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3 Never Fails Me.」
LX3是我使用過最強悍的隨身機,鏡頭素質高、影像銳利、發色濃豔(但平衡度不是太好,尤其是膚色表現...)、操作專業、反應快捷、自動功能聰明、手動功能豐富且直覺好操作... 幾乎在每次的旅程中,LX3總是沒讓我失望過。即使是四歲小孩幫我與女王拍照,成功率也極高,留下一家子珍貴的回憶。儘管LCD偏紅過於亮麗、儘管開機時需要一些時間伸出鏡頭、儘管發色有時覺得太豔麗些、儘管焦段太短... LX3無疑是一台經典的准專業隨身相機,也難怪能創下開賣一年後身價不減反昇的奇蹟。
當然,LX3的使用者一定很感謝RICOH適時幫LX3出了一個好用的自動鏡頭蓋,讓LX3拍照時再也不需為鏡頭蓋的去處傷腦筋!再次謝謝RICOH!(RICOH賣出的鏡頭蓋應該比機子多很多... 這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
然而,LX3再好,突出的鏡頭總是讓它的體積比機身本身大許多,掛在腰上總是鼓鼓卡卡的,實在不太方便。心裡總想:如果有台機子能有LX3的性能、影像素質、鏡頭,但體積可以薄一點輕一點,方便掛在腰上,那該有多好?CANON似乎聽到了這樣的聲音,推出了S90:F2.0大光圈+1/1.7"大型感應器+IS防手震+豐富的手動功能+可完全收回機身的伸縮鏡頭+更長的望遠端(等效105mm,相比於LX3短短的60mm)... 這這這,豈不是我肖想許久的LX3的輕薄版嗎?於是等呀等、等呀等,終於在今天有機會去搬一台S90回家,心想終於可以讓LX3光榮退休了!
豈料,在試機時,隨手拿起S90來對著廣告看板試拍了幾張,咦?臉部對焦怎麼這樣慢?完全不是以前使用IXUS的美好記憶... 該不是光線不好的關係吧?我一邊嘀咕著、一邊也拿起腰上的LX3,也對著那廣告看板拍了幾張,臉部抓焦的速度快多了... 挖哩勒~~~ 那時很想告訴小姐可不可以退... 算了,人得往好的方向看(Look On The Bright Side.),別因噎忘食才是。繼續試用下去... 閃燈勒?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找不到閃燈開關,好不容易在小小的控制圓盤上看見閃燈的符號,按了好幾次才終於給我按到,閃燈就「自動昇起來」了。不過請神不容易、送神也很不容易,請繼續按那很不容易的閃燈鈕,多按幾次,閃燈才會「自動降下去」... 比起LX3那簡單帥氣強力的閃燈,S90的閃燈的操作邏輯實在是讓我無言... 這樣麻煩的閃燈用法... 我想我可能會有壓力而少去用它吧?轉轉鏡頭前的轉環吧!預設是調整ISO,還算好玩又好用。模式轉輪又小又緊,反正不會常去轉,別太計較... 電源勒?挖賽,沒事把電源鈕放在那樣遠的地方是怕使用者誤觸嗎?快門旁的縮放撥桿也是小不拉幾的,難道S90真的是為手小又巧的女性所設計?我的手指已經算很靈活了,實在很難想像那些指粗又拙的西方人要如何操作S90...
CANON的拍攝介面一直是我很欣賞的,拍攝流程很順暢,顏色上,不僅可以個別調整各色,還能將膚色獨立出來調整(所以你可以將背景顏色調得很濃,但膚色依舊保持白裡透紅的清澈感!)。S90上又增加許多不同的顏色模式,這是值得讚賞的。CANON的色調不若LX3那樣濃烈,但拍起人來更為清爽合適。只是... 檔案格式竟沒有3:2的比例,只有4:3以及16:9,這相較於LX3上可以任意使用硬體撥桿切換影像格式的功能來說,簡直是太不專業、太不合格了!一台准專業機竟然沒有提供3:2的影像格式,我到現在還是很難相信...
S90的螢幕很細緻,看起來很好,影像更新頻率也很順暢,用起來是很愜意。
總之,對S90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在入手前可以先去試試看S90的操作手感,S90的操作介面似乎太小太細緻,操作的直爽感與實用度都遠遜乎LX3。S90儘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勢必得花一點時間讓自己的指頭去適應它那細小彆扭的操作介面,某些功能真正要用時,也實在不若LX3那樣直覺好用。
玩過S90才深覺得LX3不枉是隨身機中的專業操作經典啊!(G10/G11系列已經算不上是隨身機了...)
至於鏡頭與影像素質上的差異,就由其他網友來分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