用,
而不是 "為了要有而有".
說我自己好了, 不要說別人.
我也曾經歷過那段盲目追逐器材的日子.
當自己踏入單眼系統時 (我是 N 家的, 不好意思, 在這邊碎嘴),
第一階段:
使用高倍變焦鏡一鏡走天下
後來發現遠比不上別人的作品
第二階段:
換機身
追逐大光圈, 大三元, 定焦鏡, 因為銀彈不足所以進出不少支都是副廠鏡頭
效果仍然不如預期
第三階段:
開始存錢通通換原廠鏡頭,
沒錢就一次玩一兩支, 脫手再換另外鏡頭
幾元也玩了, 銘鏡也玩了, 還是不行
這才開始認真研究基本的攝影觀念, 學習擺脫 Auto mode, 情境模式
試著磨練構圖跟掌握光線的技術, 開始拍幻燈片...
*************
現在經濟狀況還可以, 也換了數位機身, 也升級了機身.
過去玩過喜愛的鏡頭也都陸續收進來了,
而且都是原廠鏡, 連 18-200VR 這種旅遊鏡也入手了.
不過我自己覺得重點不在於 "因為我買的起" 所以收了這些器材,
我自認為是我了解我的需要, 我了解它能帶給我想要的東西.
*************
說了一堆沒頭沒腦的, 表達能力不好.
簡言之,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念跟立場,
各自闡述自己的看法跟心得, 大家就多聽多看.
心有戚戚焉, 就互相補充.
看法不同, 就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種東西沒有所謂的真理, 討論不過是交換彼此的心得.
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會比用質問或是批判的言語來的健康些.
一點個人淺見, 請多多指教.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希望多一些時間去看好作品, 好書.
希望與攝影同好聊的是想拍什麼題材, 為什麼要拍, 怎麼拍, ...
2002~2004 是我拍底片機的活躍時代,
EOS 5 機身加垂直手把, 我有 2-3 台, 每台市價不到 10000 元, 便宜,
我 EOS 5 加 16-35/2.8L 和 小小白兩機兩機在國外遊走,
街頭, 節慶, 舞台, ... 從整個大環境, 氣氛, ... 到某一個人的臉部特寫,
大約 10 秒就可以切換過去, 也可以切換回來.
EOS 5 不重, 安靜, 1/8000 快門, 一顆電池可以拍 50 捲,
16-35, 70-200 兩鏡, 少了中間焦段, 有點遺憾,
但兩機兩鏡可以讓我輕便快速地遊走, 安靜快速地拍攝.
多一鏡, 要換鏡頭, 袋子又重一些, 行動就笨拙些.
這樣順手的器材, 讓我覺得自由, 接近隨心所欲, 拍照時會忘了相機的存在,
因為, 我大部份時間與心思在了解在地環境, 文化, 人, 景色, ...
去感受, 會去找適當的時機,位置與角度補捉我的喜歡與感動.
大約是 2005,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山下麥可來台演講,
我發現他用的是 16-35/2.8L 與 70-200/2.8L, 也是兩機兩鏡, 甚少換鏡頭,
一樣喜歡用 Fuji RDP III 正片,
不同的是: 山下麥可用 EOS 1V, 我用 EOS 5, 他用小白, 我用小小白.
分享自己個人器材的選擇經驗是想告訴朋友, 你可以參考, 甚至抄襲我的器材選擇,
然後, 就可以安心地開始不斷地熟悉器材, 練習技巧, 去尋找題材, 深入了解, 感受, 思考, 拍攝, ...
享受攝影的過程, 分享作品給別人.
講白一點, 早點搞定器材.
clubloop wrote:
樓主有拿槍押你去掏錢買L鏡嗎?初學者看了這一篇就會決定他的一生都要用L鏡了嗎
這倒是沒錯. 法拉利是好車, 但沒人說新手入門一定要買法拉利, 得看自己用不用的到, 買不買得起. 這都是自己就可以判斷, 別人只是提供他個人經驗分享. 要不要買, 想不想買是在個人判斷. 如同 L 鏡是好物, 你要不要買, 也是個人選擇.
即使買得起法拉利, 也不見得技術得像是舒馬克才有資格開, 如同買了L鏡但拍的不好, 也不能否定他想追求個人攝影品質或是器材收藏的想法, 用攝影技術/能力甚至於財力去質疑他人買 L鏡的資格, 個人也不敢苟同.
有能力, 自己都可以做選擇. 但沒人說買 L 鏡就得拍的跟大師一樣, 同理, 拍的跟大師一樣也不見得一定得用 L鏡, 不是嗎?!
自己判斷自己想要什麼, 把別人經驗分享當作借鏡, 要不要吸收, 吸收多少, 都是你自己的判斷!!
個人經驗是, 關兄陳述的部份個人吸收到, 也是不錯的學習~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以人文或是地方采風來說,一台 5D 加上 17-40 / 70-200 F4 兩支變焦 L 鏡的確就可以涵蓋掉大部分的需求了,如果沒辦法上 5D,那就再加一顆 10-22mm ,也就足夠了,樓主說的甚是中肯。
而且,當你發現器材跟人家一樣但是拍的就是比人差的時候,也會開始自我檢討了,這點很重要。
但是副廠鏡可以捨棄掉的這一點我比較不能認同。
以S家來說,它提供了很多原廠根本不提供的規格,例如 300 - 800mm F5.6 / 120 - 300mm F2.8 這類我們鳥人會用到的鏡頭,開板大拍攝的題材可能沒有像我們這麼嚴苛(山鳥又小又遠),所以比較感受不到這些器材的差異,當你用500mm F4 瞄準8公尺外的小小山鳥,打的正高興的時候,另外一隻突然跳到離你3公尺遠的地方,在那瞬間你就會明白Sigma的價值在哪裡了。
但是論畫質,C 家大砲還是略勝這些S變焦鏡一籌就是了。
www.cycliv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