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關鍵字
smd747gmail wrote:
5D3的dprevi...(恕刪)


整體看起來
一個抹的技術高不會大量遺失細節
一個解析度超高細節保留較多

看來剩下能讓使用者選擇的參考就是,對焦功能、連拍數量、畫數高低、主觀色彩喜好哪家、有沒有系統包袱、操作習慣、價錢考量了。

說真的如果俺太座肯的話
我還真想雙系統FF都玩看看呢!
可惜只能選一家~

只好選偏好的了

ps:不過也看出5D2為什會繼續供貨了~其實5D2在ISO表現上已經是可圈可點了!!
如果有預算上的問題的大大,不妨就先上5D2吧。等口袋預算夠在升級也不遲~搞不好未來5D4或D900更猛喔!
5D Mark III, 50mm f/1.8, 35mm f/1.4L, 135mm f/2.0L, 24-70mm 2.8L II, 600EX-RT
往越上面的ISO看
大概好上約半級到一級
再加上5D3的快門來得都比5D2快
所以大概可以稱之為進步一個等級的ISO
看了 RAW 之後只為 5D2 的 ISO 感到非常滿意。

5D3 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神,原生 ISO 開那麼高,原來它的 ISO 並沒比 5D2 好到哪裏去,

只贏 5D2 不到一格的 ISO,卻要價 11 萬多,笑唉!這讓我確定5D2 繼續開心服役。

我想 Canon 對感光元件該做的都做了吧,最明顯的進步為廠商數年前

縮小感光畫素間的間隙,至幾乎無間隙,極大化感光畫素的面積,

我那時就在想,無間隙技術之後呢?

能做的可能只剩改善感光元件的感光度和純度,和降低電子零件間的訊號干擾。

我相信接下來的 ISO 進步腳步應該會慢下來,每三年一格吧,除非有奇蹟材料出現。
乍看之下, 5D3跟5D2分別真的很少
這是否證明如果只影RAW檔, 兩部機質素是一樣的呢? (只是5D3機身的software抹雜訊好一點)
我也順便看了D800和D4, 發現D4跟5D3相近, D800特別差, 我想是每個pixel的面積關係吧

這是否證明, RAW的質素是取決於pixel的大小呢?
如果用dpp或是lightroom的NR去除雜訊, 兩台機子的結果又是否有分別呢?

如果有好心大大能分享5D2和5D3的同時間拍的RAW檔給小弟下載在自己電腦上看一下就太好了

roma_batis wrote:
乍看之下, 5D3跟...(恕刪)
這是否證明, RAW的質素是取決於pixel的大小呢?...(恕刪)


應該說是感測器的抗雜訊電路設計 + 製造技術/工藝/製程 + 影像處理器...
是RAW的質素決定因素 不會是一個單純條件控制的
有錢還是換5d3吧,除了畫質好之外,對焦跟5d2比好太多,加上有靜音快門,正常模式下反光鏡震動比5d2小,其它操作上的改進,還是值得的,我自己從5d、5d2、1d4用到現在,留下了5d3、1d4,感覺大部份狀況下,5d3的對焦不會差1d4很多,邊緣對焦點也蠻準的,讚!

myclie wrote:
有錢還是換5d3吧,...(恕刪)


+1

一台Dslr不能只看畫質的表現,不然沒有人願意花大錢買1D系列,操控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應付更多狀況,提高成功率,5D2單以畫質來說已經夠好,好像是沿用1Ds2還是3?的Cmos,但美中不足就是它的操控性比較陽春,所以喜歡慢慢拍的人,5D2是一部很好的機子,想要多一點操控性當然就要往5D3,甚至1DX發展,相信買5D3的朋友本來就不期待它的畫質或高ISO能比5D2好多少!
大龍1235 wrote:
+1一台Dslr不能...(恕刪)


為什麼不期待高ISO跟畫質進步?這不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我看到畫質沒進步想買的感覺會下降很多

除非這已經是畫質的極限了

現在連APSC都越做越好我覺得FF反而偷懶了



LEICAQT & XT-10 & X70

smd747gmail wrote:
為什麼不期待高ISO...(恕刪)


因為5D2的畫質已經夠好了,要超越它,除了往更大片幅發展外,同級片幅能再超越的實在有限,若是提高相素到NIKON D800的3600萬畫素,還是有人擔心過高的畫素反而對畫質及高ISO有不良的影響~~

所以有些人因只不滿意5D2的操控而改買1D4,到最後還是覺得畫質沒5D2好,所以就很希望有一台有5D2的畫質,有7D的操控機出現,5D3不就正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