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是這段期間又剛好無月光影響
下面這些就是這一周來每天晚上睡眠不足的收穫 ^_^!
2010.01.08 IC2177 海鷗星雲
NFD300mm F2.8L,40D,LPS-V3
15分鐘X4 共1小時

海鷗星雲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90327.html
說明: 這張影像來自於不同的相機,一種是數位的 SLR ,另外是天文的數位電荷耦合器,結合兩種相機所拍攝的彩色影像。 兩台相機皆裝置在相同的望遠鏡上,觀測的地點為靠海的區域( Winter Star Party) 在佛羅裡達珊瑚群島。這個地點很巧妙地結合 這張海鷗星雲。 廣角鏡頭涵蓋 4x3 度,包含銀河系,在 天狼星的方向,是大犬座的亮星。 當然,這個區域包含 其他的星體。其中有NGC 2327,這是一個緊緻、佈滿塵埃發光的區域,裡頭有顆重星,構成海鷗的頭部。 IC 2177,構成一道圓弧,是海鷗的翅膀。 這複雜繽紛的宇宙雲氣充滿了氫原子的紅色發光,其中亮的年輕星球散布在250光年內,距離我們3,800光年。
2010.01.12 NGC2024 火樹星雲 (火燄星雲)
VC200L直焦(1800mm),40D,LPS-V3
10分鐘X9 共1.5小時

火燄星雲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說明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100112.html
說明: 1500光年之外的獵戶座裡有一個星雲,因為它的輝光和黝黑的塵埃帶,所以看起來很像是一盆火,就在影像左側。為什麼火焰星雲(Flame Nebula)會這麼明亮呢?常見的火焰是來自快速的氧化過程,並不是這個宇宙火焰發出亮光的原因。讓火焰星雲發光的真正原因,是位星雲上方的參宿一(Alnitak),它是獵人腰帶星中最東邊的那一顆。它所發出的高能輻射照入火焰星雲裡,把雲氣中氫氣的電子剝離,當電子和游離的氫復合,就產生我們所看到的輝光。上面這張火焰星雲(NGC 2024)的假色照片是在紅外線波段拍攝的,因為,在這個波段可以看到星雲裡剛誕生的年輕星團。火焰星雲是獵戶座分子雲團的一小部份,影像右側是著名的馬頭星雲,也是這個恆星形成區的成員之一。
2010.01.14 IC2177海鷗頭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12 共3小時

海鷗星雲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90327.html
說明: 這張影像來自於不同的相機,一種是數位的 SLR ,另外是天文的數位電荷耦合器,結合兩種相機所拍攝的彩色影像。 兩台相機皆裝置在相同的望遠鏡上,觀測的地點為靠海的區域( Winter Star Party) 在佛羅裡達珊瑚群島。這個地點很巧妙地結合 這張海鷗星雲。 廣角鏡頭涵蓋 4x3 度,包含銀河系,在 天狼星的方向,是大犬座的亮星。 當然,這個區域包含 其他的星體。其中有NGC 2327,這是一個緊緻、佈滿塵埃發光的區域,裡頭有顆重星,構成海鷗的頭部。 IC 2177,構成一道圓弧,是海鷗的翅膀。 這複雜繽紛的宇宙雲氣充滿了氫原子的紅色發光,其中亮的年輕星球散布在250光年內,距離我們3,800光年。
2010.01.14 NGC2903星系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8 共2小時

星系 NGC2903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70706.html
說明: 漩渦狀星系NGC 2903 距離我們大約兩千萬光年遠, 位於獅子星座。 NGC 2903 是北天很亮的一個星系,很訝異的是竟然沒有被查理‧梅西耶(Charles Messier)收錄在著名的天體目錄內。 這張令人印像深刻的 彩色照片 顯示星系很漂亮的藍色懸臂。 這張是地面的望遠鏡所拍攝的,很清楚地可以看到 NGC 2903的中心區域,夾雜老的以及年輕的星團,年輕的星團充滿星塵及雲氣。 事實上, NGC 2903 中心的新星形成率特別高,同時在無線電波、 紅外線、紫外線以及X射線 波段也都特別強。 與本銀河系來比,NGC 2903 大約只有 80,000 光年寬。
2010.01.14 M3球狀星團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6 共1.5小時

