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熱烈討論著5DIII的功能,測試文也不斷的出來證實新機的數據,
然而我在意的不是ISO與對焦性能的提升,這雖重要但也很基本,
這如果三年沒比三年更好的話,那新機還要賣嗎?
反而我在意的是與科技進步無正相關的特徵:發色
常會有人感慨的讚嘆老機的發色:濃郁而準確
新機一台接著一台出,功能越來強,但顏色卻越來越不真實(甚至可以說是奇怪的色調)
雖然現在曲調套用和後製很方便,但我們都知道:總是差那麼一點,無法調出一模一樣的色調,
令人困惑的是發色究竟是一種可獨立調整的參數,或是也會被新的相機組件交互影響,
如果有一台ISO與對焦更強,但發色和前代機一樣的機子出現,那絕對是更合我意!
這也是為甚麼老機功能雖差,但還是有人願意將就點用-為了這發色、和那溫順的畫面層次感吧!
5DIII開賣至今,我唯一關切的是與前兩代機發色的差別,
不知是否解新RAW檔的軟體被侷限住,而導致現在實拍照很少(測試照倒是很多:測試高ISO、測試對焦)
但從有限的照片看來:已有人提出5DIII的發色不再透亮,
我的感覺是:5DIII的顏色變深與對比變強,當然這樣的照片看起來會比較銳利而有立體感,
但相對的是發色不再清透自然、層次不再柔順,邊緣線的撕裂感更明顯,寬容度也連帶變窄了,
就連CANON最為人稱道的人像膚色,在這裡也看不出優勢了
以上僅個人所見與想法,或許有已入手5DIII的大大願意提供與前代機之間的發色差異的比較(或是測試照)再來討論會更準確!
淺談 Canon 機身色彩的表現差異
njh123 wrote:
若RIT軟體對細節的轉換保留更佳,那為甚麼反而CANON是主推DPP來解RAW,
或說DPP為何無法做到同RIT的解像還原力呢?
RIT的14bit只支援到1DS3,為什麼Canon要放棄它,小弟也不知
不過機身直出JPG, 是用RIT引擎
但是60D可以機身處理RAW,小弟就不知它是不是也用RIT引擎了
DPP跟RIT高光細節的差異,kent大也作比對過:5D2 高光細節測試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