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C家用家. C家會否推出無LCD的單反呢? 原因有以下:
1. 減低成本
2. 減少機身厚度重量
3. 讓用家重拾菲林機感覺, 認真的拍好每一張, 重新著重構圖

各大大有何意見
那用底片機不就好了???

不然買可翻轉螢幕單眼把螢幕翻轉蓋住就好啦

至於機身厚度有那個反光鏡在很難啦
faifaifaifai wrote:
我是C家用家. C家...(恕刪)


講到這裡,先提供一些資訊。
F到F5

剖面
F
F2
F3
F4
F5


D4

確實拿掉LCD可以減低一些厚度,但這樣其實對於成本降低部分沒有差多少,反而可以因為特殊性而較小市場。


商品價位並不是因為增加某些功能產生成本價位差,而是閹割功能而塑造出價值與定位的價位差。
那不就像QX10、QX100=.= 賣不好的東西他怎可能會出

faifaifaifai wrote:
我是C家用家. C家...(恕刪)


現在的單眼會重會大,機身LCD的影響並不大. 電子組件反而該負最大的責任.

如果Canon真想出一台類似N家DF的相機,個人倒建議乾脆拿掉大部份的電子機能(包括自動對焦),只保留光圈'WB'ISO等基本性能'加上裂像對焦屏 . 最後來一個嚇人的低價. 這樣應該會有市場.



物理限制目前還是無法突破

就連SONY做最小也就只能那樣了

有反光鏡的話更厚重,只拿掉LCD 減少不了啥,徒增不方便,自找麻煩

如果把lcd拿掉了..要選菜單的時候.
是要另外選購外接觀看嗎?!
還是從此不更改設定.調控?


不知你是要聽人家說"有"還是要聽人家說"無"?
faifaifaifai wrote:
我是C家用家. C家會否推出無LCD的單反呢? 原因有以下:
1. 減低成本
2. 減少機身厚度重量
3. 讓用家重拾菲林機感覺, 認真的拍好每一張, 重新著重構圖

各大大有何意見


1. 那片LCD成本大概只百元台幣以下而已......購買相機時跟商家殺價就有了......
2. LCD只有0.4cm厚而已... 重量大概60g附近吧....
3. C家LCD顯示可以關起來...你可以自己選擇逼迫訓練自己......不過觀景窗中的測光LCD,我就不知怎關起來了....最好連這TTL測光值也能關起來....訓練自己對現場光的敏感度....


我認為這種沒有LCD的產品不太可能在C家出現...

你可以期待其他家例如P家出一台
畢竟這個需求真的太少了

不過少掉了LCD,CMOS後面還是有電路板其實也不會減少很多體積
不過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很普及
也許以後的相機可以與手機連線檢視相機裡面的相片也是很不錯的

就目前看來說不定三星會最先推出這樣的相機可以期待看看。
diffusionless wrote:
講到這裡,先提供一些...(恕刪)


"F→F5"那張照片的比例,由於F/F2/F3P拍攝時沒有加底座(捲片馬達),机身高度較低,机頂平面比較遠離呈像平面,看起來似乎比F5小很多;如果把各机的[對焦屏]調成接近大小,机身厚度比例應該會較為準確

實際的大小,F/F2因為加馬達之後還須另加電池盒,與測光頭合成一台相机之後高度是各代當中比較高的;F3馬達與電池盒合為一体且不具備垂直快門、觀景窗又不具測光電路,合体的原始高度成為往後35年Nikon個位數机身的基準值,若加上垂直快門組件MK1,高度又變和前輩們相似

F4因為机身內置捲片及對焦馬達、且基礎設定是不帶底座的高度,寬度及厚度值(不算手把)是各代當中最大的;F5又回到F3+MD4的標準,但因AF化及人体工學設計(弧形化)而變得稍厚.

數位化之後,D1/D2由於是APSC片幅,加上電路板/LCD之後比F5略厚一些,手把及机身寬/高都和F5近似;稜鏡部份甚至是比F5小的;至D3成為FF之後,高度、寬度才是真正回到F5等級並更增厚

PS.以上是憑印象敘述,有誤請指正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