球狀星團M3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70609.html
說明: M3 (又稱為NGC 5272)是我們銀河系的銀暈裡,一百五十多個球狀星團之一。這個由比太陽年老的恆星所聚成之巨大星團,距離我們超過三萬光年遠。因此,在這張極為清晰的影像裡,位在擁擠的星團中心區的各別恆星,還是很難分辨,不過外圍區亮星的色澤,則可以輕易的辨識出來。M3眾多的低溫"紅巨星",是影像中的黃白色恆星,而較熾熱的脈動變星,則帶著藍色的色澤。仔細檢視這張深場望遠鏡特寫影像,也不難看見為數不少的背景星系。M3的大小約有二百光年,是個巨大且相對明亮的星團,不難用雙筒望遠鏡,在離大角星 (Arcturus)不遠的北天獵犬座內找到它。
2010.01.14 IC405火焰星雲 & IC410骷髏頭星雲
NFD300mm F2.8L,50D,LPS-V3
5分鐘X20 共100分鐘

IC 405火焰星雲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31124.html
說明: 波浪狀塵埃與條狀雲氣造就了火焰星雲這個名字。由不同過程所造成的紅色與紫色的雲氣分布在星雲的不同區域。照片上右邊中明亮的御夫座AE星(AE Aurigae),是如此的熱,以至於他輻射的強烈藍光會將週遭的氫氣中的電子撞離質子。當質子再度捕捉電子時,常常會再輻射出紅光。紫色的區域是這些紅光與週遭塵埃反射御夫座AE星的藍光所混合而成的。紅光的區域通常稱為輻射星雲,藍光的區域稱為反射星雲。上一張照片中的火焰星雲,他的正式名稱為IC 405,是位於御夫座方向約1500光年的遠處,橫跨約5光年。用小型望遠鏡即可觀測到它。
2010.01.14 NGC2264 聖誕樹星雲
NFD300mm F2.8L,50D,LPS-V3
5分鐘X24 共2小時

聖誕樹星雲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81225.html
Explanation: 在昏暗但令人幻想騰飛之麒麟座 (Monoceros;獨角獸)內,這片美麗星野到處都是光亮的氫氣雲。這個由宇宙雲氣和塵埃所聚成的恆星形成區,編錄號為NGC 2264NGC 2264,距離我們約有2,700光年遠。它內部混雜了被新恆星高能量恆星風所激發紅色發射星雲,以及黝黑的星際塵埃雲。不過當這些遮光的塵埃雲位在熾熱新恆星附近時,它們會反射星光,成為藍色的反射星雲。這幅廣角拼嵌影像涵蓋了3/4度的天區,大約是滿月的1.5倍,依NGC 2264的距離來估算,這相當於40光年的區域。這個區域內的著名天體包括:攤堆在影像左上角的狐狸皮星雲,它下方則有沈浸在藍色暈光中的明亮變星S Mon,而影像右端則有錐狀星雲。NGC 2264內的恆星也常稱為是聖誕樹星群,不過在這張影像中,恆星所排列出的三角形是側著,頂點在錐狀星雲,而較寬底部的中心則在恆星S Mon附近。
2010.01.15 台灣日偏食
FSQ106ED,50D,2X巴羅鏡 (1060mm)
每5分鐘拍攝一張
共19張動畫

2010.01.16 M46 & M47 & NGC 2438
NFD300mm F2.8L,50D,LPS-V3
5分鐘X12 共1小時

年輕的M46疏散星團和年老的NGC 2438行星狀星雲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990305.html
說明: 在銀河系中疏散星團 (galactic cluster or open cluster)是比較年輕的。 像這種由一大群亮星所組成的疏散星團,是誕生於靠近銀河盤面的地方,疏散星團的成員星在和銀河的重力交互作用後,它的成員會逐漸的減少。 上圖的這個疏散星團是M46,它大約是3億年前形成的,星團中仍然保有數千顆的恆星。 M46距離我們約5,000光年遠,它是位在船尾座(Puppis)之中。 對喜歡用望遠鏡觀測天體的人而言, M46可以說是個相當熟悉的天體,不過在這麼年輕的星團裡,似乎存在一個不太合理現象。 上圖中間上方有塊不可思議的紅色發亮氣體,這是一個行星狀星雲 (planetary nebula)NGC 2438。 像太陽這種恆星在它的核心燃燒氫,燃燒了數十億年核心的氫用完後,就會變成行星狀星雲,理論上這一個年老的行星狀星雲,是不應該出現在年輕的球狀星團裡的。 實際上,據估計NGC 2438距離我們只有3,000光年遠,而且它的運動速度和M46裡的成員星不同。 因此, NGC 2438只是正好在我們和M46之間,它只是偶然的位於我們和M46的視線上而已。
2010.01.16 馬卡萊恩長鍊
NFD300mm F2.8L,50D,LPS-V3
5分鐘X20

