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在下雨天/冰雹天拿相機到墳墓拍照嗎? 我想大部分的亞洲人沒有這種經驗。

拍攝日期: 2014-08-24。
拍攝地點: Cementerio Recoleta貴族墓園。
氣候: 陰雨天,下冰雹。
使用器材: EOS 5D Mark II + EF 24-105/4 L IS。

為什麼有貴族墓園的外號? 因為這裡葬著許多阿根廷歷史上的名人,許多街道名稱,甚至鈔票上的大頭像,他們都在這裡當鄰居。

比方說:
我目前住的街道: Lavalle,Lavalle將軍葬在這裡。
以前在San Isidro時住的公寓,街道名稱: Roque Sáen Peña,葬在這裡。
阿幣$100新紙鈔的頭像: Evita Duarte de Perón,葬在這裡。
阿幣$100舊紙鈔的頭像: Julio Argentina Roca,葬在這裡。
阿幣$50紙鈔的頭像: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葬在這裡。

Recoleta墓園來了幾次了,有晴天 / 陰天及雨天,覺得拍攝墓園這種題材,似乎陰雨天氣氛更好。

這次決定用黑白來表達,依照拍攝先後順序排列:

01

在墓園常可以看到貓,到是很少有機會看到狗,感覺起來,貓咪似乎比較陰。

這個時候還只是飄著毛毛雨。

02

Evita墳墓上的鮮花。

03

下雨了,地上有積水及反射,氣氛來了。

04


05

金屬雕刻上的水滴。

06


07

整齊的"街道"。

08


09

雨水? 淚水?

10


11


12

下雨天的Evita墳墓。

13

Evita Perón雖然在許多阿根廷人心中是"國母"級的人物,但是Leandro對她卻有不同的看法。

Evita Perón出身相當貧困,年紀輕輕時就由內地到首都發展,做過舞孃等工作,藉由熟練的"外交手腕"慢慢往上爬,最後成為政治強人貝隆的夫人。

阿根廷二次大戰時沒有被戰爭波及,又在戰爭時賣了出口了許多糧食,當時國家相當富有。貝隆夫人由於出身低微,非常瞭解貧窮人家的辛苦及想法,因此扮演"聖誕老公公",給予老百姓大量的金錢及食物,也養成了日後阿根廷人"要吃不討賺"的惡習,成就懶人的社會。

我想今天阿根廷會落魄到這個程度,由20世紀初的第一世界國家(阿根廷在 20世紀出就已經有地下鐵了)到目前債務累累的第三世界國家,貝隆夫人要負很大的責任。

當時Evita對高階層的知識份子加以打壓毫不手軟,並嚴格控制人民的言論。

而一般老百姓的工作如果是跟政府有關連的話,必須加入他創立的黨派派系,不然的話無法生存。

把一些外資企業趕走收歸國有....,讓阿根廷每況愈下。

很遺憾的一件事,Evita死後60年,有執政者把Evita那套發揚光大,過渡保護窮人及歹徒來換取選票,讓阿根廷由負載累累的第三世界國家,往委內瑞拉的不歸路路線前進。

14


15


16


17


18


19

下冰雹了。

20


維基百科: 伊娃·裴隆

維基百科裡對Evita的描述:

生平

伊娃·裴隆的母親是一個未婚廚師,她與當地的一個農夫有五個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歲那年,她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並在這裡開始她的演藝生涯,而後她在這裡遇到胡安·裴隆等將軍,裴隆在1943年發動政變後取得領導權。兩人相處不久後便於1945年結婚。

在1946年阿根廷總統選舉中伊娃·裴隆極力支持她的丈夫——前副總統胡安·裴隆,在她每周播出的廣播節目中她號召窮人選舉胡安。雖然她的演員生涯為她帶來了不少財富,但她一直強調她出身窮苦來顯示她與下層階級的團結。由於她的出身和她對他們的同情,伊娃認為她是理所當然的「無衫者」(descamisados,這是一個支持胡安的團體的名字)的領袖。

1946年裴隆當選為阿根廷總統後,她也很快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勞工部長,並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會,用以救助貧困。1949年,她已經成為當時阿根廷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她成為一個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處都出現。雖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權,她很注意不讓自己掩蓋她丈夫的名聲。雖然她在許多地方是政府中的決定性人物,她一直說她的決定是從胡安·裴隆的智慧中獲得的。但兩人的私生活卻相當緊張。他們沒有孩子,這導致了一些關於他們是否有性生活的議論。