馬卡萊恩長鍊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90609.html
說明: 有一串很醒目的星系?穿過室女座星系團的中心,它被稱為是馬卡萊恩長鍊 (Markarian's Chain)。上面影像呈現了這道長鍊,其中最顯眼的是位在影像右下角的兩個大型透鏡狀星系;M84和M86,以及看似連接左下角的是兩個互相重力交互作用的星系-馬卡萊恩之眼。這些星系所屬的室女座星系團是離我們最近的星系團,擁有超過二千個星系成員,並對銀河系所屬的本星系群之星系,施加相當明顯的重力牽引。位在北天 室女座內的室女座星系團,其中心離我們大約有七千萬光年遠。在這道星系鍊中,至少有七個星系像是在同步移動,不過其餘的成員只是恰好在同一方向而已。
2010.01.16 IC410 骷髏頭星雲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12 共3小時

星雲IC 410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90117.html
說明: 位在北天御夫座的發射星雲IC 410,離我們約有12,000光年遠。這團跨幅超過一百光年的光亮雲氣,是由內部疏散星團NGC 1893的恆星風和輻射所雕塑出來的。這個四百萬年前,方由星際分子雲中誕生出來的明亮星團,位在影像中央大型暗塵埃星雲的下方。影像七點鐘方向那二道相當緻密的物質流,它們的尾部指離星雲之中心區。這些"宇宙蝌蚪"的長度約有十光年,可能是未來恆星誕生之處。在這幅窄波段假色組合影像中,來自硫、氫、氧等原子的輻射,分別以紅色、綠色和藍色來表現。
2010.01.17 獵戶腰帶
NFD300mm F2.8L,50D,LPS-V3
5min x 24 共2小時

獵戶座腰帶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90210.html
說明: 在這幅壯麗的宇宙視野裡,對角線由左至右(天空中由東到西)的藍色亮星分別是參宿一 (Alnitak)、參宿二 (Alnilam)及參宿三 (Mintaka)。又稱為獵人腰帶的這三顆藍超巨星,溫度和質量都遠比太陽高,距離我們約有1500光年遠,都是從獵戶座內被研究的很透徹的星際星雲裡誕生出來的。漂流在這個區域內的星雲,具有很有趣甚至是我們周遭很熟悉的形狀,例如影像左下角的黝黑馬頭星雲和參宿一附近的火焰星雲。著名的獵戶座大星雲則在這幅 4.4度乘3.5度天空視野之下方 。這幅彩色影像是由小型望遠鏡搭配數位相機拍攝後,且與十五年前所合成的細緻影像相比,更接近人類真實色彩視覺。
2010.01.18 IC443 水母星雲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16 共4小時

超新星遺骸 IC 443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30903.html
說明: 大約在八千年前,一顆我們星系內的恆星發生爆炸。 當時的古先民可能曾注意到這顆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客星,而現代的人類到現在還可以看見它造成的擴張氣殼。 在上面影像中,IC 443的部份氣殼可以清楚看出是由許多複雜的絲狀物所聚成,而且部份正在衝撞周圍的分子雲。 衝擊震波激發了分子氫,使天文學家得以探索高速移動的超新星爆炸雲氣,如何影響分子雲內的恆星誕生活動。 除此之外,天文學家推測衝擊震波可能可以把某些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 超新星遺骸 IC 443在紅外光和X射線波段,也被證實會發出很強的輻射。
2010.01.18 M106星系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30分鐘X7 共3.5小時

獵犬座內的M106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50730.html
說明: 位在大熊座附近被獵犬座群星環繞的這個星系,是由公制推手的法國天文學家Pierre Mechain在1781年發現的。 後來,他的朋友兼同事梅西葉把它納入他的編錄之中成為M106。 近代的深空望遠鏡證實它是個宇宙島;一個位在我們銀河系群星外面,跨度三萬光年、距離我們二千一百萬光年的螺旋星系。 在M106之內,年輕的藍色星團與紅色的恆星育嬰室,織成這個星系壯麗的漩渦臂。 在這幅美麗的影像裡,可以很清楚地看見這顆星系明亮的核心。此外,從電波到X射線的電磁波段也都可以看見它的核心,因此它是一個鄰近的西佛型活躍星系。而這個西佛星系的核心會如此明亮,據信是由掉進大質量核心黑洞的物質所造成的。
2010.01.18 Omega星團 19日天亮前拍的~仰角還真是低啊~
NFD300mm F2.8L,50D,LPS-V3
5min x 16 共80分鐘

半人馬座亞米茄星團:現知最大的球狀星團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90301.html
說明: 這團巨大恆星球的年齡比太陽大。遠在人類出現、恐龍在地球上漫遊、甚至地球存在之前,古老的球狀星團就形成,並且繞著當時年輕的銀河系運行。在現今留存下來的200多個球狀星團之中,半人馬座亞米茄星團是其中最龐大的一個,擁有超過一千萬顆成員星。在地球的天空中,半人馬座亞米茄星團也是最明亮的球狀星團,擁有3.9的視星等,因此南半球的觀星人用肉眼就能見到它。編錄號為NGC 5239的半人馬座亞米茄星團大小約有150光年,距離我們有一萬八千光年遠。與其他球狀星團最大的差異是,半人馬座亞米茄星團有數群不同年齡和化學成份的成員星,而這顯示這個球狀星團在過去120億年中,經歷了相當複雜的演化歷史。
2010.01.19 IC1805心臟心雲中心部份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4 共1小時~~天黑後角度已經太低

發射星雲IC 1805的中心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80726.html
說明: 發射星雲IC 434中心區的宇宙雲氣,擁有各種非常奇特的形狀。當然,它們是由星雲內的新恆星星團 (Melotte 15)之恆星風和輻射所雕塑出的。這群年齡只有一百五十萬年的星團,位在這張彩色星野影像的右方,在輝光原子雲氣的襯托下,它的內部還有許黝黑的塵埃雲。這張照片是由望遠鏡窄波段和寬波段影像組合出來的,視野橫跨15光年的區域,並記錄了來自氫(綠色)、硫 (紅色)和氧 (藍色)的輻射。更大視野的IC 1805照片,更可看出為何它被叫做心臟星雲。心臟星雲位於仙后座內,離我們約有七千五百光年遠。
2010.01.19 M38跟左邊的星團 NGC1907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15分鐘X4 共1小時

疏散星團M38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30107.html
說明: 疏散星團M38位在北天的御夫座 (Auriga)內,用雙筒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它。 位在銀河盤面的M38是個平常的疏散星團,成員星的年齡大約都是二億年。M38算是相當年輕,所以還有許多藍色的亮星,不過,它最亮的星是一顆亮度約為太陽900倍的黃色巨星。 這個星團距離我們約有4千光年,大小約為25光年。 上面影像中的M38,大約在疏散星團M36西北方2.5度的位置。 疏散星團是一種受到重力鬆散束縛的天體,隨著它繞銀河中心運行,星團會變得愈來愈鬆散,成員星也會慢慢的脫離出去。
2010.01.19 IC443 水母星雲
NFD300mm F2.8L,50D,LPS-V3
5min x 24 共2小時~~淡淡的雲氣部份在平地還真難拍出來

超新星遺骸 IC 443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30903.html
說明: 大約在八千年前,一顆我們星系內的恆星發生爆炸。 當時的古先民可能曾注意到這顆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客星,而現代的人類到現在還可以看見它造成的擴張氣殼。 在上面影像中,IC 443的部份氣殼可以清楚看出是由許多複雜的絲狀物所聚成,而且部份正在衝撞周圍的分子雲。 衝擊震波激發了分子氫,使天文學家得以探索高速移動的超新星爆炸雲氣,如何影響分子雲內的恆星誕生活動。 除此之外,天文學家推測衝擊震波可能可以把某些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 超新星遺骸 IC 443在紅外光和X射線波段,也被證實會發出很強的輻射。
2010.01.19 NGC3521 星系
VC200L F6.4 reducer(1280mm),40D,LPS-V3
30分鐘X2 共1小時
只拍了兩張
01.20 早上1點多整個天空突然都是雲~@_@!

位在獅子座的NGC3521是個離我們2350萬光年遠的銀河系
連續1週的晴朗天氣終於結束
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