阿根廷的工人階級崇拜她,但富有的、親英美的高層階級對她恨之入骨。他們鄙視她的出身,批評她早年的浪蕩生涯。許多人認為作為一個婦女她在政壇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時伊娃也很仇恨這些高層階級的人物。有時這種仇恨也表現為對政敵的迫害和對報紙的封禁。伊娃·裴隆雖然說以為工人窮人發聲自居,但是她以擁有許多貴重珠寶收藏聞名,她是珠寶品牌梵克雅寶的常客,梵克雅寶所做的回顧展也包括曾屬伊娃·裴隆的珠寶。荷蘭王室曾贈送她一頂鑽石皇冠,這頂皇冠及她的一些珠寶曾經失竊,後來被義大利警方追回。

1950年她和裴隆周遊歐洲並與許多國家首腦(包括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會晤。其目的是在戰後為阿根廷做廣告。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裴隆統治下的阿根廷越來越被其它國家看做是法西斯主義國家了。

1951年她試圖競選阿根廷的副總統。這一行為令阿根廷的軍事首腦十分不滿,最終胡安·裴隆迫於壓力撤銷了伊娃·裴隆的提名。

逝世

伊娃·裴隆在1952年便因子宮頸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去世,年僅33歲。其後遺體被保存並陳列在一個紀念館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軍事政變推翻後,她的遺體首先被運往義大利米蘭,16年後被移到西班牙。197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總統。胡安·裴隆1974年逝世後,伊娃的遺體運回阿根廷並曾短暫陳列在她丈夫的遺體旁。此後她被安葬在她父親家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墓中。
作品

她的一生,在英國音樂劇《艾薇塔》(Evita)中得到再現,後又被改編為電影和連續劇。該電影於1996年上映,是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當中,伊娃·裴隆的角色(即女主角Evita)由美國歌星瑪丹娜飾演。
陰陰濕濕的天氣配上這主題別有一番味道啊!!
拍得太好了, 也講解得太好了, 不過那種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去嗎? 我看很少會有台灣人有機會去南美洲玩, 最多去美加就不得了了, 就算去了南美洲大概也是去看印加古城了.

支持相片書, 也歡迎看我的相片書!



Eric5DMarkIII wrote:
陰陰濕濕的天氣配上這主題別有一番味道啊!!

這樣比較有墓園的氣氛。
阿根廷 / 中南美深度攝影: www.leandrocheng.com

ching43202 wrote:
拍得太好了, 也講解得太好了, 不過那種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去嗎? 我看很少會有台灣人有機會去南美洲玩, 最多去美加就不得了了, 就算去了南美洲大概也是去看印加古城了.

支持相片書, 也歡迎看我的相片書!

這個墓園任何人都可以去,開放時間是每天07:00 - 17:30。

週末時甚至有導覽的服務。
阿根廷 / 中南美深度攝影: www.leandrocheng.com
樓主拍的真有味道

這個墓園堪稱巴黎名人密度最高的一區,
許多大文豪王、音樂家蕭邦,乃至於著名社會學家都長眠於此,
入口處甚至有販售地圖,方便大家來找心中的偶像。

其實滿像公園的:


王爾德墓前大樹被砍掉,並且加上了玻璃牆:



Orson Wang wrote:
樓主拍的真有味道

這個墓園堪稱巴黎名人密度最高的一區,
許多大文豪王、音樂家蕭邦,乃至於著名社會學家都長眠於此,
入口處甚至有販售地圖,方便大家來找心中的偶像。

這些墓園其實有點像公園或是社區,一點都不會覺得可怕。

想起早期台灣鄉下雜亂的墳墓,經過附近都有毛毛的。
阿根廷 / 中南美深度攝影: www.leandrocheng.com

Leandro wrote:
你會在下雨天/冰雹天...(恕刪)

這個墓園看起來很莊嚴,不會讓人感恐怖
如果像台灣大多是亂葬崗,比較有陰森感
不用想太多,因為能做的很有限。

GSX-R1 wrote:
這個墓園看起來很莊嚴,不會讓人感恐怖
如果像台灣大多是亂葬崗,比較有陰森感

台灣有些新規劃的私人墓園也是非常的莊嚴漂亮,例如龍巖等,不過價格當然非常的高檔。
阿根廷 / 中南美深度攝影: www.leandrocheng.com
第一世界國家跟第三世界國家不是這樣用的,不要腦補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